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屆金球獎賽後分析:多名非裔演員獲獎降低種族爭議,串流平台仍無法取代傳統片廠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第78屆金球獎頒獎典禮於台灣時間3月1日上午舉行,從得獎結果來看,有幾點可以觀察。
已經獲得一堆獎項的《游牧人生》,導演趙婷是首位獲得金球獎最佳導演的華人女性,也是繼李安之後,第二位得獎的華裔導演。38歲的趙婷是金球獎史上繼1983年《楊朵》(Yentl)的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之後,第二位得獎的女性導演,也被視為奧斯卡獎最佳導演的大熱門,而趙婷的下部電影是漫威的超級大片《永恆族》(Eternals)。
趙婷從小看《第六感生死戀》(Meet Joe Black)、《修女也瘋狂》(Sister Act)等片長大,還寫過同人小說,剛開始在美國並不是學電影,但受到李安與王家衛的影響而轉向電影創作,成為李安紐約大學的學妹,2014年以自編自導的首部電影《哥哥教我唱的歌》(Songs My Brothers Taught Me)在第68屆坎城影展放映,2018年第二部作品《重生騎士》(The Rider)入圍了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與導演,《游牧人生》是她執導的第三部作品,一手包辦導演、編劇、製作與剪輯,展現驚人天才。她在視訊中致謝詞表示:「感謝真實的游牧族對影片拍攝的幫助,與大家分享生活中的苦與樂,是我拍電影的最大動力。」
福斯探照影業(Fox Searchlight)投資的《游牧人生》,改編自美國作家潔西卡.布魯德(Jessica Bruder)同名小說,描述一名喪失人生所有,踏上道路展開全新游牧人生的中年女子,獨自克服生活的艱困與內心掙扎,現代游牧民族般的生活讓她有了全新的啟發,最終徹底拋開世俗枷鎖,重新體悟人生及自由的意義。兩屆奧斯卡影后法蘭西絲麥朵曼是翻拍成電影的最大功臣,去年榮獲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金獅獎,電影風格淡雅富詩意,大受各界好評,被盛讚拍出了新一代的美國電影。北美之後將在Hulu平台播出,台灣則是會在院線電影院放映。

最佳外語片為無法入圍最佳影片而引發爭議、敘述韓國家庭移民美國的《夢想之地》,改編自80年代懷抱美國夢而移居美國的韓裔美籍鄭李爍導演的真實故事,全片採韓語發音,由鄭李燦親自執導,韓裔演員史蒂芬元、韓國女星韓藝璃及《尹STAY》社長尹汝貞合演。
橫掃各大獎項的《夢想之地》製片公司為A24美國獨立製片公司與布萊德彼特(Brad Pitt)的Plan B Entertainment公司,卻因金球獎規定必需須「50%的電影對話以英語發音」才能角逐最佳電影,導致只能入圍外語片。其實電影《惡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曾以法、德、義、英文交錯入圍了最佳電影,大量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日語的《火線交錯》(Babel)還得了獎,金球獎被批評是兩套標準。
丹尼爾卡盧亞(Daniel Kaluuya)以《猶大與黑色彌賽亞》(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榮獲電影類最佳男配角。曾得過金球獎終身成就獎的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則以《失控的審判》(The Mauritanian)得到電影最佳女配角,她還親吻同志妻子亞莉珊卓海德森(Alexandra Hedison)慶祝,成為今年金球獎性別平等的大亮點。
電影類最佳劇本頒發給Netflix原創電影《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的艾倫索金(Aaron Sorkin),這是他第九次入圍,第三度獲得金球獎肯定,由派拉蒙影業投資的《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因無法上映而賣給Netflix。電影類終身成就獎(Cecil B. DeMille Award)頒給83歲資深女星珍芳達(Jane Fonda),表彰她的傑出成就與貢獻。
電視類部份,最佳戲劇類影集女主角由《王冠》第四季的「黛安娜王妃」艾瑪柯琳(Emma Corrin)贏得,打敗飾演婆婆「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奧莉薇亞柯爾曼(Olivia Colman)。25歲的她,首度提名就獲得金球獎肯定。艾瑪柯琳五官精緻,氣質高雅,眼神有靈氣,為了詮釋角色剪成黛妃招牌短髮,無論是神韻、氣質都與黛妃非常相似,連黛妃稍微駝背的站姿都模彷得惟妙惟肖,有如黛妃再現,還原度超高。她將得獎歸功於戴妃,「太多太多的感謝都是屬於妳,是妳教導我未曾想像過的同理心與同情心。」
同劇飾演年輕時期查爾斯王儲的喬許歐康納(Josh O’Connor)也獲得最佳戲劇類電視最佳男主角,他曾獲得英國影藝學院獎BAFTA獎明日之星提名。經典影集《X檔案》(The X-Files)的女主角「史考利」姬蓮安德遜(Gillian Anderson)則以「鐵娘子」首相柴契爾夫人獲得最佳電視女配角,口音、外型、舉手投足都十分到位,演技非常精湛。《王冠》同時還得到最佳戲劇類影集,共獲得四個獎項,所有入圍全部得獎。
根據英國皇室真人實事的《王冠》,第一季曾獲得金球獎最佳戲劇影集與最佳戲劇影集女主角,第四季因內容涉及查爾斯王子、黛安娜王妃、女王與柴契爾夫人等故事,成為開播後最大話題,英國皇室因擔心未來國王查爾斯形象受損,還要求Netflix標明情節為虛構,遭到Netflix拒絕。第5季的《王冠》劇情將有戴妃離婚、車禍死亡等劇情,由《天能》女主角伊莉莎白戴比基(Elizabeth Debicki)接棒飾演戴安娜王妃。
Tags: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