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痛點按摩全書》:肩膀前側或外側的疼痛,常常是「棘下肌」造成的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棘下肌是一個特別鬼鬼祟祟的肌肉,因為棘下肌本身很少會發疼。你會發現自己老是在搓揉肩膀前側或外側,卻沒想到那些部位的疼痛常常是棘下肌激痛點所造成。除非你有按壓棘下肌,否則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它才是罪魁禍首。
文:克萊爾.戴維斯、安柏.戴維斯
棘下肌(Infraspinatus)幾乎覆蓋了肩胛棘下方的整個肩胛骨(圖5.23)。
棘下肌的英文「infraspinatus」所代表的意思,就是「脊狀處下方」。棘下肌的外側端與肱骨頭的後側相連,這賦予它將手臂向外轉動的能力,所以你才可以在投球和準備用網球拍正手擊球的時候,做出手臂向後拉的動作。沒有這個向外旋轉的能力,手臂就無法舉到肩膀以上的高度。棘下肌也是確保肱骨頭能順暢在肩臼中滑動的主力肌肉。

棘下肌是全身最常受到磨難的肌肉之一。這條肌肉所造成的苦痛,甚至能夠終結運動員的職業生涯。
症狀
矛盾的是,棘下肌激痛點雖然位處肩部後側,但它們卻是造成肩部前側疼痛最常見的原因(圖5.24)。這種疼痛通常有種發自關節深處的感覺,有時候還會稍微往下延伸到二頭肌。棘下肌激痛點對前三角肌和肱骨頭的隆間溝 (bicipital groove)造成的強烈壓痛感,也可能會讓這些症狀被誤診為二頭肌肌腱炎(bicipital tendinitis)。
疼痛也可能落在肩膀外側的位置。有時,緊鄰肩膀內緣的棘下肌激痛點(圖5.25),會對頸部後側和肩胛骨旁的上背部造成轉移痛,甚至會一路向下延伸到上臂和前臂,直達整個手部內側(大拇指那一側)。一旦轉移痛延到前臂,手部和手指伸肌形成衛星激痛點的風險就會變高,加重手部的疼痛和其他症狀。
棘下肌激痛點也可能造成「多汗症」(hyperhidrosis),讓出現轉移痛的部位,甚至是雙手有盜汗的現象。

