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這群歷史系學生不用寫期末報告,卻走出「學術象牙塔」透過展覽與大眾對話

這群歷史系學生不用寫期末報告,卻走出「學術象牙塔」透過展覽與大眾對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台灣,如果你是歷史系的學生,必定會被問到:歷史系畢業後要做什麼?而如果你的研究還是西洋史,更會引起旁人的不解:為什麼台灣人要學習西洋史?

在台灣,如果你是歷史系的學生,必定會被問到:歷史系畢業後要做什麼?而如果你的研究還是西洋史,更會引起旁人的不解:為什麼台灣人要學習西洋史?

這一年,台灣吧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歷史學柑仔店的出現,「歷史學」終於藉動畫和新媒體平台,走出學術象牙塔與公眾對話,而政大歷史系同學也透過「大憲章八百週年英國史料特展」,將一般大眾較不熟悉的歷史知識,轉為平易近人的精彩故事,打破外界對歷史系埋首書堆的刻板印象。

SONY DSC

負責英國史料特展的政大歷史系學生:張媛媛、余珮寧(企管系雙主修歷史)、童凱文和王宇安

這個點子是出自專功英國史研究的林美香教授,她在政大開設「英國史」、「與莎士比亞一起學英國史」等課程,因不想流於傳統書面報告形式,遂鼓勵學生,透過策展將上課所學的貝約掛毯(Bayeux Tapestry)、末日審判書(Domesday Book)和大憲章(Magna Carta),經美編、圖表,和英國史的有趣小故事,讓大眾較容易了解。

林美香教授表示,在〈跨學科的人文學〉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要鼓勵人文科學生培養學術之外的就業能力,給了她很很大的啟發,因為過去她是將所學傾囊相授,卻因學生們畢業後大多未留在學術圈,因此漸開始思考如何協助學生找到適合的道路。林教授並以《策展時代》這本書為例,建議在這人人都可是策展人的年代,人文科學生勢必要具備將知識透過視覺、文字和口語傳達給大眾的能力,而學術訓練便是「內容」據質量的後盾。

特展期間,林美香教授(左)邀請台大歷史教授楊肅獻分享〈大憲章與英格蘭憲政傳統〉。圖片來源:

特展期間,林美香教授(左)邀請台大歷史教授楊肅獻分享〈大憲章與英格蘭憲政傳統〉。圖片來源:大憲章800周年-英國史料特展

然而,台灣為什麼要了解遙遠的大不列顛史呢?歷史系大三的童凱文表示,1215年由英格蘭國王約翰(King John)簽署的大憲章,和當代有緊密的連結:它是英美法的源頭,是民主憲政的精神象徵,17世紀英格蘭議會逐漸凌駕王權,便是拜大憲章為法源依據所賜,甚至啟發了1776年美國的獨立宣言。而台灣身為民主發展中國家,理當要了解這段歷史。

SONY DSC

征服者威廉下令製作的貝約掛毯(Bayeux Tapestry)

SONY DSC

透過美編,解釋戶口名簿末日審判書(Domesday Book)的概念

而面對最常被詢問歷史系出路的問題,主修企管的余珮寧因著對藝術史興趣,大二開始雙主修歷史,她表示,不同於台灣對人文學院的刻板印象,歐美都非常重視人文科訓練,而雖然本科念的是商學院,未來也會考慮人文方面的職業發展。

展覽部落格管理人張媛媛說道,歷史系著重分析和掌握文字的能力,在未來會想從事文字相關工作,而因負責部落格緣故,會去思考要如何用下標來吸引讀者。

導覽王宇安表示,歷史系的背景,影響他看事情習慣從頭檢視,並會打破規則,而這次因導覽對象有政大附中的學生,他就以台灣的例子讓高中生理解,譬如將據政治宣傳性質的掛毯,比喻為選舉的候選人旗子,而講到征服者威廉,就必提到學生都玩過的電玩遊戲「征服者入侵」

童凱文說道,歷史不該只活在學術象牙塔,應該讓歷史多多傳播給大眾,而這群歷史系學生也的確跳脫了學術的框架,透過策展成功與大眾有了對話的機會。

SONY DSC

童凱文和王宇安講解大眾對英國的既定印象

SONY DSC

你對英國的看法是什麼?

註:大憲章800周年-英國史料特展臉書部落格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