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灣購得約2000萬劑疫苗,陳時中:不強迫民眾施打,但將提供「疫苗地圖」

台灣購得約2000萬劑疫苗,陳時中:不強迫民眾施打,但將提供「疫苗地圖」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陳時中表示,打疫苗會引發很多疑慮,但疫苗涵蓋率很重要,政府為了讓專業人員與民眾對不良反應有正確認知,持續搜集國際最新資料,提供外界參考。

立法院新會期今(26)日開議,邀請行政院長蘇貞昌提出有關「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篩檢、疫苗整備及百億養豬產業基金相關事項的專案報告並備質詢;蘇貞昌表示,目前確定獲得國外疫苗約2000萬劑,最快於今(2021)年第1季起陸續供應。

另外面對立委詢問疫苗施打相關議題,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會有優先順序,他自己應該是第二批施打的防疫人員;考量台灣疫情,不會強制民眾施打但會提供「疫苗地圖」。

疫苗掌握約2000萬劑,最快第一季起陸續供應

根據行政院專案報告內容指出,政府採取多元外購與國內研發雙軌並行,目前確定獲得國外疫苗約2000萬劑,最快於今年第1季起陸續供應,另有500萬劑待簽約。

專案報告內容指出,為獲得安全有效的疫苗,政府採取多元外購與國內研發雙軌並行,目前確定已可獲得國外疫苗約2000萬劑,包含全球疫苗供應平台(COVAX)約476萬劑、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苗1000萬劑及莫德納(Moderna)疫苗505萬劑,政府將持續與其他國內外廠商洽購,而疫苗預計最快於今年第1季起陸續供應。

COVAX預計最快於2021年第1季,AstraZeneca、Moderna則於2021年第2季,另有Pfizer和BioNTech的BNT疫苗約500萬劑,目前仍待簽約。

至於國產疫苗的部分,陳時中回應總質詢時表示,目前預估時程6月中提出緊急使用授權(EUA),最快將在7月開始供應。

疫苗數量
Photo Credit:取自行政院專案報告

有關COVID-19的檢驗量能與品質,專案報告指出,目前台灣已有108家指定醫院,最大檢驗量能從原本每日500件,提高到每日1300多件,不但可提供高品質檢驗服務,還兼顧到民眾出國而有自費檢驗需求。首批疫苗施打順序原則已擬定,到貨後即可提供第一線醫護人員優先施打,疫苗所需的冷鏈系統已完成規劃。

專案報告指出,政府全力協助加速國內疫苗研發上市,並給予經費補助,行政流程和緊急使用授權將予以支持;疫苗是重要防疫戰略物資,政府會確保未來能夠自給自足,將疫苗製造、研發掌握在自己手上,未來甚至幫助有需要的國家。

蘇貞昌也表示,台灣疫情穩定,確診個案很少,對疫苗安全性要求就可以較高,雖接種時程較晚,反而更有時間蒐集、掌握國外疫苗施打狀況及因應作法,確保安全有效,維護國民健康,一直是始終不變的最高目標。

立委質疑醫護不敢打疫苗,陳時中:尊重大家選擇

陳時中說明,疫苗施打會排出優先順序,一批批施打,前面的人如果不願意,就輪到後面的人。陳時中說明,國外有些地方會強制施打,主要是考慮疫情擴散的情況,假如每天都新增上千人死亡,當然會有不同的考量;但是台灣的疫情相對比較平穩,施打疫苗與否尊重大家的選擇,不會用強制的。

面對立委費鴻泰稱AZ疫苗「不好就不要進來,我們可以等,寧缺勿濫」,陳時中則回應稱「好,你可以等,沒有強迫你打,你可以等。」

另外立委趙天麟、費鴻泰也都詢問,目前外界對AZ疫苗的副作用有所質疑,陳時中是否願意以疫情指揮官身份,在疫苗抵台後,帶頭率先施打?

陳時中則回應,他可以在第一順位,但因為擔任衛福部長之後已經4年多沒有執業,不能算是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但他是防疫人員,算是在第二波施打範圍。

立委們認為,如果陳時中能優先施打,可以破除很多疫苗不安全的謠言,有信心喊話的效果,就像國外很多首長都公開帶頭施打疫苗給民眾信心。趙天麟更說,其實第一波跟第二波施打的時間沒有差多少,不用擔心別人說這是特權,因為陳時中是疫情指揮官也是醫師,更是第一線防疫人員,應該優先施打。

陳時中回應,只要符合疫苗接種組的先後順序,都可以打。如果是問他優先施打的意願,那當然是願意。他也會思考對疫情控制的社會責任,以及預防接種組的專業判斷,怎樣在這兩方面做最好的平衡。

陳時中也表示,打疫苗會引發很多疑慮,但疫苗涵蓋率很重要,政府為了讓專業人員與民眾對不良反應有正確認知,持續搜集國際最新資料,提供外界參考。目前規畫好的資訊系統裡已涵蓋疫苗施打總量與分布,也會製作疫苗地圖,讓民眾可以選擇區域和品牌,了解有什麼疫苗可以施打。

立委陳柏惟也問,目前台灣預備施打的疫苗,是否都有充分研究、並通過台灣政府的標準;國際傳出中國研發的疫苗有副作用,台灣有沒有拿到相關報告?陳時中回答,相關研究可分為兩種,成熟後在期刊上發表,以及提供給特定單位參考的機密資料,須簽署保密協定。

至於各界關注的中國疫苗,陳時中回應,疫苗是防疫利器,只要是有效的、比較好的,都會想辦法洽購,沒有啟動洽購中國疫苗是因為沒有充分發表的文獻、沒有完整的科學數據,所以連啟動都有困難,因為目前沒有拿到相關資料,所以還沒進到相關程序。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