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時代下,中國正在「智慧」與「風險」之間糾葛

刷臉時代下,中國正在「智慧」與「風險」之間糾葛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以人臉識別引領的科技智慧化風潮,既充滿著人性設計、便利生活等優勢,也同時有侵犯隱私和資安風險的代價,必然在利弊權衡之間左支右絀。這不僅是中國大陸眼下面臨的治理挑戰,也是台灣乃至全世界都需及早省思的課題。

由此說明了人臉識別引起的爭議,並非局限在中國大陸。換言之,全球各地在走向科技智慧化的路程當中,「要不要『臉』」已是核心問題。換句話說,人們在享受科技便利性的同時,也在發問:如何守護我們的「人體密碼」?

而在聚焦人臉識別的安全維護議題層面上,中國大陸除了官媒、地方官員頻頻倡議之外,2020年底天津市人大常委會搶先一步祭出實際行動,提出了《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不僅是中國大陸首次公開禁止採集人臉識別資訊,還規範了該技術用途,以期保護當地居民隱私等權利。

雖然天津市的舉措頗有「試點」意味,但仍可看作中國大陸對未來執行生物識別資訊保護政策的具體摸索。主因在於,人臉識別的最大爭議,並非是科技技術本質的缺失,而是在於法規訂立、執法層次未與時俱進。即使實際案例所透露出來的問題,貌似指向技術未臻成熟,但若未有與時俱進的法制規範來加以管理,空有再前瞻的技術,也是枉然。

以人臉識別引領的科技智慧化風潮,既充滿著人性設計、便利生活等優勢,人們瞭解且感同身受;然而,同時卻有著侵犯隱私和資安風險的代價,必然在利弊權衡之間左支右絀。這不僅是中國大陸眼下面臨的治理挑戰,也是台灣乃至全世界都需及早省思的課題。

本文獲《多維TW》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多維TW》月刊064期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