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疫誌】疫情下的德國咖啡店:繼續營業維持「正常感」,這是人們渴望的日常

【德疫誌】疫情下的德國咖啡店:繼續營業維持「正常感」,這是人們渴望的日常
Tose Riesser|Photo Credit: IRIS HUMM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德國餐飲業自去年三月爆發以來,經歷巨大變革,許多餐廳、咖啡店不敵疫情紛紛倒閉或歇業。來自柏林新克爾恩區的「Two and Two」儘管營業額大幅下滑,仍堅持不輕易關店。老闆托西爾甚至認為,正是疫情讓她見證人性的美麗。

柏林的「Two and Two」咖啡店老闆托西爾(Tose Riesser)在新冠疫情裡,歷經營業額砍半、小偷闖空門、無力續聘店員只能獨自一人顧店。為了多賺點收入,關店後猛踩腳踏車外送餐點,結果累個半死。儘管如此,她仍說,「我真的無法說去(2020)年是個很糟的一年。」

手機螢幕前的托西爾,身穿家居服,一臉倦容。視訊電話一撥通,她先為採訪臨時改時間道歉,這場採訪一波三折,先是約好的前一天咖啡機突然壞了,要找人來修,只得改約別天;原本相約店裡,最後因托西爾決定休息一週,改成線上採訪。她後來才緩緩道出,昨晚有小偷趁夜闖空門,玻璃大門被砸壞了。

位在柏林新克爾恩區(Neukölln)熱鬧的街邊,推開「Two and Two」咖啡店大門,迎面而來現烤可頌、可麗露、法式鹹蛋糕等糕點,與現煮咖啡混合成的濃郁香氣,裡頭靜謐的氣氛,加上窗邊暖陽照拂的垂掛綠意,許多人刻意抱著筆電在這裡坐上一整天。老闆為了讓更多人在店裡喝上一杯咖啡,甚至在部分桌面擺上「週末禁止帶筆電」的小告示牌。

但這是新冠疫情在去年三月爆發前的光景。德國首波防疫政策,餐飲業首先開閘,先是規定店內桌間相隔兩米距離、縮短營業時間,接著全國連續兩波大規模封鎖(Lockdown),自去年11月起至今,舉凡餐廳、咖啡廳都只能提供外帶、外送服務,不准顧客坐在店內或店家的戶外餐椅飲食。許多餐飲業者不敵疫情紛紛倒閉或宣布歇業。

獲政府補助終於能安心睡覺

「我看不到得關店的理由」,托西爾說。2012年她與日籍好友Eri合資開店,來自巴黎的她從小就喜歡烘焙,身為畫家的Eri則對日本文具愛不釋手,因此「Two and Two」在柏林形成一股特殊的日法風格,糕餅台旁陳列的是來自日本的筆記本、信箋、不同種類的筆;過往餐點也有日式便當。

兩年前Eri因家庭因素結束合夥關係,托西爾一人扛起整家店舖,一大早來到店裡先烤好當天現賣的可頌、法式長棍等,11點準時開門,得同時煮咖啡,招呼裡裡外外客人,忙得不可開交,幸好店裡還有另一位員工幫忙,讓她偶爾能喘一口氣。

但疫情無預警襲來,店裡原本就不大的空間,由於防疫規範,許多張桌子都擺上「請勿入座」的告示;再加上原先部分顧客是來柏林玩的觀光客,少了這些收入,營業額一路下滑。

「當初我們不曉得疫情到底會持續多久」,幸好德國政府反應快,去年三月推出針對自由工作者、僱員在10人以下的小型公司、店家的一次性補助,最高額度1萬5000歐元,「這筆錢讓我晚上能安心睡覺。」至少暫時不必擔心咖啡店每月的租金與固定支出。

相鄰咖啡店團結抗疫

為了開源節流,疫情之初她嘗試在晚上店鋪關門後,一人騎著腳踏車外送,穿梭柏林大街小巷,將現做餐點送到客人手上。但實際執行下來,她忍不住抱怨:「這真是太瘋狂了。」原本咖啡店已經夠忙,再加上不熟悉外送會遇到的麻煩,像是有客人要求運送到遙遠的街區,她也使命必達。最後店務、外送兩頭燒,壓力不堪負荷的情況下,兩週後只好宣告放棄。

這招不成功,她再嘗試其他辦法。去年夏天「Two and Two」與一家網路商店合作,顧客可以透過網站下單預訂手作蛋糕;她也與柏林一家日式便當合作,在店裡販賣不同口味的新鮮便當;當時疫情趨緩,防疫規定稍微鬆綁,顧客可以坐在店內用餐,她因此在週末舉辦清酒品嚐會,邀集對日本文化有興趣的人共賞清酒。

除此之外,她與同在新克爾恩區、相鄰的十字山區(Kreuzberg)十幾家咖啡店,同組一個WhatsApp群組(類似Line群組),取名為「讓我們同在一起(Let's stick together)」。

「以前我們彼此沒那麼熟,有些人只是朋友的朋友。因為這場疫情,才讓我們熟稔起來。」群組成員彼此分享政府補助等資訊,有些人德文程度不夠好,也因為其他成員的協助,度過難關。有了同業的心理支持,她不再覺得自己單打獨鬥面對這場疫情。

shutterstock_1621377766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疫情裡見證人性美麗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還帶來另一個意外收穫:拉近她與顧客的距離,「我們彼此互相支持,這真的是人性美麗的一刻。」

原本咖啡店熙來攘往,人群來來去去,她與顧客只能聊上幾句就得忙著招呼其他客人或是準備餐點;疫情一來,來客量大減,她反而扮演了街坊鄰居的傾聽。「客人不光只是點了一杯咖啡就掰掰。過程當中我們聊了很多。這也是疫情期間維持店家開業一個重要的原因:我們成為人們心裡的支持,我們站在社交往來的第一線。」

托西爾說,看著許多餐廳、咖啡店陸續關店,是很令人絕望的事。人們想要如常去喜歡的咖啡店買杯咖啡、或買塊蛋糕,就像疫情發生前一樣,這樣的「正常感」正是疫情下的人們渴望的。因此她堅持繼續開店,「食物能帶給人們撫慰,我很開心在這個時刻能替他們做點什麼。」

老顧客仍照常來買咖啡、蛋糕,也許是擔心小店撐不下去倒閉,也許是單純表達關心,「尤其是第一次Lockdown,我收到滿滿的感謝跟支持,上門的顧客跟我說:『謝謝妳還開著』,或是關心我『還好嗎?』」

她坦承,最近自己的狀況並不好,獨自一人開店的壓力過大,顧客們看出她的疲倦,紛紛勸她休息。在身體瀕臨過勞前,她選擇休息一週。但結果不如預期,排山倒海的行政作業,又碰上闖空門,後續處理繁瑣,採訪的當下她決定再休一週。

她笑說,兩週不在,「老客人可能已經開始難過了。」她希望經過這次休假,能回到身心靈都充沛的狀態,像過去一樣,展開燦爛的笑容迎接每一位客人,店裡再次瀰漫布朗尼濃郁的香氣。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