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登機)防跌指南

長者(登機)防跌指南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者達到65歲或以上,六個月內跌倒超過一次,就應該由醫護人員替他進行一個全面的跌倒風險評估。

一覺醒來,全部都是美國總統拜登在登上總統專機「空軍一號」時連續跌倒三次。

長者跌倒的成因和風險因素有很多,大致分為內在和外在因素兩種:

內在因素 外在因素
  • 年齡
  • 女性
  • 無伴侶(包括單身、離婚或喪偶)
  • 獨居
  • 膝關節炎
  • 中風病史
  • 柏金遜病史
  • 步履不穩
  • 平衡力欠佳
  • 高血壓
  • 糖尿病
  • 骨質疏鬆
  • 長期病患
  • 大小便失禁
  • 認知障礙
  • 抑鬱
  • 視力障礙
  • 姿勢性低血壓(俗稱「蹲低起來見頭暈」)
  • 手握力疲弱
  • 自我認知有糟糕的健康狀況
  • 有跌倒病史
  • 跌倒恐懼
  • 正在服食四種或以上處方藥力
  • 正在服食安眠藥、抗抑鬱藥
  • 正在使用助行器
  • 活動範圍因外在原因受限制(例如子女不讓父母獨自出門)
  • 足部問題或鞋履選擇不當
  • 外在環境構成的危險

新加坡衞生部連同各當地醫療專業學會建議,長者達到65歲或以上,六個月內跌倒超過一次,就應該由醫護人員替他進行一個全面的跌倒風險評估。以上的風險因素逐一評估、處理,以免再發生跌倒狀況。若果因為皮外、筋骨肌、甚至頭腦損傷,社會要負擔的醫療成本自然水漲船高。

問題來了:如果某長者有高血壓、糖尿病、柏金遜、抑鬱症,但醫生要盡辦法處方三種藥或以下,那怎麼辦好呢?幸好,以上的問題都可以靠運動處方去紓緩狀況。臨床指引建議,長者每週要進行至少兩次中等強度運動(要維持最高心跳約70至80%),運動課表亦應該有平衡力及協調性訓練,這些都可以改善血壓、糖尿、柏金遜和抑鬱問題。老人科醫生會密切留意長者在運動後各指數的變化,調較甚至減少用藥,減少跌倒風險。

人家說六個月跌兩次就要送檢,總統先生一分鐘跌三次,應該快點叫救護車。又或者,大家想多了,可能只是外在因素引致跌倒。

一般治療師的家居檢查都會細看。再看看登機片段,滑倒的三次全部是左腳踩空。有三件事要留意:

  1. 是鞋的問題?不適當不合身的鞋履當然會令踩地不實在,容易跌倒。
  2. 還是地氈的問題?其實臨床指引也提到,長者的家居放地氈其實是大忌中的大忌。
  3. 有行家則認為是因為他要表達自己在心態和體能上的年輕,想用現時古今中外男神常用的輕跳躍方式上機,也不抓穩扶手。但他不應該沒有想到,現時最炙手可熱的男神們,已經夠資格當他的孫和曾孫了。

我想起很多年前在香港工展會發生的一件事。年邁夫婦去完工展會回家,巴士到站後,伯伯叫婆婆坐在下層,因為他覺得婆婆手腳笨拙,上巴士上層的扶手會抓不穩,自己就爬上上層透透氣、看風景。

巴士司機為了趕及到總站,突然加速開車,快得連前後車門都沒有關好。伯伯仍然在爬上上層,但因為加速力量太大,他整個人從樓梯上滾下來,加上後車門沒關好,他整個人被拋出車外。

在車上的阿嬤嚇呆了。伯伯幸好沒有嚴重損傷,但因為年紀太大,還是要留院觀察。

遠至美國總統,近至身旁伯伯,我的非精密科學的病床觀察還是《哈佛商業評論》引述心理學學者的大型研究都顯示,男人都會有一種莫名的自信,將自己估算的能力遠超於自己實際的能力。

至於事件與普京和美國副總統賀錦麗有無關係,我只是一介物理治療師,就不要作無謂猜測了。

文章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看作者網誌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