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部分媒體報導「AZ疫苗不好」,我應該擔心副作用嗎?

部分媒體報導「AZ疫苗不好」,我應該擔心副作用嗎?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1萬劑AZ疫苗第一批來台後,有些媒體開始在洗「疑似不良事件」,一些沒關注的醫療人員就在那邊恐慌,說不想當白老鼠怕疫苗有問題。如果沒有去澄清、阻止恐懼蔓延的話,這些無謂的恐懼就會擴散,也會是台灣在防疫後期上最大的挑戰。

文:No.4(住院醫師)

先說結論,除非有特殊考量(小孩、孕婦、多重慢性疾病、過敏體質、有在服用免疫抑制劑及相關免疫力低的人),要不然全台灣人最好都要打。這是一場全國的戰爭,拼的是全國的接種率跟保護力(就是群體免疫啦)不管是不是一線人員最好都要打,AZ疫苗絕對沒有比較差(很多新資料都在公佈,甚至有的還更好),不要被媒體亂洗了。

有媒體報「AZ疫苗不好」,我不要去打比較好嗎?

11萬劑AZ疫苗第一批來台後,某些立委跟政治人物開始在吵AZ疫苗不夠好,然後有些台灣媒體開始報疑似AZ疫苗的嚴重不良、還有疑似死亡事件。如果不是關注相關議題的人,看到這些資訊一定會相當恐懼,現在這種氛圍甚至瀰漫到一線的醫療人員。

你說醫療人員不是應該要對這些很了解嗎?事實上,這次台灣的疫情控制太好了,除非本身就是內科胸腔科感染科的人或是持續有在關注議題,許多醫療人員除了戴口罩洗手之外,對於目前世界疫情跟發展,可能所知不多。

然後,有些媒體在那邊洗AZ疫苗不好啦,打了有很多疑慮很多疑似不良事件啦,一些沒關注的醫療人員就在那邊恐慌,說不想當白老鼠啦怕疫苗有問題啦副作用很多等等。

針對各種武漢肺炎疫苗,目前要繼續討論的大概只有抗體生成的有效性可以存在體內多久,還有針對各項族群、南非跟英國變種變毒的保護力效果到底如何,除了這個之外其他的問題大概都不是問題。

目前從各項論文報告來看、AZ疫苗單打第一劑的保護力比輝瑞/莫德納好(不過第二劑輝瑞就超過了,達9成),但是AZ疫苗打的效果也不差(總共pooling達7成,但還有細分組的情況,有的分組情況還高達9成),也因為他們有一二劑施打間隔不一,研究結果不一樣的問題(間隔12週之後再打第二劑可以達8成),所以AZ在效果解讀上的確比較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最早各新聞所提到的保護力其實是指功效(Efficacy),定義是在試驗中一個疫苗降低了多少的風險(症狀、重症、死亡),不是打了就不會感染新冠病毒。

打疫苗有副作用,我應該擔心嗎?

只要有藥物使用就要知道有哪些副作用,之前衛福部記者會上羅副已經有做圖提供各項疫苗的副作用比例了,AZ的副作用相對輝瑞/莫德納都比較少,別連這些資料都不會看那就跟那些媒體鼓噪吧。

當然還可以關注疫苗在不同人種間施打的效果,韓國最近也才在開始接種,可以給我們一些參考價值。

有些藍營人物跟媒體在扯AZ疫苗不夠好,有疑慮,說什麼德國法國說不打AZ(但事實上德國雖原本說不打,後來馬上翻盤說65歲以上老人也要打,因為最新英國衛生部報告說65歲以上老人打AZ的保護力很好,建議要趕快納入施打。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這邊提到的「保護力」跟前面所提到的保護力,在醫學定義上又不一樣了,是「Effectiveness」、臨床效度(新聞常常搞混都是俗翻成一起),跟Efficacy的差別在於後者是臨床試驗中的,前者是指在「現實世界(Real‐world)」能達到的效果如何,兩者在使用上是有明確的定義的。

首批AZ疫苗運抵桃園機場(3)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台灣疫情控制得很好,讓我們相比於外國多了很多時間跟機會觀察各國施打的情況,甚至還不需要很快地接種。

但現在已經有很多報告都出來了,從研究資料統計判斷上也是相當好的疫苗(也代表疫苗的研發跟製造能力在各國軍備競賽的情況下,有很好的發展),現在好不容易得到疫苗來打(都是有效的),那當然要打啊!除了小孩、孕婦、多重慢性疾病、過敏體質、有在服用免疫抑制劑及相關免疫低的人,實在沒有什麼其他非醫療相關的理由不打。

疫苗施打拼的是全體戰,拼的是群體免疫,個人想要挑選保護力(efficacy / effectiveness)較強的疫苗無可厚非(為了之後出國怕感染之後變重症之類的,不過也要承受較強的副作用),但絕對不能不打。很多時候,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會影響民眾(甚至是醫療人員)的判斷,武漢肺炎病毒是這樣,現在的疫苗也是,如果沒有去澄清、阻止恐懼蔓延的話,那這些無謂的恐懼就會擴散,也將會是防疫上最大的挑戰。

不過接下來最累的應該是檢驗科了,除了病毒篩檢之外,還有抗體的檢測追蹤,效度等,施打疫苗還只是第一步而已。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