專訪南美館新任館長林育淳:藝術回歸生活,整個台南市區就是一座大美術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臺南市立美術館新任館長由臺灣美術史專家林育淳女士接任,透過專訪,了解林育淳的想法。
台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南美館)從去年年底前任館長——潘(示番)卸任,旋即以公開遴選方式,於今年1月28日召開董監事會議,確定由台灣美術史專家林育淳女士接任,並在四天後2月1日火速就職,這可能創下台灣美術館史上最快上任的新館長,這其實也能看見南美館身為行政法人的效率與彈性。
感受台南人情味,從藝術總監到館長
林育淳在台灣美術界絕對是無人不曉,她從台北市立美術館25年的資深經歷退休,過去從基層做起到組長,承攬過美術館眾多研究、展覽與典藏業務,長期關注台灣近現代美術發展、熟悉前輩藝術家。這樣的背景正好與南美館的重點定位不謀而合,兩年前館方聘請她擔任藝術總監直至去年6月約滿,現在榮升館長可說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林育淳在擔任藝術總監期間,主要將過去藝術行政的基層經驗提供給新館意見,她的重點要務就是訓練展覽企劃部的同仁,陪伴他們一同進行策展和研究工作,也不斷給予後輩鼓勵。她沒想到這次回來,在高流動率的藝術工作場域,部門內的全體同仁都還在崗位上,讓她相當感動。
另一個感動就是重新體會到台南人的熱情,之前擔任藝術總監時在地已有結識朋友,沒想到這次上任館長,連許多陌生過路人、去吃飯的攤家甚至是房東都因為看到報導,不僅不吝給予恭賀,也熱情地歡迎她回來!讓她感受到台南滿滿的人情味,也深刻了解到本地人對於南美館的寄望。
經驗傳承同時,待解人力不足
不過在面對人事,林育淳不諱言目前南美館最棘手的問題就是人力不足,60位館員名額還尚待補齊,她一上任便馬不停蹄與各組開會,希望將所需人才儘速到位。在補入新人同時,她也時常叮囑館內職員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與腦力,在過去的工作經驗,她清楚藝術行政是「路遙知馬力」,千萬不能揠苗助長,並且提醒同仁要適當休息與充電,不然會變成一種消耗。
「經驗傳承」成為她擔任館長的重要責任所在,2018年林育淳為尊彩藝術中心籌劃了畫廊25週年特展,展名即為「傳承/可見與未可見」,當時就期望透過重新論述與引介近代台灣美術史,讓過去風華的藝術文化得以傳承新世代,她也深知年輕人的力量無限,希望能好好重用新生代館員。
這兩三年間,2019年文化部「重建台灣美術史」的前瞻計畫、年初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 台灣美術再發現》一展引爆排隊看展與搶購畫冊風潮,她認為過去美術界努力播撒的種子,真的慢慢開始看見推展!林育淳認為大家對於台灣美術史不是沒興趣,而是沒管道。

深耕台灣美術史,從台南放眼國際
不過她還是認為目前國家主管機關的美術館收的還不夠,因為民間還有很多等待典藏與保存的珍品。綜觀目前台灣各大美術館,可以發現南美館已是少數以近代美術史與純繪畫藝術作為重點的館舍,因此針對台灣美術史的展覽推廣與典藏修復也會是她未來在南美館的重點,這絕對不是口號,而是永續的工程。
那又如何將台灣美術史連結到台南在地美術史建構?以及如何將南美館從地方台南到台灣,再放眼國際?林育淳認為能將「台南」作為這些前輩藝術家的藝術原鄉進行思考。台南作為台灣歷史數百年的文化累積,早已深刻根植在這個地方與市民的生活,這種文化自信是台灣其他城市無法相比的,因此台灣美術史深刻的文化記憶在這裡最有底氣也最容易產生意義。
林育淳就以去年她於南美館策展的「心內的所在—郭雪湖望鄉特展」作為實踐案例,當中展出相當多文獻檔案、手稿資料還結合VR、AR、動畫進行二創。雖然郭雪湖被認為是台北與留美畫家,但他的作品有相當多台南的古蹟風景,這些地景與歷史建物都原貌在城市裡被保存下來,這個條件也因此能重現與形塑台灣美術史畫作的重要畫面。

台南是一座大美術館,南美館可以是當代實驗場
展覽論述中將具體的「空間」(space)轉化為精神上的「地方」(place),這也是原鄉精神所在。這樣的對照也能在台府展黑白照片中,廖繼春的繪畫原作雖然失傳,但能看見他所繪的台南地景都還存在,林育淳未來規劃出版這些繪畫原址的台南地圖集,後續能進行市區內的深度走訪與藝術推廣所用。
台灣美術史是林育淳的專業所在,但她很誠實地說面對當代藝術她仍需詢問更多專家與更多的學習,這個部分也一直是台灣許多地方美術館較為弱勢的部分。不過她從過去館內的當代藝術展覽進行回顧,發現多緊扣與「生活」有關的議題出發,這也是南美館後續當代展覽著重的重點。
林育淳認為南美館完全座落在台南的核心區,重要古蹟就散佈在周邊,她設想「整個台南市區就是一座大美術館」,南美館就是中心點,未來這裡是歷史與藝術交會的展示台,也能是當代藝術家的實驗場,加上館內有個跨域展演中心,硬體上絕對可以輔助藝術家進行更大型的創作實踐。

落實「全民美術館」的理想
延續南美館開館設定為「全民美術館」的理想,林育淳借用林肯的蓋茲堡演說名言進而提出:「AR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她認為藝術要回歸到生活、美術館要以人為本。
未來在教育推廣上,她要打破過去市中心主位思考,拓展到整個大台南進行連結,與不同鄉鎮的國中小合作戶外教學。也要與教育局、成大、成大醫院等單位簽署不同的合作備忘錄,讓新住民、身心障礙、特教、老人等多元族群可以親近藝術創作,進行相關藝術治療,實現文化平權。
這樣的理想已經在林育淳上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得到實踐,在上週末館內舉辦「牛刀小試剪紙燈籠創作」,透過移民署邀請新住民,也邀請在地南美里里民、本館志工與館員共同完成藝術燈籠創作。成果作品現在已懸掛在南美館一館的中央廊道,將展出至3月14日,從中也能看見她與館內行政團隊在短時間內的默契,未來她要陪伴南美館踏踏實實、穩紮穩打,逐步從在地走向國際。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