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雇主對我上下其手…」她背著貧窮的命運到台灣來工作,卻又背著累累傷痕返回印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她因為身上背著貧窮的命運而離鄉背井到台灣來工作,卻又背著累累傷痕與破碎夢想返回印尼。
她在一間同鄉經營的自助餐店打工,警察來臨檢時,她正滿手泡沫濡浸在又髒又濕的水槽與又油又膩的碗盤中。急急忙忙在灰黑的圍裙上抹兩下手,回過身準備遞出護照時,突然縮手囁嚅起來,警察問她身分,她吞吞吐吐斷續難語。
猛然想起,倉皇逃出門時,根本沒想到要去尋找被雇主扣留起來的護照。
透過移民署協助清查身分,警察發現她是逃逸外勞,居留證已經因為雇主通報逃逸而遭到註銷失效。另外,她也是被通緝的竊盜案被告。
她,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印尼籍女孩,面容清秀端麗,身材瘦長纖細。
離鄉背井飄洋過海到臺灣擔任家庭外籍看護工,負責照顧雇主罹患失智症的老母親。雇主是一位50餘歲的中年男性,外表看來十分精明,也許受過不錯的教育,有份薪水不低的工作,全身上下散發著菁英階級的倨傲。
警察的移送書內容記載:「雇主住處大樓的警衛發現她手裡拿個沈甸甸的行李袋、肩上還掛著重量不輕的背包,先是東張西望,再急匆匆地從大門離開,警衛見狀驚覺有異,趕緊以對講機跟雇主通報,雇主偕同警衛調取大樓的監視錄影器畫面,並清查家中的財物損失,發現藏在房間五斗櫃及梳妝台抽屜裡幾樣值得紀念的貴重金飾及名牌手錶均不翼而飛。」
趁隙逃逸加上趁機竊盜,她得面對不輕的刑責與遣返的惡果。
法庭上,雇主講得義憤填膺,指責她對待失智的老人家沒有耐心,經常大聲咆哮惡言相向,任令老人家大便沾滿屁股也不勤於更換尿布,一家人對她掏心挖肺只祈求她能代為分憂解勞妥善照顧老人家,豈知天難從人願竟引無情無義之狼入室。但問及有無貴重金飾及名牌手錶的證明,例如:購買發票、銀樓保單、手錶保證書或帶著金飾、手錶的照片等,雇主均訥訥無言。
她的眼眶旁隱隱滲著淚珠。問她是否需要通譯協助,她抬起頭,形貌堅毅言詞肯定的說:「不用,為了跟老阿嬤溝通,我國、台語都努力學,也都能說。」
娓娓地,泣訴著難過的故事:
「為了來台灣照顧老阿嬤,我在印尼有上課學習說國語、台語及簡單的急救、照護等,來到雇主家之後,我每個晚上睡在老阿嬤的床塌邊,聽她是否均勻的呼吸,有沒有發出不舒服的呻吟,每個天氣晴朗的白天推著老阿嬤的輪椅去公園散步,雇主家人不喜歡軟爛的菜,我要先把雇主家人的菜盛裝起來,再繼續把菜悶煮到老阿嬤可以入口的軟爛程度,總是最後吃飯、最末洗澡、最晚睡覺。我為了能來台灣工作先借支一筆保證金,所以只要能繼續工作賺錢,再苦我都覺得無所謂。吃不飽、睡不好、無理的刁難與責罰,我都可以忍受。」
「可是,那天晚上,雇主對我上下其手,壓制我的身體,強要脫我衣服。印尼的女孩在出嫁前一定要守貞,我用盡全身力氣反抗,不小心抓傷了雇主。隔天,雇主一方面假裝若無其事,一方面卻不斷挑剔、怒罵,甚至故意在晚餐時間逼我吃豬肉,我不能背棄我的信仰,忍無可忍才決定逃跑的,可是,擔心老阿嬤餓肚子,逃跑之前我還一口一口地餵飽老阿嬤。我沒有偷金飾、手錶,我手上戴的玉鐲子是老阿嬤送給我的,不是偷來的,這一點公園裡老阿嬤的朋友可以作證。」
第二度開庭,老阿嬤在公園裡的朋友到法庭上是這麼說的:「這印尼女孩對老阿嬤是真心的好,夏天搧風趕蚊,冬季添衣呵暖,說起話來聲調溫柔,老阿嬤雖然失智,但偶爾清醒時總感嘆說只有這印尼女孩對她如此可親,那玉鐲子就是老阿嬤從自己手腕上拽下來送給她的,老阿嬤說玉鐲子不值什麼錢,但值的是暖呼呼的人心啊!」
她因為身上背著貧窮的命運而離鄉背井到台灣來工作,卻又背著累累傷痕與破碎夢想返回印尼。
這悲歌的休止符從音譜上滑落了嗎?
