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美股正邁向「史詩級泡沫」?進退間應借鏡墨基爾的穩健投資哲學

美股正邁向「史詩級泡沫」?進退間應借鏡墨基爾的穩健投資哲學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外專家頻頻示警美股下,應做好風險管控,台股可能受美國牽連,大幅度修正,但在實質上台灣卻也受惠台商回流,產業獲利成長,無論是「磐石理論」還是「空中樓閣」,進退間應借鏡墨基爾的投資哲學,當股市出現高點時,採取相較穩健的投資方法。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台灣股市不斷創高,於今年2月8日盤中到達16517.73頂點後拉回,而未來是否能再創高或泡沫化,成為股民最關切的焦點。投資人藉由分析線圖、財報營收或市場上的小道消息作為臆測依據。一時之間,各大論壇訪間,分析內幕滿天飛。但若好臆測,那應該人人是贏家,但事實卻非如此。

「投資」是一門藝術,是一種無法預測的社會集體行為,能影響的因素太多。著名經濟學者墨基爾(Burton G. Malkiel)[1]認為,股市無法預期,為避免風險,應有穩健的投資策略:一、多元布局分批買進,切勿短進短出;二、賣出市場過熱導致過高本益比[2]的股票;三、將資金轉入未來五年或以上,盈餘成長高於平均值的公司;四、尋找未來下一個具題材的成長股。

墨基爾說明,投資行為包含層面極廣,在精密的經濟計算中,仍包含行情人氣、社會心理以及媒體消息等各種因素。因此,他將投資理念,歸納成重心理層面的「技術面分析」,與偏向計算公司營利的「基本面分析」,在其成名代表作——《漫步華爾街》中,稱前者為「空中樓閣」,後者則是「磐石理論」。

信仰「空中樓閣」或「磐石理論」的兩派群眾亟欲找出線索,作為「上車」(買進)還是「下車」(賣出)的依據。其中,「磐石理論」鑽研每一種投資工具的「真實價值」,也就是說股利愈高、成長率越大就代表越有價值,著名的投資專家葛拉漢(Benjamin Graham)、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都是「磐石理論」的遵行者。

另一方面,「空中樓閣」則強調心理因素,認為不應該將精力花費在估算股票的真實價值中,因為標的「價格」,往往是由買賣雙方所決定,簡言之,「標的價值,是他人願意付的價格」,應著重分析大眾未來的投資動向,尋找各種產業的「題材」,並且搶得先機,這也能說明某股業績不佳,仍能靠著題材不斷飆漲。

回顧過去台灣經濟泡沫化歷史,《今周刊》整理1980年代時金融業是台股領頭羊,國泰人壽創下天價1975元,台股來到12682點,正當市場期待著20000點來臨時,卻爆發了波斯灣戰爭、美元大漲等衝擊,在八個月內,台股從12682點一路狂跌至2485點,股市榮景宣告終結。

《今周刊》訪談一位股市資歷超過30年的資深投資人表示,「其實12682是沒有意義的,當年股市高點12682,幾乎全是散戶,沒有法人參與,也與基本面無關,完全不能從產業來看,就是盲目投機與熱錢炒出來的罷了!」。而根據林之航研究亦指出,投機氛圍跟當時流行的大家樂、六合彩的賭博風潮有相當大的關係,也代表著當時許多明牌股友社集體投機行為,可能是造成泡沫化的原因之一。

台股受美股影響大,近日不斷有專家重申美股面臨泡沫危機,其中包含「價值型投資大師」之稱的葛拉漢(Jeremy Grantham)警告,美國大量散戶投資人的進場,正在推動美股邁向「史詩級泡沫」。而有「商品大王」之稱的傳奇投資人羅傑斯(Jim Rogers)也警告,圍繞著熱門股票的炒作,散戶投資熱潮,借殼上市的公司數量激增,都是美股泡沫越吹越大的跡象。另一方面,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比尼(Nouriel Roubini)也撰文警告,當前美股的市場狂熱將「含淚收場」,重演類似2008年那樣的崩盤慘劇。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則表示,國外、國內都在談資產泡沫化,實際上台灣股票上漲其實也有「基本面」,幾個重要半導體產業皆有亮麗表現。今天台灣的資產,不管是房地產與股票上漲,有一些是「實質」需求,比方說南部有新工廠,民眾到那邊去就業有購屋需求,不能以偏蓋全認為是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QE)造成現在的榮景,而產生資產泡沫,有資金成分也有實質成長的需求,產業去年獲利成長、台商的回流在台實體經濟的投資,都可構成今天股市與經濟的成長。

但國外專家頻頻示警美股下,應做好風險管控,台股可能受美國牽連,大幅度修正,但在實質上台灣卻也受惠台商回流,產業獲利成長,無論是「磐石理論」還是「空中樓閣」,進退間應借鏡墨基爾(Burton G. Malkiel)的投資哲學,當股市出現高點時,採取相較穩健的投資方法,買入至少五年以上盈餘成長超過平均的公司(扣除疫情年),賣出高本益比的股票,尋找具有題材基期較低之標的,分批分散投入,並減少進出市場,堅持到底才能成為投資贏家。

註釋

[1] 墨基爾(Burton G. Malkiel)是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系退休教授,以及投顧機器人公司Wealthfront首席投資長,他曾是美國總統經濟諮詢委員會(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委員,而且曾經擔任幾家大公司的董事。《漫步華爾街》自1973年出版至今,已暢銷超過150萬冊。

[2] 本益比指每股市價除以每股盈餘,通常作為股票是便宜抑或昂貴的指標。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