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克爾執政16年後,基民盟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

在梅克爾執政16年後,基民盟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德國之聲評論員Marcel Fürstenau認為,在巴符州以及萊茵蘭-普法茲州遭遇歷史性挫敗後,德國的保守政黨只能硬著頭皮向前,否則在聯邦大選中將受到災難性打擊。

文:Marcel Fürstenau(德國之聲評論員)

基民盟(CDU)在這兩州從未交出如此糟糕的成績單。在這兩個過去經常能贏得壓倒性票數的票倉中,基民盟此次只收獲不到三成的選票。光是看到巴登-符騰堡州以及萊茵蘭-普法茲州低迷的得票率,就足以令許多基民盟人感到焦慮。

距離9月份聯邦議院大選只剩六個月,基民盟必須更頻繁地思考,如何才能擺脫螺旋式下墜的趨勢。

因為在聯邦層面上,這個曲線也呈現下滑。在當前的德國趨勢下,基民盟及其在巴伐利亞的姐妹黨基社盟(CSU)支持度只有33%。在遭遇兩黨政治家捲入新冠口罩醜聞這波衝擊後,數字還可能繼續下滑。州議會選舉失利,肯定與目前已經退出聯邦議會黨團的議員所犯下的不可饒恕的錯誤有關。但是聯邦黨也應該在其他方面探究原因。

口罩醜聞加速民望下滑

即便是處於最佳狀態的基民盟,原本也難以贏得在這兩個州的選舉。在萊茵蘭-普法茲州,就算基民盟的表現不是現在這麼糟糕,社民黨籍州長德萊爾(Malu Dreyer)也依舊能再次勝選。在綠黨籍州長克瑞特許曼(Winfried Kretschmann)尋求連任的巴登-符騰堡州,情況亦然。

而值得基民盟反思的是:這兩個聯邦州不再迫切需要該黨來組建一個穩定的執政聯盟。

萊茵蘭-普法茲州的選民支持的是社民黨、綠黨及自民黨(FDP)組成的紅綠黃執政聯盟繼續連任。這個鐵三角組合在巴符州也是可行的。克瑞特許曼作為德國各聯邦州中首位也是唯一一位綠黨籍州長,理論上可以甩掉基民盟。雖然自2016年與基民盟共同執政,但他是否真的還要跟這個風雨飄搖的夥伴繼續走下去?

與柯爾時代走向相同結局

儘管還有待商榷,但跡象表明位於德國西南部的聯邦州的綠黨,其保守程度幾乎是基民盟的翻版。所以兩黨在該州才會如此一拍即合,並自薦為柏林的藍圖。這個環保主義政黨,無論如何都希望在聯邦大選後能在德國首都共同執政。而只有與聯盟黨一道,才能達成這個目標。因為雖然聯盟黨當下處於弱勢,但目前看來,在梅克爾(Angela Merkel,港譯「默克爾」)時代後除了黑綠政府外(仍然)別無選擇。

聯邦總理梅克爾在執政16年後將不會再競選。她所屬的政黨在其時代終結的不久前走下坡,令人想起她在政壇的提攜者赫爾穆特・柯爾(Helmut Kohl)。柯爾在1982年至1998年擔任聯邦總理,執政時間與梅克爾等長。他也留下了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基民盟,該黨當時摔了跟頭成為在野黨。從目前的聯邦大選民調看來,聯盟陣營可以慶幸,將來還能在聯邦總理府中佔有一席之地。但他們必須盡快在人員和策略上確定方向。

盡快確定候選人

德國乃至全世界都想知道,若聯盟黨在支持度如預期般下滑的情況下,仍在9月大選後入主聯邦政府,誰會成為梅克爾的繼任者。下一任總理可能是拉舍特(Armin Laschet,CDU)或索德爾(Markus Söder,CSU)。他們的其中一人將被推舉為總理候選人。聯盟黨越早做出決定,便能更好地從負面報導中脫身。如此也能令綠黨知曉,若是與保守黨組成執政聯盟,他們將與誰共事。

此外,德國選民也終於能具體深思,究竟更信任何人:是拉舍特還是索德爾?兩人作為競選活動的潛在候選人都面臨艱巨任務,必須修復受創的政黨形象。這樣的重擔實在令人羨慕不起來。但無論聯邦大選結果為何,都是急需扛起的擔子。

  •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