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加入亞投行,就好比台灣加入到一個中國當會頭的互助會裡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在中國境內的人民幣已經發行過多了,中國就把腦筋動到國外,要轉移自身的風險,這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的部份。
這次馬英九為了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居然矮化台灣的國格,大幅地牽動了台獨派的敏感神經,馬英九當然又被轟到滿頭包。
不過,筆者就不提國民黨幹的那些丟台灣人臉的事了,我就假設台灣已經獨立,請問台灣如果加入亞投行,台灣人就一定會發大財嗎?如果還是有人想不清楚,筆者乾脆就講更直接一點:台灣加入亞投行,就好比台灣加入到一個中國當會頭的互助會裡面,請問這樣台灣會有什麼好處嗎?
我不知道有多少台灣人去搜尋中國所謂的「一帶一路」大計畫。中國的國務院有發布一份說明「一帶一路」的文件,叫做〈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我看了一下,光看那個「基礎建設」的部份,我就滿腹狐疑。
中國、中亞、東南亞,地形與氣候都很複雜,憑中國那種豆腐渣般的工程建設品質有辦法讓人安心嗎?就算中國真的把這些公路、橋樑和港口蓋起來好了,事後的維修成本有去精算嗎?這種跨國的建設當然也涉及到國防,其他各國都會乖乖任由中國擺佈嗎?
再往下想,這些建設是否是大而無當的?是否又是貪污腐敗的遮羞布?想到這裡就已經很可怕了,想到對環境的影響,我就更不敢往下想了,因為中國根本就不在乎環境保護。這份文件中雖然有寫到「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在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但是看看北京的天空吧,這些話你敢信嗎?
「資金融通」的部份也讓我充滿質疑,這顯然就是中國想要擴大人民幣的流通。我們都知道中國保住經濟成長率的大絕招。說穿了就靠兩招,也就是死盯著讓人民幣盡量不要升值與發行大量的低利貸款。
現在中國境內的人民幣已經發行過多了,中國就把腦筋動到國外,要轉移自身的風險,這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的部份。至於其他什麼能源合作、網路合作,我還是一句老話,在這個星球上除了台灣以外,其他國家不是笨蛋,不可能不把國防納入考量。中國自己寫計畫書當然可以寫到天花亂墜,可是其他各國也不是傻子。
現在假設以上問題都消失好了,我還是想請問台灣人,這些包山包海的大工程,台灣人到底能標到幾個?不只中國一定會護航自己的本土企業去得到最有利潤的工程,歐洲各國更有許多在基礎建設項目上享有國際口碑的大公司,台灣加入亞投行,到底是要去分什麼羹?分得到一杯羹嗎?
再說了,就算中國政府真的手頭很寬,為何自己內部一堆債務不去解決?為何自己內部一堆問題不去改善?中國政府手中握有中國人的大筆血汗錢,不拿去勤修內政,卻對外擺出闊老爺的姿態搞這種國際互助會想玩金融遊戲,這怎麼看都是有詐。難道台灣人在跟會以前都不去評估一下會頭的信用和經濟狀況嗎?
這份文件中提到「為台灣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出妥善安排」,我不就說這份文件把台灣當成中國領土有多荒謬了,我就請問,在我們聽到在中國投資的台商所遇到的那些數不盡的狗屁倒灶的事之後,這種話除了笨蛋誰還敢信啊?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這一次馬英九匆忙表態要藉由中國所謂的「國台辦」來加入亞投行,除了極盡糟蹋台灣國格之能事外,在外交上對我也是不利的。台灣最堅定的盟友就是美國和日本,結果台灣居然用這麼急切的態度要加入亞投行,這對美國和日本來說自然是非常不友好的行為,這一部分連馬政府的經濟部也是委婉地承認的。
至於有些台灣人看到幾個歐洲國家申請加入亞投行,就以為台灣也應該跟上腳步,這完全是沒有國際觀的看法。姑且不論中國為了招攬老牌先進國家的加入,不惜放棄最大股東所握有的否決權這件事,這幾個歐洲國家之所以申請加入亞投行,多多少少是為了對美國表達反抗,藉此告訴美國,我們這幾個歐洲國家是你美國的「盟友」,不是你美國的「小老弟」。
換句話說,這幾個歐洲國家是為了爭取美國更多的尊重才這麼做的。當然,這幾個歐洲國家的國際地位穩健,國力也夠,他們可以玩這種美中逢源的遊戲,但是我們台灣不行。我們台灣的國際地位是殘缺的,國力在國民黨的傷害下還在下滑中,當然不能跟美國人玩這種遊戲,這是我們身為台灣人一定要有的基本認識。
更不用說,那幾個歐洲國家的國力遠超過台灣甚多,不只它們的風險承受能力比台灣高出很多,中國也比較不敢對它們怎麼樣。但是台灣要是真的加入亞投行,被中國當作凱子和冤大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命運。
這份〈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在我看來,堆疊了太多美麗的辭藻,簡直像極了老鼠會在吸收會員時總會發送的宣傳品,話說得很漂亮卻缺乏讓人信服的數據。不過由於台灣人對這種通篇美好願景的文字特別沒有抵抗力,加上這些年下來台灣人對於中國一直有政治上與經濟上的錯覺,要是台灣人對亞投行會有那種「先加入再說」的盲目,似乎是種必然。
再退個一萬步來說好了,亞投行該不該加入,這個議題原本是一個可以透過公開的辯論、透明的資訊來讓台灣人民做出取捨的議題,結果馬英九他一如往常地,選擇了用最惡性的手段來操弄這種事關台灣未來走向的重大議題,繼續把我們台灣的尊嚴與安危拋在腦後。
這六、七年以來,幾乎所有馬英九對台灣所施加的重大作為,都是他信奉「化獨漸統」下的產物,以致於造成台灣的內部烽火四起。這種烽火內政,正是馬英九的拿手把戲,其目的不外乎有兩個︰討中國的歡心,與顧自身的利益。馬英九不管是要討中國的歡心或顧自身的利益,他都會站在台灣人的對立面,而他居然是台灣的總統,這真是台灣人的不幸。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