全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於此。
責任編輯:鄭少凡
核稿編輯:楊士範
當風水成為我們的語言——跟著風水名師的腳步,重訪全球知名景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古今中外,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天⼈地合⼀理念,觀察當地的環境與氣候、為了服務使⽤者的需求⽽建設。
江名萱老師深入研究風水的契機,可以說是因為旅行所帶來的啟發——在旅行至北京故宮的時候,對於整個建築群落的方位、形狀、位置等都遵循著青囊經的原理所設計,有著強烈的感觸。
因此,原本就熱愛旅行的江老師,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走訪世界,考察各地的建築物。他發現,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當地的環境與氣候、使用者的需求而建設,和江老師順應自然的風水概念不謀而合。例如巴黎的聖母院、印度的泰姬瑪哈陵等建築,都能在天人合一的設計下,達到一種平衡、和諧的效果,並且更好地利用自然的能量。
與天對話:巴黎聖母院
「建築物的存在,是要為裡面的人所服務。所以,所謂好的建築風水,其實是應天、應地、應時、應人制宜。」因此,雖然我們可以看到聖母院中央的玫瑰窗,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風水符號,代表光明、能量和生命力;聖母院的塔尖,也象徵著穩定、領導力,以及上達天聽的請求。但更重要的是,屬於宗教建築物的聖母院,為所有信仰著神的人們,所帶來的莊嚴、平靜感受。「聖母院營造出非常強烈的和諧的氛圍,你可以想見當時的設計師,在設計這個建築物及其所創造出來的空間時,所有的考量都是為了讓人的內在可以安靜下來、與天/神對話。」江老師指出。

巴黎聖母院建築風格是哥德式建築,它的建造開始於1163年,耗時超過200年。教堂的尖頂屋頂,不只是融合了各種藝術風格的幾何美學,更代表著天地宇宙之間的聯繫。這種尖頂建築形式,在古代被視為智慧和神聖,有向上流動的能量。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連接聚集天地宇宙之間,讓整個建築物更加神聖,充滿生氣和活力,並為⼈們帶來好運和幸福。
在古代文化的哲學中,太陽代表著宇宙和自然界的秩序、生命和創造⼒、上帝神性力量等等。所以在建築的設計和規劃中,必須要考慮季節的變化,和太陽的位置,以確保光線在建築空間中,可以達到最佳的利用。聖母院的三扇玫瑰花窗,被認為是世界上 最美麗的玻璃藝術品之⼀,當你走進聖母院中,透過玫瑰花窗所照進來的彩色光芒,加上吟誦詩歌的聲音,還有焚燒香料所產生的煙霧,體現了像是引導人們的心靈,通往宇宙智慧神性的力量,彷彿可以治癒和平衡我們的身心。
「整體而言,巴黎聖母院的每一項設計、每一處細節,都讓人感到非常平靜。」江老師又補充道:「這就是好的風水,所帶來的能量。」
深埋於地的愛:泰姬瑪哈陵
談完了聖母院,江老師又繼續分享她在泰姬瑪哈陵的經歷。「如果聖母院是一棟與天對話的建築,那麼泰姬瑪哈陵想要傳達的,則是一份深埋於地的愛。」位於印度的泰姬瑪哈陵,不只是印度文化的代表性建築,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泰姬瑪哈陵始建於1632年,耗時約22年完工,在建築風格上,它結合了印度傳統建築和伊斯蘭建築的元素,以白色大理石為主要建材,建築外牆有細密的浮雕和嵌花紋飾,表現了印度文化的細膩和精緻。在陽光照耀下,白色大理石的建築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展現出浪漫、華麗的氣息,「但是當你走進泰姬瑪哈陵之後,除了感受到它的莊嚴、神聖之外,還有一份濃烈的愛情。」江老師說道。
蒙兀兒帝國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和他的妻子慕塔芝.瑪哈王后深深相愛,即使沙賈汗要前往戰爭的最前線,慕塔芝也會相伴在旁,兩人感情十分深厚。但令人惋惜的是,慕塔芝在1631 年的征戰途中難產而亡,沙賈汗在悲痛之餘,承諾為她建造天上人間、無與倫比的美麗陵墓——泰姬瑪哈陵。

