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行政單位擔心過於廣泛的定義範圍,會讓已經很吃緊的警力疲於奔命、相關的可能案件處理不完;但是如果定義十分明確具體,防治效果可能降低。
去年台南馬籍女大生命案震驚各界,各界再次關注「跟蹤騷擾防制」該如何透過法規落實。事實上從2015年、第8屆國會就有立委提出,但因為屆期不連續,到現在未能完成修法。據研究統計,相關報案每年達7600多件,45.9%個案遭反覆持續騷擾時間達1年,24.9%個案時間長達3年,被糾纏者80%是女性。然而目前法規中公權力能介入的空間有限;朝野立委共提出15個版本,今(18)日進行初步討論,而最大的爭議就是「怎樣算是騷擾糾纏?」。
跟蹤、糾纏頻率難以明確定義
「怎樣算是跟蹤、怎樣算是騷擾、和性騷擾差別在哪?怎樣算糾纏?」這是目前最大的爭議點。行政單位擔心過於廣泛的定義範圍,會讓已經很吃緊的警力疲於奔命、相關的可能案件處理不完;但是如果定義十分明確具體,防治效果可能降低,「要達到這麼多條件才構成犯罪,法規定了等於有跟沒有一樣」,雙方都在擔憂實務面的法規落實有困難,但是考量點不同。
許多立委今天提出各式各樣的個案詢問內政部和警政署,假設立委遇到長達1年有人每天都站在研究室門前送花、在車上要求簽名,算不算騷擾?假如每天都傳簡訊,算不算騷擾?警政署長陳家欽表示,定義寬鬆不明確,警方確實會負擔比較多的勤務壓力。
日前內政部曾在2018年訂定《糾纏行為防制法》草案,將「糾纏行為」定義為行為人出於對特定人的愛戀、喜好或怨恨,對該本人、親屬或生活關係密切者,「反覆或持續」跟蹤監視、盯哨、撥打無聲電話、要求約會、寄送物品、出示有害個人名譽訊息及濫用個資代購貨物等7大類行為。
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此次法案有4個重點原則,包括糾纏行為(跟蹤騷擾)犯罪化、聚焦性別暴力案類、補充現行法令不足、納入跨部會合作機制,另外會特別針對持續性、反覆性的狀況。
陳宗彥說明,世界各先進法治國家,是採犯罪化搭配司法介入(法院核發保護令)模式,而日本、丹麥採行政禁令先行模式,若違反該行政禁令,即屬犯罪行為,須由法院論罪科刑。另外聚焦性別暴力案類;防治性別暴力是立法初衷,也是社會輿論訴求,應集中防處能量在發生率高、危險性高、恐懼性高及傷害性高的案類。而「性平三法」僅就肢體碰觸行為論處刑責、部分場域行政罰鍰僅及於機關或雇主等不足,應補足強化。
法務部則認為,「反覆、持續」的定義概念模糊影響刑罰認定,「是否要以反覆或持續作為要件需要再斟酌。假設只有一次兩次,但是他的跟蹤騷擾情節非常重大,是否要排除適用?」
民進黨立委羅美玲也提出,希望第一時間就能夠處理,可是現在卻定成1年內再次反覆,對同一特定對象才算。陳宗彥則回應,「立法就是希望可以及早介入、及時處理,避免被騷擾者長時間困擾。」
「跟蹤騷擾」和「性騷擾」一樣嗎?
依照內政部之前提出的草案,行為人需經《性騷擾防治法》、《性別平等教育法》以及《性別工作平等法》,依法調查「成立性騷擾行為」,並且經裁罰、懲戒後,1年內持續對同一特定對象騷擾再犯,才可開罰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30萬元罰金。
這點也讓立委不滿,立委范雲就指出,不能因為騷擾對象以女性為主,就直接把跟蹤騷擾和性騷擾劃上等號,因為「性騷擾」的認定本身就有一定的門檻;像是打電話、送花或是小禮物、傳訊息這些都不可能被認定是「性騷擾行為」,但如果做多了、常常做,一樣可能會使人心生反感不快。而且認定性騷擾的調查時間需要2到3個月,因此不應該限縮在性騷擾行為。
要法院發「保護令」還是警察介入?公權力可以多大?
多個婦女團體日前曾提出,跟蹤騷擾防制法應具備三大核心要素,第一是預防性干預重於事後懲罰,第二是治安單位能即時介入嚇阻,也就是需設立警告命令制度,警察公權力早期介入防止憾事發生,第三則要有完整防制令內容。不過新草案拿掉警方「 警告命令制度」的權力,讓警察機關無法提早及時制止。
有立委的提案指出,警察機關核發「警告命令」後,得協助被糾纏者向法院簡易庭提出「緊急防制令」,法院應於24小時內裁定,法院核發「緊急防制令」後,「警告命令」失其效力。
不過司法院認為,這種作法可能會造成實務上「警告命令」功能萎縮而失其意義,法院也難以負荷大量案件,另外司法院也指出,被害人遭遇跟蹤騷擾行為,最即時的救濟,應該是由警察機關介入處理,而非直接向法院聲請防制令,因此立法上需要給警察「及時介入」的法源依據。
國民黨立委魯明哲表示,目前法規對跟蹤騷擾案件無法源依據,第一線執法人員想幫忙也幫不了,僅勉強可用《社會秩序維護法》、《性騷擾防治法》以及《家庭暴力防治法》,但都有其不足及限制。《社維法》僅裁罰3000元比超速還低,而《性騷擾防治法》僅能針對有具體性騷擾的事件做出處置;《家暴法》的對象僅限於親屬。因此訂定專法絕對有其必要,希望不要再拖延下去。
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則說明,目前的法規都是在事情發生後才採事後認定,欠缺對於行為的即時介入及事後保護令。立委王婉諭表示,近年來許多重大社會案件的加害者,其實早在動手之前就有尾隨、跟蹤或騷擾的情況,被害人也多曾到警察局尋求協助,卻礙於現有法規無法有處置;時力版本的草案將「被害人心生不安」或「影響日常生活」作為主觀要件,加上常見的跟蹤騷擾行為樣態為客觀要件來進行認定,建立完整的被害人保護措施。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