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水情告急」成為台灣常態:5%用水大戶消耗41%水資源,民眾黨呼籲檢討過低水價

別讓「水情告急」成為台灣常態:5%用水大戶消耗41%水資源,民眾黨呼籲檢討過低水價
Photo Credit: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台灣自來水公司報告,台灣目前家庭用水僅占全部的44%,美容美髮、洗車、餐廳業等小營業用戶僅占15%,剩餘每月使用50度以上的用水大戶佔5%,卻使用高達41%的用水量,明顯分配不均

國內水情告急,去年10月農委會就已宣布嘉南地區及新竹、苗栗、台中、桃園等地區停灌7.4萬公頃,約占全台24%灌溉面積,今年更出現科學園區派水車載水、民間運用水減壓情形,目前許多科技大廠也都嚴陣以待。台灣民眾黨立院黨團今(12)日呼籲政府從根本解決問題,重新檢視水資源分配,釐清實際用水流向,同時指出台灣的「用水大戶」,應合理調整已經凍漲快30年的水價。

缺水問題在於對實際用水流向無掌握

民眾黨認為,每次發生缺水、乾旱問題,經濟部就以「台灣農業用水佔七成,其餘是工業跟民生用水,即使將後者停用也無法滿足農業用水需求」,並以此藉口要求停止農業灌溉。

對經濟部的說法,高虹安認為,這種解釋「不科學」,根據農委會農水署統計,農業灌溉八成是以河川水與地面水,只有一成是取自水庫的水,跟大多數使用水庫水的民生、產業用水有很大的差異,缺水的問題應該先從源頭檢視清楚。

高虹安指出,農業用水的數據是按照假設性的水權來計算,然而這個假設卻從來都沒變過。過去30年來,台灣作物種植面積減少四成,政府統計的農業用水比例卻只少了1.6%,顯然對實際灌溉用水量、流失量毫無掌握;而過去水的流向都由水利會管理,如今整併成農田水利署,國家理應有更全面性的掌握,但2020年的農水署輸水損失率統計,卻還在引用各農田水利會10多年前的計畫,政府對台灣目前渠道情況與漏水狀況顯然都沒掌握。

高虹安委員表示,缺水的真正問題在於政府對於實際用水流向毫無掌握,導致水權統計分配不合理,也因為這些陳年的結構性問題,導致每年缺水時,政府只能喊一些治標不治本的計畫,例如嚴重影響地質的鑿井取水,或是緊急蓋臨時性的海水淡化廠。

水價太便宜,賣越多賠越多

此外台灣自來水公司連年虧損,去年虧損更達6億元,其主因來自於過時的水權分配制度及不合理的水價。雖然農田水利署去年10月收回水利會且掛牌成立,但台灣的水系統至今還散落在水利署、農水署、台灣自來水公司三方手上,彼此間還會互相販售水權藉此營利,同樣都是國家的資源,為何還要經過這麼多手抽成,導致台水帳面上連年虧損。

賴香伶則表示,根據台灣自來水公司報告,台灣目前家庭用水僅占全部的44%,美容美髮、洗車、餐廳業等小營業用戶僅占15%,剩餘每月使用50度以上的用水大戶佔5%,卻使用高達41%的用水量,明顯分配不均。

根據自來水公司所提供的資料顯示,109年度前10名用水大戶分別為,台積電、中鋼、中油、友達光電、群創光電、中龍鋼鐵、聯華電子、台灣美光記憶體公司、台塑,以及欣興電子,共用2億3028萬40度水量。

賴香伶也說:

一般市井小民用水,在20度以內,一度約在7元到9元,相較於一個月用4萬度以上的工業大戶,每度水約12元,兩者才差3元,樣合理嗎?賴香伶指出,台灣各項民生資源如電力、油費,都會定期隨著成本檢討價格,水價上次調漲已是27年前,水價明顯不敷造水成本,讓台水賣越多,就賠越多錢。

賴香伶認為,政府應盡速盤點台灣水資源分配狀況,並制定出新的水價調整機制,在不影響民生及小規模營業人的情況下,讓高耗水且有賺錢的大戶來負擔虧損、付出合理的價格。賴香伶也說,而且2016年為了大廠節水,立法院通過《水利法》,讓經濟部可以課徵耗水費,但開了60多場座談會,每年編列8億元耗水費徵收,到現在都沒有開徵半毛錢,浪費了這個政策工具。

賴香伶表示,民生必需資源價格是否合理,是許多政治人物不願意面對的問題,2016年政府為了鼓勵大廠節水而設立耗水費,至今仍未開徵,如今旱災發生、問題已在面前,應該去面對它、解決他,而非喊喊口號要大家共體時艱;羊毛出在羊身上,用水大戶因為水價便宜所浪費的水,最終都要由全民買單。

蔡壁如委則呼籲政府應該盡速盤點台灣水資源分配狀況,並制定出新的水價調整機制,若針對不同用水級距制定差別訂價,例如調整每月50度以上的水費,其餘維持原價;就可在不影響民生,以及小規模營業人的情況下,讓這些高耗水且有賺錢的大戶去負擔這些虧損,付出合理的價格。至於級距、費率如何設定,就交由水資源相關主管機關判斷。

蔡壁如也分享台北市政府的水價調整經驗,2015年台北市政府自來水事業處將平均水價從8.39元提升到11.56元,其中每月用水20度以下的民生用戶不調漲,保障民眾基本用水需求,同時積極處理漏水率,因此這5、6年來,平均每年節約用水1825萬噸。蔡壁如委員認為,決策者要尊重專業、下定決心,並積極和民眾溝通。

《TVBS》報導,台灣平均水價每度9.2元,是世界第5低,水費負擔率更是全球倒數第2,也是亞洲水費最便宜的國家,不過韓國水費也是倒數第6,澳門、香港也不高,只有日本水費每度落在49.6元,是全球第13貴的國家。 然而台灣平均每人每天用掉270公升左右的用水,缺水狀況更是全球排名第18,如果要達到節水目的,調整水費恐怕無法避免。

《聯合報》報導,不過水利署則回應,過去十年間農業年用水變化介於113億噸至132億噸之間,農業用水約占全台用水量約七成左右,以2019年農業用水量約為118.8億噸,為全台用水量167.4億噸之71%。因為水價涉及民生相關問題,且須配合國內經濟發展來循序推動,將會審慎處理。

節水產業的強化

蔡壁如也補充,開源方面政府要全面盤點地面水、伏流水、地下水的利用,和海水淡化、再生水等新型態水資源;節流方面,回收水、中水系統、滴灌系統、及漏水改善技術都已成熟,但台灣水價是全世界第二低,業者和民眾沒有經濟誘因設置節水系統,節水產業就沒有辦法產生規模,降低終端應用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