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原子能和平用途」的謊言:拆解核武/核電無界線的共生體系

「原子能和平用途」的謊言:拆解核武/核電無界線的共生體系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核能發展過程中,國家私人的資本、軍方、行政部門互為奧援,不僅軍方、工業界、政界職務是個旋轉門,就連核武、核能的用途也是個旋轉門,事實上,在大部分的國家,核能常都是核武的遮羞布。

文:周世瑀(工人、英國雪菲爾大學政治學博士)

台灣多數民眾直覺認為,核能為民生用途,核武則為軍事用途,兩者天差地別。這個區分源自於美國艾森豪總統於1953年在聯合國所主張的「原子能和平用途」之說。

不過民眾未必了解艾森豪政府既是「原子能和平用途」論述的創始者,也是美國戰後軍工複合體的創建者和主要推手,自艾森豪政府以來的歷任美國政府從未遵守核武、核能的界線。

若要了解核武/核能何以從無界線,此事在當代的意義和影響,我們必須回顧美國在戰後發展核能的脈絡和對核能的想像 。

以曼哈頓計畫密謀殲滅蘇聯

美國官方在二戰期間發展「曼哈頓計畫」的理由是,必須趕在納粹德國之前製造出原子彈,阻止納粹擴張。納粹德國在1945年5月8日投降,美軍再於1945年8月6和與8月9日分別在日本廣島與長崎投下原子彈。

然而,「曼哈頓計畫」並未就此結束。解密的美國官方文件顯示,日本原爆只是該計畫的一小部分,另一部分則是杜魯門政府於1945年9月15日已策劃毀滅蘇聯 ,當時二戰結束還不滿兩週。依據解密文件所示,美國計畫以466個原子彈摧段蘇聯66個城市和軍事基地。然而杜魯門從未對任內原爆罪行感到歉疚,也從未反省任內密謀殲滅蘇聯,為冷戰揭開序幕。

「原子能和平用途」的真正意義

杜魯門的繼任者艾森豪比杜魯門猶有過之。1953年12月8日,艾森豪在聯合國發表了名為「原子能和平用途」(Atoms for Peace)的演說,以向美國的盟國推銷美國尚在起步的核工業。這個演說是代號為「真誠行動」(Operation Candor)的政府宣傳重頭戲。艾森豪政府一方面在國際上聲稱原子應投入核能的和平用途,以消減各國和美國國內對原爆的不安。另一方面又在國內藉由發展核能之名轉移美國投入核武軍備競賽的焦點。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46年,美國陸軍參謀長艾森豪已於一份給美國戰爭部(即國防部前身)的備忘錄中指稱,「科學與技術資源皆為軍方資產」,美國工業與技術能力皆為「軍方結構的有機部分」。此一「有機部分」在承平時期可為和平用途,戰時則為軍事用途。軍方必須支持學界和工業界一切有益於軍方的研究,以整合、轉化民間資源為「軍方資產」。艾森豪所說的「科學與技術皆為軍方資產」就是「軍工複合體」概念的前身。

AP_6006170176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美國總統艾森豪訪問台灣

這裡必須說明,軍工複合體在美國並不止包括軍方技術轉移工業界、產業界巨頭成為軍事供應商,也涵蓋工業界、金融界投資特定政黨和特定政治人物的金流和遊稅,立法和行政部門不分黨派大量浥注國防經費、乃至於國家支持跨國企業海外擴張。核能如何成為艾森豪政府的「軍方資產」和「軍方結構的有機部分」,本文稍後會再討論。

艾森豪政府從不相信任內對外宣傳的「原子能和平用途」之說。

艾森豪於1955年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講明了,原子彈如同子彈,不是用來擺,而是真要使用。解密的美國官方文件顯示,艾森豪政府於1956年6月密謀以氫彈殲滅蘇聯、東歐 、中國。美國曾針對蘇聯第一大城莫科斯和第二大城列寧格勒(即聖彼德堡)挑選179個和145個標定地面零點(designated ground zeros),也就是軍方劃定的原爆點。

換言之,就艾森豪政府而言,「原子能和平用途」並不是指美國核能、核武發展必須脫鈎,而是指美國應以核戰先發制人,唯有殲滅敵國所有軍民,才有和平。

核武/核能並肩作戰

艾森豪政府究竟要如何使學界的科學、知識生產和工業界技術成功轉化為軍方資產?簡言之,科學、技術和知識生產若要為軍方所用,從規劃、執行和應用都必須符合該國資產階級所定的政治經濟、戰略目標

美國戰後軍事/民生用途集於一體的核能規劃就是一個例子。文獻顯示,美國在1950年代初期開始出現許多關於「兩用反應爐」的討論。兩用反應爐是指既能產生裂變材料如鈽 、鈾,又能用於發電的反應爐,此類反應爐所生產的鈽和鈾可用於核子武器。

限於篇輻這裡簡短介紹美國工業界主張發展兩用反應爐的主要人物:孟山都執行長湯瑪士(Charles Allen Thomas)和底特律愛迪生公司總裁西斯勒(Walker Lee Cisler)。

先從孟山都執行長湯瑪士說起。他於1943年受曼哈頓計畫負責人美國陸軍中將格羅夫斯(Leslie Richard Groves)之邀擔任「原子彈之父」歐本海默的副手。因湯瑪士不願放棄孟山都副總裁一職,軍方遂同意湯瑪士同時效力工業界和軍方,負責鈽的提純和生產。湯瑪士於1953年出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顧問,並擔任美國在聯合國原子能委員會的代表。

換言之,他具有軍方、業界、國安、外交經歷,也是在國際上宣傳「原子能和平用途」的代表。

AP_7002270507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1970年尼克森總統邀請先驅科學家至白宮,居中者為格羅夫斯

另一名兩用反應爐的業界代表西斯勒曾在二戰期間效力軍方。他於1941年受命擔任美國戰時生產局(War Production Board) 裝備生產部部長,1943年中期出任由艾森豪所領導的盟軍遠征部隊最高司令部(Supreme Headquarters Allied Expeditionary Force)的公用事業總工程師。西斯勒再於1947年至1948年擔任美國原能會工業諮詢小組的執行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