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義偉長男涉入「公務員招待風波」,掀開日本官僚盤根錯節的政商關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為何對現今的公務員倫理有諸多規範?起因是源自1998年震撼日本社會的「無內褲涮涮鍋事件」。當時的大藏省官僚,疑似在第一勸業銀行的融資金額上過度高額,檢查也便宜行事、過度放水,吸引東京地檢特搜部的目光,發動一系列搜查。
日本首相菅義偉,任職衛星放送公司的長男,最近涉入招待公務員的風波中,讓內閣的形象再度受到打擊。日本的公務員有其倫理規範,許多利益上的應酬都要避免,但菅義偉兒子跟該公司職員數年來卻都招待政府官員,讓政商利益受到質疑。菅義偉從2月22日首度道歉以來,各方質疑卻不曾間斷。
撇清父子間的關係
「長男打了電話給我,說了聲『真的很對不起』。之後就沒有任何其它回覆了。」3月8日的國會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在審查年度預算的重要時刻,日本首相菅義偉卻仍是在回應在野的立憲民主黨國會議員小西洋之,有關他兒子菅正剛的質疑。而這一次,他也明確表示兒子有來道歉。
當然,小西洋之仍然沒有放棄,不斷追問「您兒子是不是招待的要員之一?」一旁的總務大臣武田良太不斷緩頰,表示「菅先生(指菅義偉兒子)的存在是否有其重大影響,目前是很難斷定的。」菅義偉則再度冷靜但略為閃躲地說「我對兒子的公司一點也不了解,他是否是接待要員等,這點我無法回答。」
菅義偉只表明他兒子有打電話來道歉,對在野黨來說等同「沒有回答」,小西洋之持續追問,首相是否有其政治責任?菅義偉也沒好氣地說:「我自己是也很抱歉,但是我的兒子結了婚、有了小孩,我們各自過各自的生活。就某方面來說他也是跟我完全不同人格了。」
這已經不是菅義偉第一次強調跟兒子菅正剛個姓的迴然不同,但現在來看,菅義偉父子「貌合神離」已然是公開秘密。近來菅義偉在處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之餘,同時又因東京奧運組織委員長森喜朗的發言問題,讓他進行人事改革。如今,連自己兒子也陷入招待公務員風波中,究竟這一連串是如何發生的?
兒涉嫌公務員招待
早先在2月初時,日本《週刊文春》就揭露,負責衛星訊號播送的媒體公司「東北新社」,長年以來運用許多名義接待日本總務省的官員。其中,在東北新社擔任媒體事業部統籌部長的菅義偉兒子菅正剛,是居中穿梭連線的要角。
由於該公司握有多家衛星電視頻道放送權利,而該批接受招待的官員,許多都擁有衛星電視的審核權,讓消息被披露之後震驚各界。總務省並開始調查,隨後的人事關係有如串肉粽般被拉起。
調查後,明確顯示東北新社與菅正剛等職員,5年內陸續接待總務省官員近40次,總金額超過60萬日幣,涉案的總務省官員多達13人。官方隨後祭出懲處,處分了其中11人,其中7人被大幅減薪、2人警告、2人申誡。
該事件也讓總務省顏面無光,雖然沒有直接關聯,但現任總務大臣武田良太也自動繳納三個月份的薪俸當作自請處分。
根據日本現行的《公務人員倫理法》,規範不能跟有業務上利害關係的人士有任何利益往來,不然就是抵觸公務人員倫理。總務省無法證明菅正剛跟東北新社公司在招待總務省官員後,兩邊是否涉及利益交換,但已經讓許多日本人對內閣印象大打折扣。
失去公關一線戰力
不少當時參加的官員後來都高升,當中,一位名為山田真貴子的總務省高官,在退休後更被推薦到菅義偉內閣擔任公關室主任。
山田不僅在2013年時成為安倍晉三政權時代的首位女性內閣總理大臣政務官,更在菅義偉就任首相後,在2020年9月16日成為首位擔任內閣公關室主任的女性。
然而,就在東北新社接待風波爆發後,總務省也查出山田在2019年11月6日時,有跟菅正剛與東北新社一行人用過晚餐,一個人的飲食費用居然高達7萬4203日幣(約合台幣1萬3920元),這樣誇張的高單價,也讓在野黨在質詢時忍不住譏諷「高價紅酒很會喝喔」,而過去山田在接受訪問時,也曾開玩笑說「自己拒絕不了應酬邀約」。
原先菅義偉希望可以力保山田真貴子的官位,山田並在2月25日接受質詢時,表示會繳納六成薪俸作為處分,也表示希望能替國家繼續努力。
怎奈,就在接受批評長達一週後,山田真貴子似乎也受不了精神壓力,在3月1日住院觀察後正式提出辭呈。這位備受期待的首位女性內閣公關室主任,短短不過半年多就草草下台,由外務省出身的一線外交官小野日子緊急接棒。

無內褲涮涮鍋事件
日本為何對現今的公務員倫理有諸多規範?起因是源自1998年震撼日本社會的「無內褲涮涮鍋事件」。當時的大藏省官僚,疑似在第一勸業銀行的融資金額上過度高額,檢查也便宜行事、過度放水,吸引東京地檢特搜部的目光,發動一系列搜查。
經過一系列調查下,東京地檢特搜部赫然發現有多位大藏省官員,頻繁進出位於新宿鬧區的一間涮涮鍋店「樓蘭」。該店不僅由中國女性經營,也提供一連串情色服務。
當時對於公務員招待法規仍不夠嚴謹,因此公務員只要不去風月場所,吃飯的話多半不會太過追究。賄賂者正是看中了這點,表面上是招待吃涮涮鍋,不過在吃涮涮鍋的同時,女店員都「正巧」不穿內褲,讓其它官員與銀行高層們可以自由發揮。
由於招待的名目都是「用餐」、但私底下卻可以進展到相當誇張的情色行為。最後東京地檢特搜部在調查三個多月後,對112位公務員提出處分,其中日本銀行證券課長、前野村證券副社長都被逮捕。
該事件最後也造成大藏大臣三塚博與日本銀行總裁松下康雄引咎辭職,隨後為了避免無法互相監督。日本政府也將大藏省分離成為財務省與金融廳,從明治維新以來的國家財政中心機關,在2001年劃下句點。
兒子放浪性格難管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