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花漾女子》:從妝髮設計到服裝造型,都提示了女性復仇的諸多細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花漾女子》透過嶄新的女性復仇視角,不僅相當契合當代性別議題,從影像色調、妝髮造型到服裝設計等,更處處展現鮮明獨特的作者印記。
文:邱昶維(DCFS編輯部)
劇情驚悚片《花漾女子》,是導演艾美爾拉德芬內爾(Emerald Fennell)自編自導的原創電影,講述主角Cassie每晚都會在夜店假裝醉酒,教育那些不懷好意的陌生男子們,直到某天的意外相遇,她終於有機會糾正過去的錯誤。
透過嶄新的女性復仇視角,本片不僅相當契合當代性別議題,從影像色調、妝髮造型到服裝設計等,更處處展現鮮明獨特的作者印記,令艾美爾拉德第一部劇情長片即備受影評人肯定,並且入圍2021年金球獎四項大獎。

(文內可能有雷,請斟酌閱讀。)
非典型女性復仇寓言,透過繽紛色彩鋪陳驚悚
這是一部關於原諒的電影, 但是人們必須承認錯誤才能得到原諒。—導演艾美爾拉德芬內爾
2017年春天,導演艾美爾拉德芬內爾構想出一個場景:「有一個女人醉倒在床上,有人試著脫下她的褲子,女人醉醺醺地說『你在做什麼?你在做什麼?』,接著她突然轉換語調,清醒地說『你在做什麼?』。」兩年後,她順利把這場戲發展成本片故事,並在二十三天拍攝期內,挺著孕肚執導這部既大膽又悲傷的復仇電影。
芬內爾表示,由於她對復仇、西部或公路等類型電影很感興趣,卻又想以女性為主角,並避開她不熟悉的暴力犯罪內容,因此她以希臘神話復仇女神Cassandra為主角原型,從陳年心理創傷的角度出發,透過日常情景傳遞濃厚寓言性,她表示:「這是一個關於特定人物的特定故事,但它能夠讓人深刻地感受到真實與不安。」

繽紛誘人的色彩運用
「這部電影必須看起來柔軟、粉紅、誘人、甜蜜且無害。」芬內爾說明,為了呈現主角Cassie所面對的世界,她親自製作情緒板給劇組參考,其中包括六零年代法國電影、美國肥皂劇小說《Sweet Valley High》、繽紛美甲造型,以及亮色服飾等,希望觀眾能夠先認識這個安全、熟悉的女性世界,再經歷電影後半段的驚悚轉折,感受故事寓意。
「我想要讓觀眾覺得那些熟悉的事物不再熟悉,那些有趣的東西也不再有趣。」芬內爾強調,之所以會選擇可愛風格探討嚴肅議題,都是為了突顯日常生活的恐怖真相,而主角不斷變裝以誘惑男性進行復仇的舉動,更蘊藏她的反諷觀點:「若要論女性最擅長使用的武器,那肯定是衣服、髮型跟化妝品。」

從白天到夜晚的妝容,描繪主角的復仇心路
主角妝容擁有自己的變化歷程, 因為它代表主角進行復仇的每一個時刻。—化妝師Angie Wells
對化妝師Angie Wells而言,主角Cassie是個會刻意改變妝容並偽裝自我的人,所以在設計主角的不同妝容時,Wells必須像是在替不同角色設計,以便做出明顯的差異性,並說明:「化妝最重要的部分是嘴唇和眼睛。」其中,主角在咖啡店上班的妝容,以及她在酒吧的妝容,即有非常明顯的不同。
平常上班時,主角妝容是以棕色眼線、淡淡腮紅、自然膚色粉底,與簡單的護唇膏為主,整體乾淨整齊,給人一種溫和、甜美的形象,而在酒吧時,主角臉上則除了有深色眼線、濃密假睫毛、厚重腮紅、紅色系口紅之外,Wells也利用護膚噴霧使睫毛膏浸濕暈染,讓主角的妝容顯得凌亂、髒污,就像喝醉酒的人一樣。

悲痛的復仇妝容
主角進行最終復仇時,為了潛進復仇對象的單身派對,她不但換上性感護士服、頭戴彩色假髮、嘴塗深紅口紅,眼睛部分更畫得巨大而恐怖,整體外觀相當浮誇黑暗,是Wells耗費最多心力設計的妝容,她解釋:「主角此時正在向這個世界投射某種信念,但內心非常難過和失望。」
為了讓主角眼睛看起來更大,Wells先是透過兩層上假睫毛、一層下假睫毛,以及藍色眼影修飾,突顯眼睛在臉上的位置,再利用膚色色調的內眼線筆製造層次,使眼白部分看起來更大,而黑色上眼線也被Wells刻意畫得稍微拉長,藉以營造護士妝容的悲傷情緒。

復古可愛的服裝造型,主角穿搭展現不同面貌
我意識到主角身上的每一件衣服, 其實都是在掩飾她內心深處的真實性格。 —服裝設計Nancy Steiner
受到這個立意鮮明的故事吸引,服裝設計Nancy Steiner很快就理解主角Cassie的復仇任務,並設想服裝風格會比較偏向黑暗、絕望;然而,導演艾美爾拉德芬內爾卻提出截然相反的設計方向,反而希望這部電影能夠展現更多甜美、輕浮、明亮的女性元素,藉以表現片中的虛假世界,令Steiner稱讚:「這是一個很棒的改變。」
「導演希望主角穿得像是一個樂天女孩,但你永遠不會知道她有多消沉。」Steiner解釋,考量到主角善於偽裝自己的性格,她參考六零年代法國女星Brigitte Bardot形象,到古董店、古著店或購物網站等地方採買復古服飾及配件,讓主角的穿著顯得可愛、幸福又夢幻,與她內心真實狀態相差甚遠。
- 輕盈的女孩打扮
白天的時候,主角身上的衣物通常以淺色、毛絨材質為主,包括帶有粉紅玫瑰斑點的淡粉色上衣、充滿繽紛花卉圖案的泡泡袖連衣裙,以及導演的設計師妹妹Coco Fennell所設計的彩虹圖案棒球T恤等。

- 狼狽的醉酒衣著
夜晚的時候,主角會根據她前往的酒吧改變服飾風格。像是前往商務酒吧時,她身穿傳統西裝外套、商務襯衫等,藉此勾引那些剛下班的男人,而在前往歐式酒吧時,她則身穿佈有亮片的緊身迷你連衣裙,並配戴銀圈耳環,以便接觸當地客人。

- 性感的邪惡護士
「我們不想要太過浮誇的東西,但希望它看起來既性感又嘲諷。」Steiner表示,劇組從網路上購賣數套俗氣的護士服後,耗費一天時間重新製作服裝,並加上蕾絲、拉鍊等配件增添頑皮特質,令護士造型能夠看起來更有趣。

這是一部真正的復仇電影,就這樣。—導演艾美爾拉德芬內爾
面對有人質疑電影中的男性形象過於卑劣,導演艾美爾拉德芬內爾除了搞笑澄清自己依舊熱愛男性之外,也解釋:「因為我們是在討論那些不好的事情,所以這部片實在沒必要去關注那些大家都知道的善行。」並打趣地說:「反正我們早就看過這種復仇電影幾十億遍了,各位就坦承一點吧。」
本文經DC Film School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