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用新台幣下架鳳梨之際,果農「鳳梨王子」提醒:現在搶吃真的太早

全台用新台幣下架鳳梨之際,果農「鳳梨王子」提醒:現在搶吃真的太早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整個社會風向都在鼓勵吃鳳梨時,種其他水果的農民,現在也都是很緊張的。因此這件事情,對於台灣農業是個很大的警訊。

中國26日時無預警宣布,暫停輸入台灣鳳梨;農委會統計,去(2020)年銷往中國鳳梨達4萬6000噸,產值約14.9億元,中國市場佔台灣鳳梨外銷出口總產值的90%以上;但台灣鳳梨生產有90%左右供內銷,外銷出口只佔年產量約10%,因此提高國內銷量即可穩定價格。

政治人物、公眾人物紛紛跳出來呼籲消費者「用新台幣下架鳳梨」,也讓鳳梨忽然變成大熱門,不過有「鳳梨王子」之稱的果農楊宇帆也強調,比起一窩蜂搶鳳梨,分散風險更重要,艱難的不是此刻,而是產季過後。

政府各部門動起來拼命推鳳梨

蔡英文昨(28)日就偕同多位綠營立委、縣市首長到屏東鳳梨田視察,並感謝各界,呼籲大家一起來把優質農產品推向世界。外交部長吳釗燮也在推特推文呼籲各界支持台灣的「#自由鳳梨(#FreedomPineapple)」,加拿大著名智庫的資深研究員寇謐將(J. Michael Cole)也貼文表示支持。

交通部長林佳龍則說,台灣的鳳梨直接吃很好吃,製作成鳳梨蔭醬入菜更是美味,他已經請交通部的各單位,想辦法協助辛苦的農民,除了可以加強採購在地鳳梨外,也可以協助農民建立行銷的通路。

《中央社》報導,交通部說,林佳龍指示請各單位協助採購鳳梨後,目前桃園國際機場公司回報,規劃3月2日開始,採購鳳梨致贈鄉里,作為敦親睦鄰,另也將分送桃機公司同仁。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在臉書上指出,已經編列10億預算,其中4.5億用來加強外銷獎勵制度,要把臺灣鳳梨外銷到中國以外市場3萬噸。另外我們也會媒合多元加工利用2萬噸,發動超市、大型量販通路、傳統市場、餐廳、團膳等採購1萬2000噸,全國各鄉鎮市地區農會協助銷售8000噸。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日下午也於臉書發文提到,政府將透過「多元行銷」,用外銷獎勵,鼓勵業者出口鳳梨到其他國家。還有「國內行銷」強化企業、各大通路採購,3天內已經有超過6600噸的訂單。第三「多元加工」,透過補助冷凍費用,鼓勵加工業者、飲料業者採購等,來幫助農民。

屏東縣長潘孟安在臉書發文表示,屏東是台灣最大鳳梨產地,約3509公頃、占全國30%,屏東縣政府長期推動內、外銷,2019年外銷達3萬公噸,2020年外銷2萬7454公噸,年出口值達新台幣9億元,是屏東農業外銷主力。

他強調,縣府將全力協助在地鳳梨生產業者及農民團體,持續衝刺其他國家外銷及加工補貼作業,同步擴大國內創意行銷和媒合企業團購,推動鳳梨加工加值成各產品,提升附加價值。

消費者力量發酵,屏東鳳梨農場訂單增加

農委會昨天則表示,中國禁止出口後,僅1天就接獲10企業預購,共計1600公噸,包含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義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糕餅業也說要預購5000公噸用於加工,對比內銷目標2萬公噸,初步達成3成3。台電職工福利委員會計劃認購6萬顆鳳梨,幫助果農度過難關。目前農委會仍在統計企業認購的相關數據,預計本週稍晚公佈。

《中央社》報導,屏東縣2大鳳梨農場銀獅農場和銘泉生態休閒農場也都接到不少鳳梨訂單。銘泉農場生產有機鳳梨,以內銷為主,負責人謝美蓮表示,昨天鳳梨才開始在粉絲頁上架,今天就接到不少訂單,最多一次下訂20箱,訂購量比往年多5成。

銀獅農場生產的鳳梨一半內銷,一半外銷,外銷以中國和日本為主,其中中國占外銷量的6至7成,負責人洪銘聰表示,原本今(2021)年預訂銷中國38萬顆鳳梨,3月2日開始出貨,中國宣布停止進口,農委會宣布將補貼運費,日本貿易商已表示,要爭取銷日貨櫃從小櫃換大櫃。洪銘聰表示,今年預訂銷日的鳳梨約10多萬顆,比去年有成長,如果從小貨櫃換大貨櫃,預估可成長近5成的量。

鳳梨王子:分散風險是當務之急

有「鳳梨王子」之稱的果農楊宇帆則在臉書上呼籲,現在鳳梨根本還沒盛產,真的還不用搶救。他表示經過水果攤發現鳳梨都很綠,表示需求遠大於供給,價格相對高,品質又還沒那麼好,呼籲民眾不用急一時。消費者要搶,農民就採,管你好不好吃,現金先收進來再說。

楊宇帆表示,鳳梨產季會一直到6月底,消費者可以從4月吃整整3個月,現在搶吃真的太早。《中央社》報導,農委會也強調,3月起才盛產,屆時務必要購買力挺,才能穩住售價保護農民。

藉此事件,楊宇帆也表示,台灣農業技術長期輸出對岸這不是新鮮事,不管誰來執政幾乎都差不多,因此現在要做的是「分散風險」,因為所有的外銷市場幾乎全部都在中國,然後中國又會偷技術,所以會有這樣大的鳳梨風波發生也不意外。

楊宇帆說,台灣鳳梨價格,這幾年都處於爆炸的邊緣,他認為會最艱難的不是今年產季,而是產季過後。因為今年想必政府會花大力的資源去收購鳳梨,全民也會發起愛台灣吃鳳梨的活動,然而明(2022)年買方會不會買還是未知數,但是明年產季的鳳梨都已種植完畢,那接下來的這一年,農民面對今年的價錢不好與恐懼以及明年的未知數,到底怎麼辦?

而且當全民搶救鳳梨的時候,勢必就會壓縮到其他沒有話語權的水果,當整個社會風向都在鼓勵吃鳳梨時,種其他水果的農民,現在也都是很緊張的。因此這件事情,對於台灣農業是個很大的警訊。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