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素時代來臨!》:人類打造的肉類生產機器——食品業是造成絕大多數動物痛苦的產業

《純素時代來臨!》:人類打造的肉類生產機器——食品業是造成絕大多數動物痛苦的產業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備受國際讚譽的蔬食營養先驅——布蘭達.戴維斯與薇珊托.梅麗娜,繼《全植物飲食.營養全書》的經典權威之作後,再次將她們多年的研究結果與素食營養知識,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與架構,為大眾讀者量身打造完整又易於理解的蔬食營養觀念。

這些飼養方法引發了兩種關鍵性的疾病:跛足與乳腺炎。據估計,有14∼25%的乳牛都出現跛腳的症狀,主要是由於長期接觸水泥地面,以及身體活動不足所導致的蹄部病變。這種痛苦的病症,是造成乳牛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極高的產乳量與衛生不良所造成的細菌感染,則會引發乳腺的腫脹與感染,也就是所謂的乳腺炎,這是乳牛最常見的疾病,也是第二大死因。跟跛足與乳腺炎都密切相關的一個因素,就是使用重組牛生長激素(recombinant bovine somatotropin,簡稱rBst,也稱為recombinant bovine growth hormone〔簡稱rBGH〕);這是一種基改激素,可以增加牛奶的產量。大多數的美國荷斯登(Holstein)乳牛在四歲時,就已經產乳729天左右了,對酪農業也不再有利用價值,因此會被宰殺。但牠們的自然壽命,原本至少有20年。

魚類

直到最近,科學都沒有把魚當成有感情的生物來重視。很少人相信魚具有思考的能力,更少人相信魚具有感覺的能力。不過,自從1990年代開始,源源不斷的研究迫使我們重新思考這個立場。現在我們知道,魚能建立群體關係、辨認出其他個體、傳遞知識與技能、具有長期記憶、能解決問題、會合作獵食、使用工具、建立策略、會經歷恐懼與痛苦,也會避免危險的情況。無庸置疑,魚能感覺到痛苦,不過由於表達的方式不同,因此我們很難衡量魚類與哺乳動物的痛苦程度是否相當。

衛生當局提倡要多吃魚,來降低患病的風險,但人們對於這種生物的開發利用,以及捕撈活動所造成影響的擔憂,卻是與日俱增。商業化漁業分為兩個部分:商業捕撈(或稱為捕撈漁業)與水產養殖(或稱為養殖漁業),每年的分別產值大約各佔了70億被宰殺魚類(甲殼類除外)的一半。

捕撈漁業

我們目前的捕撈活動,對於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無法估量。如今,有超過一半的受監控魚群已經被完全開發,意味著我們在捕撈這些物種上已經達到了極限,再捕撈就會威脅到牠們的生存。另外有1/4則是遭到過度捕撈、數量耗竭,或者再生緩慢。全球有超過90%的掠食性魚類已經被消滅了,然而消費者仍然不斷被鼓勵食用更多的魚。如果照目前的捕撈趨勢繼續下去,到2048年,所有的魚群都將崩解,也就是說,瀕臨絕種的魚種不太可能會重返生機。

捕撈漁業使用了大範圍的捕撈技術,其中有許多非常惡劣,像是炸毀珊瑚礁,以及用非常高效率的底拖網、延繩釣、刺網與圍網捕撈等方法。除此之外,捕撈業也慣用毒藥來使魚癱瘓或昏迷,好將魚送去水族館或活魚餐廳,但在過程中卻會殺死珊瑚礁。生態破壞性較小的作業方式也很常用。例如,用魚鉤來抓捕鯊魚,把鰭切下之後,再把牠們活著丟回海裡。在海洋中,這些鯊魚會慢慢窒息,因為在失去鰭之後,牠們無法游動,但牠們必須要讓水不停流過鰓才能呼吸——這一切,都是因為鯊魚鰭(魚翅)是亞洲料理中的美味佳餚,而且索價高昂。

海洋深處是地球上保留最原始的生態系統之一,也是一些尚未命名物種的家園,這些物種可能在被發現之前就已經絕種。據估計,對於這些生態系統的破壞,有95%是由於深海底拖網的捕撈所造成的。這種巨大的網子,兩端帶有金屬板,底部則有金屬輪子,像巨型水下挖土機一樣在海底拖行,破壞了海底生態系統。這是伐木業「皆伐」的海底版本。而當漁網被拉出海面時,被網子捕獲的魚與海洋生物會經歷極快速的減壓,造成重要器官破裂。其中最惡劣的,要屬蝦曳網漁船了,每網獲0.45公斤蝦,就會在「無意間」殺死高達9公斤的海洋生物。這種被稱為「混獲」(bycatch)的內容,包括了海龜、海豚、鯊魚,以及許多其他魚類與非魚類的水生物種,而處理的方式,就是單純地扔出船外。

延繩釣採用1條或多條主線,上面綁了多條末端有鉤的短線。主線可以長達120公里,上面掛了數百或數千個餌鉤。這些繩子會根據目標物種被置於不同的水深處。延繩釣所捕獲的魚,可能會被拖在漁船後面幾個小時,甚至達數天之久。延繩釣漁業因為殺死了數百萬的海洋生物而惡名昭彰,其中包括了海鳥類、海豚、鯊魚與海龜。不過,跟底拖網相比,延繩釣對於海洋底層的破壞性相對還是比較小。

刺網法是種使用數十公尺到1.6公里以上巨大漁網,來捕撈目標魚類的方法。被捕的魚會試圖從網目游出去,但牠們的鰓會被卡住,因此無法逃脫。其他物種可能會因體型小而足以游出網目,或者體型大到魚鰓不會被卡住。刺網通常長時間處於無人監控的狀態,因此受困的魚會慢慢窒息而死。

圍網是另一種使用大型漁網捕魚的方式,因其結構而得名:一條繩子穿過一串沿著漁網底部延伸的環,可以拉動繩索,將網底封閉起來,就像個巨大的束口袋。圍網捕魚是抓捕聚集在水面附近魚群的首選方法。但圍網捕魚的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海豚經常會被漁網困住。而當魚被拉上甲板時,通常都還活著,因此當牠們被開腸剖肚時,都還是處於有知覺的狀態。

水產養殖

全球即將面臨的野生魚類資源崩毀,促使漁業從捕撈大規模轉向水產養殖。水產養殖,一般稱為養殖漁業,是世界上以動物為基礎的食品業中發展最快速的。在2008年,全球食用的魚類中,估計有46%都是來自於養殖漁業;而在1980年時,這個比例只有9%。一些養殖場以陸地為基礎,採用了池塘、水池、水缸或者人工水道來養殖。另一些則建立在海岸線附近,在海裡用巨大的網子、圍欄或籠子把養殖的魚圈住。所有的養殖漁業都是集約式經營,跟陸生動物的工廠化農場很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