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關鍵眼中盯】我親身接觸過的蘇震清委員,和媒體報導的很不一樣

【關鍵眼中盯】我親身接觸過的蘇震清委員,和媒體報導的很不一樣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我和蘇震清的實際互動,我覺得他是個有專業質詢力,私下待人又和藹可親的人,有趣的是,每到哪個政治人遇到什麼重大事件,網路上總會出現資深記者或老媒體人發出類似這樣的「小故事」貼文......

台灣大部分人會知道屏東縣立委蘇震清,應該是去年8月的SOGO李恆隆案,或許還有還有些人記得他「聯考英文0分」的發言。

今年1月底,蘇震清繳納1000萬保釋並在過年後宣布「不讓民進黨受到傷害而退黨」,許多評論者也調出他與蘇嘉全的親戚關係做各種人事布局的聯想,3月公布的財產申報又讓蘇委員上了一次新聞。

不過這些記者筆下的蘇震清其實和我認識的十分不同,是在立法院服務時親眼所見。

我工作的地方就夾在蘇辦與高雄立委林岱樺的辦公室之間,相較於林委員那端常聽到的震怒之聲,蘇震清辦公室大多時候則是比較爽朗的笑聲。第一次看到委員本人時,我覺得他親切可愛如《忍者哈特利》裡面的獅子丸(植髮之後則變得更帥許多),但直到質詢的時候,才曉得他的厲害。

我在立法院遇到「最美的畫面」,蘇震清就在裡面

當年的立法院,我老闆與蘇震清都在經濟委員會,也都是早起的人。但我不是,我很愛賴床。他們每週一三四搶佔頭幾位上台質詢(因為午前質詢比較容易見報)時,就是我最睡眼惺忪、Monday Blue的時候。

話雖如此,如果蘇震清先質詢,通常我當天的睡意都會全部消除——因為蘇委員在台上講起話來實在太激昂,國語台語夾雜,語調氣口上有時比地下電台還引人入勝,時不時還會插入一些剛剛好的俚語或陶侃,常能讓台上的官員無話可說,下面記者笑成一團。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蘇震清2014年5月5月針對核四停建質詢時經濟部長張家祝,交鋒之間氣到說出「部長,琳貢欸攏琳娘啦(在前面連結的8分30秒處)」。那一幕是我在立法院看過最美好的一個畫面,那是黃國昌進入立法院之前,和黃相比即使蘇爆料強度整體而言稍有不足,但舞台效果絕對綽綽有餘。

但這並不是說蘇震清只會用聲量服人,若看過上面兩個質詢案例,經濟委員會當時主要包括能源(核能)、產業創新、自經區等等複雜的重要議題,蘇震清質詢的大嗓門下其實都有非常豐沛的知識量,而且也能精確點出當時馬政府執政下那些教授官員的各種弊病。

在那一屆經濟委員會,我眼中蘇委員的表現若沒有前三,也是前五,進入政治圈前覺得「只有台北立委會質詢」的嚴重誤解,也是從那時開始根除。

議場裡大聲歸大聲,蘇震清私下對我們這些不分黨派的小助理其實非常和藹,走廊遇到都會親切打招呼,展現他屏東人的海派,雖陣營不同,但我們提出的法案他仍會親自看過,只要合理也會簽名連署。那是個藍綠共同簽法案並不會太奇怪的時代。

你是不是也曾聽到這樣的故事,就覺得一個政治人物「沒那麼壞」?

綜上來說,根據我和蘇震清的實際互動,我覺得他是個有專業質詢力,私下待人又和藹可親的人。

不過更重要的是,即使我有這些接觸他的經驗,下了這樣的正面評語,並不表示他就和李恆隆案無關(因為定罪的唯一依據是司法,不是輿論),也不表示他每一次的質詢皆百分之百合理正義,都不曾收到外力的影響而在官員面前說出言不由衷的話。

立法院會同意續押蘇震清廖國棟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因為每到重大事件發生時,網路上總會出現那種資深記者或老媒體人發文,寫說他與哪個人在每一次實際接觸的時候,如何感受到他的誠懇、他的認真,他的正直的人格,這種文常會有很多很多的分享轉發,一些老同事的讚聲,提出質疑的留言通常會被擠到很底下。

希望大家都能警覺,不能因為聽到這樣的小故事,就把一個人輕易歸類為完全的善或惡,不管那個人是蘇震清,或是徐永明、陳菊、邱太三、王金平、柯建銘,都不可以。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


“關鍵眼中盯”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