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眼中盯】我親身接觸過的蘇震清委員,和媒體報導的很不一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我和蘇震清的實際互動,我覺得他是個有專業質詢力,私下待人又和藹可親的人,有趣的是,每到哪個政治人遇到什麼重大事件,網路上總會出現資深記者或老媒體人發出類似這樣的「小故事」貼文......
台灣大部分人會知道屏東縣立委蘇震清,應該是去年8月的SOGO李恆隆案,或許還有還有些人記得他「聯考英文0分」的發言。
今年1月底,蘇震清繳納1000萬保釋並在過年後宣布「不讓民進黨受到傷害而退黨」,許多評論者也調出他與蘇嘉全的親戚關係做各種人事布局的聯想,3月公布的財產申報又讓蘇委員上了一次新聞。
不過這些記者筆下的蘇震清其實和我認識的十分不同,是在立法院服務時親眼所見。
我工作的地方就夾在蘇辦與高雄立委林岱樺的辦公室之間,相較於林委員那端常聽到的震怒之聲,蘇震清辦公室大多時候則是比較爽朗的笑聲。第一次看到委員本人時,我覺得他親切可愛如《忍者哈特利》裡面的獅子丸(植髮之後則變得更帥許多),但直到質詢的時候,才曉得他的厲害。
我在立法院遇到「最美的畫面」,蘇震清就在裡面
當年的立法院,我老闆與蘇震清都在經濟委員會,也都是早起的人。但我不是,我很愛賴床。他們每週一三四搶佔頭幾位上台質詢(因為午前質詢比較容易見報)時,就是我最睡眼惺忪、Monday Blue的時候。
話雖如此,如果蘇震清先質詢,通常我當天的睡意都會全部消除——因為蘇委員在台上講起話來實在太激昂,國語台語夾雜,語調氣口上有時比地下電台還引人入勝,時不時還會插入一些剛剛好的俚語或陶侃,常能讓台上的官員無話可說,下面記者笑成一團。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蘇震清2014年5月5月針對核四停建質詢時經濟部長張家祝,交鋒之間氣到說出「部長,琳貢欸攏琳娘啦(在前面連結的8分30秒處)」。那一幕是我在立法院看過最美好的一個畫面,那是黃國昌進入立法院之前,和黃相比即使蘇爆料強度整體而言稍有不足,但舞台效果絕對綽綽有餘。
但這並不是說蘇震清只會用聲量服人,若看過上面兩個質詢案例,經濟委員會當時主要包括能源(核能)、產業創新、自經區等等複雜的重要議題,蘇震清質詢的大嗓門下其實都有非常豐沛的知識量,而且也能精確點出當時馬政府執政下那些教授官員的各種弊病。
在那一屆經濟委員會,我眼中蘇委員的表現若沒有前三,也是前五,進入政治圈前覺得「只有台北立委會質詢」的嚴重誤解,也是從那時開始根除。
議場裡大聲歸大聲,蘇震清私下對我們這些不分黨派的小助理其實非常和藹,走廊遇到都會親切打招呼,展現他屏東人的海派,雖陣營不同,但我們提出的法案他仍會親自看過,只要合理也會簽名連署。那是個藍綠共同簽法案並不會太奇怪的時代。
你是不是也曾聽到這樣的故事,就覺得一個政治人物「沒那麼壞」?
綜上來說,根據我和蘇震清的實際互動,我覺得他是個有專業質詢力,私下待人又和藹可親的人。
不過更重要的是,即使我有這些接觸他的經驗,下了這樣的正面評語,並不表示他就和李恆隆案無關(因為定罪的唯一依據是司法,不是輿論),也不表示他每一次的質詢皆百分之百合理正義,都不曾收到外力的影響而在官員面前說出言不由衷的話。

因為每到重大事件發生時,網路上總會出現那種資深記者或老媒體人發文,寫說他與哪個人在每一次實際接觸的時候,如何感受到他的誠懇、他的認真,他的正直的人格,這種文常會有很多很多的分享轉發,一些老同事的讚聲,提出質疑的留言通常會被擠到很底下。
希望大家都能警覺,不能因為聽到這樣的小故事,就把一個人輕易歸類為完全的善或惡,不管那個人是蘇震清,或是徐永明、陳菊、邱太三、王金平、柯建銘,都不可以。
延伸閱讀
- 「SOGO條款」到底是什麼?這要從遠東與太流公司的股權之爭說起
- 涉貪立委最後1位蘇震清過年前獲保仍堅稱清白,一次看SOGO案關係人最新狀況
- SOGO案對民進黨最大的影響,是撼動蔡英文好不容易穩下的「派系共治」
核稿編輯:翁世航
“關鍵眼中盯”的相關議題
- 2021-03-26 【關鍵眼中盯】暴殄天物的攬才政策:兩千張外籍人士「就業金卡」,有多少會在疫情後離開?
- 2021-03-16 【關鍵眼中盯】「海董」的三立如何報導王定宇案,讓人慶幸台灣不只有一家媒體
- 2021-03-09 【關鍵眼中盯】我親身接觸過的蘇震清委員,和媒體報導的很不一樣
- 2021-02-09 【關鍵眼中盯】相較於藍綠背後鼓動,「公民意志」才是罷免成功與否的真正驅力
- 2021-02-02 【關鍵眼中盯】無黨籍的黃捷若不幸被罷免,罪魁禍首可能是力挺她的民進黨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