棘下肌激痛點的其他症狀,還包括:肩膀和手臂無力和僵硬,這會導致你的肩膀和手臂很容易疲勞;向內和向外旋轉手臂的幅度受限,讓手臂很難任意朝各個方向活動。
由於旋轉手臂是將手向後伸的必備條件,所以一旦棘下肌出了狀況,把手伸到背後的動作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務。譬如,穿上或脫下外套會讓你費盡千辛萬苦;如果你是女生,恐怕還會無法自己扣上或解開胸罩。
另外,往棘下肌出狀況的那一側側躺,你的肩膀多半會疼痛難耐;可別以為躺另一側就會比較好,因為手臂的重量同樣會拉扯到你的棘下肌。甚至就連抬手梳頭或是刷牙之類的簡單日常舉動,也可能讓你感到痛苦萬分。
屬於內旋肌群的肩胛下肌和胸大肌,也可能在棘下肌和小圓肌引爆狀況。萬一肩胛下肌和胸大肌有變短、緊繃和激痛點的問題,那麼棘下肌和小圓肌就會被它們過度伸展,並在長期抵抗這股拉力的過程中形成激痛點。棘下肌或許跟你身上的許多轉移痛有關,但是如果你沒有消除其拮抗肌的激痛點和變短的問題,就永遠也無法解決棘下肌所引發的各種症狀。
總之,在你開始做任何一種伸展運動前,都一定要先中止該處激痛點的活性。
許多肩部肌肉都有可能被激痛點找上,而且很快就會讓你的手臂出現無法動彈的狀況。因這些肌肉僵硬所引發的肩部活動能力僵化,會讓你的醫師認為你有關節沾黏的狀況,或者說有沾黏性肩關節囊炎的問題。
通常遇到這種狀況,醫師都會建議患者動手術治療。然而,這個俗稱為「五十肩」的病症,其實對激痛點按摩的接受度非常高,只要針對旋轉肌群和其他相關肌肉裡的激痛點進行按壓,大多都可獲得很好的成效。
成因
需要長期將手臂高舉過頭,或是伸向前方的工作,都會過度操勞棘下肌,因為它們必須持續收縮,才能讓手臂一直保持在抬起的狀態。反覆將手伸向背後的動作,也可能讓棘下肌變短、充滿激痛點。意外、跌倒和許多運動,都有機會讓棘下肌的負荷超載。開車時,把手放在方向盤的最上端,會持續對棘下肌和棘上肌造成壓力,因為它們必須一起收縮,才能讓手臂一直抬著。
基於相同的原因,在手肘毫無支撐的情況下,長時間敲打電腦鍵盤,同樣很容易耗盡棘下肌和棘上肌的力量。另外,滑鼠放的太遠,必須長期伸長手臂操作它,也可能是讓你該側肩膀長期疼痛的原因;因為這需要上手臂反覆做出外旋的姿勢,此舉會讓棘下肌和小圓肌不斷呈現收縮的狀態。
棘下肌的功能就是將手臂向外旋轉,所以只要是與這個動作有關的活動,都有可能造成棘下肌的負擔。仔細檢視你的日常活動,從中找出其他導致你過度使用棘下肌的習慣,如此一來,你才能設法消除,或是盡可能降低這些持續性因素對棘下肌的壓迫。
治療方式
位於肩胛骨外側的棘下肌,是一塊可輕鬆自行按摩的肌肉。要確認你是否找對位置,可以將手臂向外旋轉,你應該會感受到它在你的指下收縮和隆起(圖5.26)。Thera Cane按摩杖和Backnobber按摩杖,都能對棘下肌發揮非常好的按摩效果。
不過,有時候你或許會更喜歡靠牆抵著網球、高彈力球或長曲棍球按摩的感覺(圖5.27)。如果你選擇靠牆抵球的按摩方式,請把球放在肩胛棘下方,然後把你的身體轉45度角,讓你的肩胛骨靠著牆面。假如你是用背部平貼牆面的姿勢按摩棘下肌,就會按不到對的點。

搜尋位在肩胛棘正下方的兩個激痛點。然後用手指感受這塊肌肉與肩胛骨外緣平行的邊緣。在這束指狀肌肉的中央,你會找到那個引發你肩部前側疼痛的激痛點。每一回的療程請推撫每一個激痛點10到12次,一天數回。
棘下肌是一個特別鬼鬼祟祟的肌肉,因為棘下肌本身很少會發疼。你會發現自己老是在搓揉肩膀前側或外側,卻沒想到那些部位的疼痛常常是棘下肌激痛點所造成。除非你有按壓棘下肌,否則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它才是罪魁禍首。
Tags:
中底科技BOOST再創新: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史上最輕盈腳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BOOST科技邁入十周年,adidas推出Ultraboost系列優勢大成之作──Ultraboost Light,以史上最輕的腳感為靈感,傳遞極致(ULTRA)舒適的理念,提供能量回饋的舒適感受。
在口罩禁令正式放寬的後疫情時代,對於喜歡運動的人而言,一雙舒適美觀的運動鞋絕對是生活中的必備單品。不過,想要找到一雙簡約、有型又兼具功能性的運動跑鞋,卻沒有想像中容易。巧的是,近期adidas為慶祝BOOST科技邁入十周年,推出一雙無論外觀還是性能都堪稱年度經典的鞋款──Ultraboost Light。

