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動畫】《暮蟬悲鳴時 業》:國高中生該如何排解被老朋友拋棄、遺忘的痛苦?

【動畫】《暮蟬悲鳴時 業》:國高中生該如何排解被老朋友拋棄、遺忘的痛苦?
Photo Credit: 《暮蟬悲鳴時 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暮蟬鳴泣時 業》的沙都子,雖然對朋友梨花做出了一系列殘忍的報復行為,但我可以深深感覺到她的恨意背後,其實帶著強烈的悲傷與痛苦。當一個國高中生面對同樣處境時,到底該怎麼做呢?我認為有三個重要步驟:

《暮蟬鳴泣時 業》在三月完結了,作為一個死忠的《暮蟬》迷,從高中第一次看到《暮蟬》這部作品,就被它的推理故事深深地吸引住。

然而,就和我先前寫過的《誰是被害者》一般,作者都是用極為恐怖的手法,透過推理的劇情,來傳達人與人之間的依附關係失衡時,人們可能會出現的恐怖行為:在這些恐怖的行為背後,其實加害者背後想要得到的還是依附對象的關注,只是他們並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透過了迂迴的手法,間接的用犯罪的方式來面對他們的被拋棄感,而隱藏在他們憤怒的背後,其實是深深的悲傷。

(以下有雷,閱讀前請自行評估)

在本篇正文開始之前,我先稍微描述一下舊作的故事大綱。13年前的舊作《暮蟬悲鳴時》與《暮蟬悲鳴時 解》,描述著主角古手梨花和她的同伴們:北條沙都子、前原圭一、園崎魅音、園崎詩音、龍宮蕾娜等人的悲慘故事。

梨花和同伴們住在一個以白川鄉合掌村為背景所改編而成的村莊「雛見澤村」,這個村莊原先在昭和48年左右,被政府預定要興建大壩而將沉沒到水庫之下,經過了村民的強烈反抗,以及當地望族園崎家透過軟硬兼施的方式,才得以保存下來。

然而在反抗的歷程當中,雛見澤卻發生了連續四年的奇異死亡事件:從昭和54年開始,大壩案的監工遭人殺害分屍,其中一名兇手下落不明,而在三年後,每到六月,也就是當地神社的祭典「棉流祭」當天,都會出現一死一失蹤的死亡事件。

一直到了昭和58年6月的棉流祭前後,時年11歲的古手梨花都會離奇死亡,梨花必須靠著「御社神」羽入的幫忙,才得以輪迴到另一個平行世界,再次試圖打破自己必然死於該年六月的悲慘命運。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輪迴,古手梨花終於和同伴們找出了幕後的真兇,避免了自己必死的慘劇。

被朋友拉著一起考高中,卻在入學之後被拋棄

而在2020年推出的新作《暮蟬鳴泣時 業》中,則描述了古手梨花因為長年困在雛見澤不斷地輪迴,因此有了想要離開雛見澤,到外地讀高中的想法。她拉著同樣在怪死事件中失去父母而與她同居的沙都子,一起準備貴族女校「聖露西亞女子高校」的考試,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兩人終於考上了那間高中,沒想到卻又是另一齣慘劇的開始。

古手梨花的談吐與氣質,順利地融入了聖露西亞高校,成為同學們崇敬的對象,許多人都以「梨花大人」來稱呼她;然而北條沙都子的氣質與性格,和貴族女校可以說是格格不入,當初是因為她和梨花的羈絆,而被梨花說服一同考進這間名校的,但她對於學習卻一點興趣也沒有。

在梨花結交新朋友而與她見行漸遠、沙都子無法適應學校環境,於高二時被編入加強班的雙重打擊之下,沙都子逐漸地對梨花出現了恨意,新的慘劇漸漸萌芽。

1
Photo Credit: 《暮蟬悲鳴時 業》

失去依附對象的沙都子,引起許多網友的共感

當這部動畫演到沙都子被拋下的故事時,我在PTT動漫討論版上看到許多「梨花是渣女」、「梨花拋棄沙都子」、「明明是梨花硬拉著沙都子一起讀同一間學校,怎麼最後卻是梨花離開沙都子」的言論。

在看到這些留言時,起初我覺得,朋友們長大之後,會因為興趣、個性不同而結交新朋友,本來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然而,後來仔細思考之後,我感覺到一股深深的悲傷──這些網友的留言,其實很有可能是將自身的經歷,投射到了沙都子身上,他們在求學過程中有可能也遭遇到原先說要一起好一輩子的朋友,卻在長大之後被對方拋棄的過程。

對於被童年時期的依附對象所拋下,任誰都會感覺到受傷的。而如果這樣的受傷沒有出口,再加上在新學校適應不良,便有可能成為一些自殺傷或命案的開端:近日的國中女學生硼砂下毒事件,雖然不清楚下毒者為何會萌生這樣的恨意,但可以感受到的是,她在學校肯定過得不快樂,再加上她對於那位女同學過度的執著,抱著非得要毒害她的心情來下毒;又或是當年震驚全台灣的北捷殺人案,兇手鄭捷在學校內適應不良,沒有知心的好友,也沒有人能夠陪伴他紓解內心的恨意,因而造成了一起社會上的悲劇。

畢竟與人連結的依附需求,一直都是我們一生當中不可或缺的生存要素,許多犯罪都來自於被孤立與被拋棄,終究導致不可挽回的結果。

承認自己的脆弱,找尋管道自救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故事中的沙都子,雖然對梨花做出了一系列殘忍的報復行為,但我可以深深感覺到她的恨意背後,其實帶著強烈的悲傷與痛苦。

當一個國高中生面對同樣處境時,到底該怎麼做呢?我認為有三個重要步驟可以給讀者參考:

一、承認與看見自己的受傷

對於沙都子而言,她對梨花的感情是由愛身恨的,畢竟被一個長年同居又一起拚上同一所高中的人疏遠,即便梨花並沒有惡意,但沙都子還是受了極大的傷害。

如果你也經歷過類似於沙都子的經歷,會感覺到怨恨、被拋棄,其實都是很正常的感受,畢竟隱藏在憤怒背後的,其實是很強烈的受傷感。只是這個受傷感有時候並不容易被覺察到,所以才更需要給自己一個空間,好好地去哭、去釋放這樣的悲傷。請嘗試地去看見自己:「我之所以這麼怨恨對方,其實我的內心是很受傷的。」

二、私下約對方談談,或是找尋以前的朋友聊聊

沙都子在故事當中,試圖透過惡作劇引起梨花的注意,卻造成其他同學被誤傷,也使得自己被老師懲罰。

許多人在面對受傷時,也會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因此會採取類似沙都子的方式,透過一些惡作劇、破壞秩序的行為,試圖引起對方的注意。我可以明白這些行為的背後,其實都是受傷所導致的結果,但是選擇這麼做,通常都不會帶來促進彼此相互了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