這座象徵沙賈汗畢生激情和財富的美麗紀念物,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感受這份愛情的真切。「剛才講到聖母院有尖塔,我們可以注意到,泰姬瑪哈陵的屋頂也是尖頂,同樣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皇帝沙賈汗希望透過泰姬瑪哈陵向上連接,跟他⼼愛的瑪哈王后能夠永恆緊密在⼀起。」泰姬瑪哈陵在風水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利用水池來達到陰陽平衡的作用。「水是陰性的象徵,而白色大理石所建造的陵墓則是陽性,因此,水池的存在可以平衡建築物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陰陽能量,創造出和諧的能量和氛圍。」除此之外,江老師也認為在像印度這樣炎熱的地區,利用水池的清涼氣息,撫平人們的情緒、創造安定氛圍,進而幫助人們減輕壓力、放鬆身心。因此泰姬瑪哈陵也是一個「應天、應地、應時、應人而制宜」而建成的建築典範。
傳世六百年之作:北京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24位皇帝的居所,建於明成祖永樂4年(1406),於永樂20年(1420)完工。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整個建築群給人威嚴而神聖的感覺,是皇權的象徵。雖然紫禁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但依然保持著它的輝煌和美麗,其中風水的佈局,是紫禁城能屹立不搖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年永樂皇帝在建造紫禁城的時候,他要求紫禁城建築佈局形狀和方法,都要符合風水學中的宇宙觀,以及天地人萬物合一的理論。因此,紫禁城的主要建築,都建在南北的中軸線上,這代表著能夠吸收天地間的能量,東西方向的建築物較少,是為了可以利用南北向的通風和自然循環,達到環境的舒適感。
以紫禁城太和殿的設計為例,這個皇帝接近朝臣的宮殿,不僅考慮到太陽的位置、建築物的形狀、360度的方位等等,還有周遭的水源、水流、風向、陽光以及山水環境、生活機能等多個面向。例如太和殿的正門面向南方,就是為了要確保日照充足,可以為太和殿帶來更多的光線和暖氣。而在正午時分,陽光會直射在皇帝的龍椅上,讓這裡充分地接收滿滿的太陽能量。
青囊經中提到:「明地德,立人際,因變化,原始終,此謂之化成。」紫禁城風水設計,是創造出一個巨大的立體空間,裡面有陰陽、南北、前後、東西、左右、內外、動靜、虛實,是因為建築師/設計師能夠將這些元素完美的連結起來,因此成就了永垂不朽的紫禁城。而整個紫禁城的建築群,也因為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呈現出一種高超的的藝術美感。
「如果我們回到600年前,紫禁城建造之初,想必是永樂皇帝將想法、理念,與設計者溝通之後,所誕生的結果。他們當初的偉大理想是什麼?風水方法又是什麼?在整個建造的過程中,永樂皇帝和設計者之間的信任也是非常的重要。作為皇帝,永樂皇帝必須展現領導者的遠見和決策力,但又必須給予設計者充分的自由和支持。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和創造力。如此一來,才能共同完成這件舉世無雙的建築作品。」江老師補充道。
「風水的學問,是全世界共通的,我們東方有陰陽五行術數之源的《河圖洛書》,西方也有由四元素和以太所對應而形成的梅塔特隆立方體。」建築設計最精彩、也是最核心的表現,就在於它如何讓人心的空間、建築的空間、自然的空間、宇宙的空間,互相連結滲透,能量循環不已。對江老師來說,無論古今中外,這些能夠矗立千百年之久的建築物,都是能順應著自然的脈動、四季的變化,讓建築引導著宇宙、自然的能量,為身在其中的使用者所服務,同時創造出最適合使用者的安適環境,使用者自然能夠感到心神平靜,從而展現宏大的精神面貌。江老師也相信,風水的千年智慧,是值得我們現代人細細研究、推廣的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