十年淬鍊,成就史上最輕盈腳感
進入正題之前,我們不能忽略adidas獨創的BOOST科技,這個為全球運動跑鞋中底帶來的巨大影響,以及經典跑鞋系列「Ultraboost」一次又一次迭代的蛻變過程。
十年前,adidas以發泡微球與TPU材料合成的創新技術,開發出一顆顆外型近似爆米香的科技材質「BOOST」;經由特殊熱壓技術處理後,一顆顆橢圓討喜的BOOST聚合成特殊的能量膠囊的中底材質,當足部一觸地,數百顆BOOST能量膠囊立即引爆能量, 賦予了跑鞋前所未見的回彈腳感。
- 2013年,首款Boost科技跑鞋「Energy Boost」問世。革命性的科技材質「BOOST」一推出,連帶影響了整體製鞋產業製作工藝的轉變,讓這「能量膠囊」材質在極短的時間內掀起中底革命。
- 2015年,adidas引入Primeknit針織鞋面技術,打造出流線型跑鞋外觀;其中以Ultraboost OG/Ultraboost Triple White為代表,簡約百搭的前衛外型也在當時掀起一波跑鞋熱潮,更有好萊塢大明星愛穿加持。
- 2016年,Ultraboost首次結合「Continental ™馬牌橡膠大底」,搭配鞋領編織技術的更新,讓Ultraboost倚靠著「抓地力」、「耐磨性」及穿戴時的「完整包覆性」再次攀上跑鞋顛峰。
- 2019年,「Primeknit 360度針織鞋面」及「Torsion Spring創新抗扭轉系統」兩大創新技術賦予跑者更完整的包覆與支撐,讓Ultraboost再次迎來足部腳感的全方位進化。
- 2021年,BOOST技術又迎來巨大突破,中底顆粒含量增幅26%,結合最新L.E.P.抗扭轉系統給予使用者超勁感受,又一次顛覆了跑者對彈性能量的想像。
中底科技boost再創新:永續減碳更環保、輕量30%更舒適
歷經十年淬鍊,adidas始終站在時代尖端創造又突破,一步一步推進跑鞋科技的歷史足跡,成就無數年度潮流經典──2023年Ultraboost革命進化,史上最輕、最環保的Ultraboost Light問世。

要被譽為潮流經典跑鞋,俐落百搭的外觀、舒適耐穿的實用性缺一不可。首先,觀察成鞋的基礎科技及數據表現:Ultraboost Light使用了比過去BOOST顆粒輕量30%的「Light BOOST」顆粒製成跑鞋中底,不只將鞋全重降低近10%(尺寸UK8.5 Ultraboost 22-333g;Ultraboost Light 299g),回彈性能也增加4%,並較前代減少整整10%的碳足跡。這些數字不只意味著BOOST科技再上一層樓,更體現了adidas的品牌永續價值,為Ultraboost Light的「Light」賦予了低碳永續的特殊意義。
接著回到大家最關心的舒適度與實用性。這次adidas特意針對過去Ultraboost系列跑鞋的缺點進行優化,鞋面選擇延展性佳、透氣的Primeknit+針織網布,加強編織結構的支撐性、提升鞋面彈性,讓跑步時腳部能夠伸展,如襪子般易穿脫而不壓腳背;而Ultraboost系列一貫使用的Continental™馬牌輪胎大底也依然保留,但特別的是,adidas這次透過左右豆莢式的排列,提供多方向抓地性、減輕穿著負擔;L.E.P抗扭系統也全面更新,從X型換成U型片,提供鞋身更好的穩定度及回彈性能。
最後,我們來看看它的外觀及配色。這次的Ultraboost Light鞋身承繼過去幾代Ultraboost白底的簡約風格,配上鮮明的橘紅色及淡藍色兩色線條點綴,搭著側面顯眼的三條黑線,整體外觀十分出色,搭配日常穿搭也非常適合。由船隻圓潤身形發想設計的中底線條也加強整體鞋身的協調感,強調出單品的存在感與圓融百搭的特質。

一代經典Ultraboost Light,年度必備的風格單品
adidas推出的「Ultraboost Light」跑鞋新經典,它完美傳承BOOST科技極輕超彈的材質特色,又以船隻圓潤的幾何形狀設計,實現輕巧舒適的穿戴感受。無論外觀還是性能,Ultraboost Light絕對可以說是難得一遇的複合性單品,不管你是追求舒適腳感的運動愛好者、還是尋找蒐藏價值與穿搭單品的典藏主義者,都能在上腳後獲得最大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