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德國漢學家:穿「我不是中國人」的T恤,並不會免遭歧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麼多亞裔感覺疫情期間針對他們的歧視現象增加了,那麼原因只是因為新冠病毒嗎?
文:洪沙
德國洪堡大學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生活在德國境內的亞裔反映,新冠疫情期間他們遭受種族歧視的經歷明顯增加。專注研究移民議題的德國漢學家Kimiko Suda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分析解釋了為什麼通常被看作是「移民典範」的亞裔移民會遭到歧視,受教育程度高低也未必和人們頭腦中的歧視觀念多少成比例。
〔Kimiko Suda(須田貴美子)是德國漢學家,目前在專注移民議題的柏林非政府組織korientation. Netzwerk für Asiatisch-Deutsche Perspektiven e.V.擔任研究員。〕

德國之聲:Suda女士,您是有亞裔血統的德國人,在新冠疫情期間,您本人是否有過遭受種族歧視的經歷?
Kimiko Suda(須田貴美子):有。疫情期間有一次在柏林中央火車站,一個男人沖我喊:「回你的中國去!」我想,如果說到疫情期間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這可能是亞裔族群在公共場合最常遇到的情況。
德國之聲:當時您是怎麼反應的?
Kimiko Suda :我當時也不客氣地沖他嚷了回去,告訴他,他應該走開。
德國之聲:您小時候在德國也經歷過種族歧視嗎?
Kimiko Suda:也經歷過。比如最典型的就是被別的小孩叫「Ching Chang Chong」或者「小眯縫眼」。當時我覺得很難過,有的時候也覺得很害怕,因為有時候是一群孩子在取笑你,面對一群孩子,一個小孩作為個體是沒機會取勝的。
不過我得說,最讓我難過的是去年經歷的一件事。有一天我兒子和幼兒園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去游樂場玩。大概是8個小孩。兩個人一組這樣排隊向前走。有一個30來歲的男子,手上拿著咖啡杯。他看到亞裔面孔的小孩就沖著他們說「Ching Chang Chong」之類的詞。當時我真的非常難過。過了幾十年了,怎麼我兒子這一代人還會聽到一樣(取笑人)的話。(編者註:Ching Chang Chong是不會漢語的德國人模仿中國人講話時的發音。但是現在有很多亞裔移民認為這是歧視取笑人的表述方式。)
德國之聲:柏林洪堡大學去年啟動了一項有關新冠疫情期間德國境內出現的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現象的研究,您是這項研究的參與者之一,您可以為我們介紹一下這個研究項目嗎?
Kimiko Suda:這個項目分兩部分:「外部觀察」和「內部觀察」。外部觀察指的是,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對德國社會主流群體進行訪問。有數千人接受了訪問調查。我參與的部分是內部觀察,也就是從(亞裔)當事人的角度看問題。
在對703位受訪者的訪問調查中,49%的受訪者表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他們在生活中經歷的歧視現象增加了。其中最常見的情況是「非語言式的拒絕」,例如在超市被人避開走,乘坐地鐵的時候身邊的位子始終空著,沒有人來坐等等。
另外6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遭受過言語暴力。例如當街遭到辱罵。還有1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遭受過肢體暴力。比如朝亞裔吐口水或者朝他們噴灑消毒水。還有2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感覺被排擠。例如診所聽到病人是亞裔姓名就表示預約沒有空缺或者有些商店不讓亞裔進等等。
受訪者們表示他們受到種族歧視的發生地主要為街道(62%)、公共交通工具(61%)、商店(37%)、咖啡館(17%)、教育機構(12%)、工作場所(11%)和私人場所(9%)。由此可見,亞裔被陌生人無緣無故攻擊最常發生的場所就是公共場所。
在另外一項有70人參加的日記研究中,我覺得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移民二代替他們的父母講述遭遇的歧視經歷。例如一位受訪者說她的母親在勞動局被工作人員訓斥。另一位受訪者說,她的母親在一家小商店被人懷疑偷了一包口香糖。第一代移民覺得自己是外國人,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不願意把這些經歷講出口。因此日記研究中的參與者多數都是二代移民。
不過,調查中也有一個值得一提的正面結果。現在新來的這些年輕移民,他們會通過社群網站更直接地對外講述自己遭遇的歧視經歷,自然也可以從陌生人當中獲得更多的支持。他們(同老一輩一代移民相比)更自信,也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捍衛自己。例如在工作場合如果有人對亞洲面孔的女性開低級下流的玩笑,當事人會直接回應說這種玩笑不得體。
德國之聲:這麼多亞裔感覺疫情期間針對他們的歧視現象增加了,那麼原因只是因為新冠病毒嗎?
Kimiko Suda: 當然不是。針對亞裔的歧視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我們應該看一看有哪些從殖民時期流傳下來的畫面、形象和故事在今天依舊存在,依舊被人重複。例如1900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在德軍開赴中國鎮壓義和團運動前發表的《匈奴演說》(Hunnenrede),或者「黃禍」這樣詞被《明鏡週刊》拿來當作封面文章使用。還有那些13世紀的傳教士和商人對亞洲人的描述方式,例如對亞裔女性充滿異域風情、性情趣化的描述。
再或者現在仍然可以在德國公演的普契尼的歌劇《蝴蝶夫人》,或者David Bowie的流行歌曲「China Girl」,我們都可以看到一種對亞洲女性恭敬順從的形象描述,或者白人男子拯救亞洲女性。而這種(針對亞洲人的)刻板印象的描述可惜卻被不斷地重複下去,傳遞下去。
不用是專家也能輕鬆妝點生活,Adobe「攝影計畫」利用AI智慧修圖升級你的照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也喜歡攝影嗎?想讓手上的照片輕鬆升級,那麼你絕對不能錯過Adobe的「攝影計畫」方案,這邊我們就分享幾個利用「攝影計畫」讓照片質感提升的小技巧!
想到創作就會想到Adobe,在Adobe全系列軟體中,Lightroom跟Photoshop是諸多專業攝影師與攝影愛好者必備的軟體。這幾年來,Adobe為它們導入AI科技,讓照片透過簡單步驟就能變得更有質感。
因應現在人手一機的全民攝影的風潮,Adobe特別針對拍照愛好者推出「攝影計畫」,新用戶首年每月方案優惠價不到300元,輕鬆讓你提升照片質感,晉升專業影像玩家。
想讓出遊的照片變得更好看嗎?想讓自己得照片與眾不同嗎?那你肯定不能錯過這篇文章,我們將介紹Lightroom跟Photoshop實用好上手的功能,簡單就能有更好的照片。
一鍵輕鬆編修,讓你幾個步驟就能創造出個人風格的Lightroom
Lightroom是一款深受專業攝影師與攝影愛好者喜愛的影像軟體,它一直以來都以快速地調整、輕鬆的大量管理照片聞名,也讓世界上諸多的攝影師得以創造出專屬自己的影像。如果我們只是平常出遊與享受生活美好的片刻,紀錄下這一切後,Lightroom會不會稍嫌大材小用呢?一點都不會!近期Lightroom也針對現在使用者喜愛的風格,推出各式各樣的預設集,也導入了AI智慧,能夠智慧辨識出主體,就算不是專業大師,只要輕鬆一鍵,就能透過Lightroom將生活日常修整出質感好照片。
首先先來介紹「自適應」這個預設集,它的原理是利用AI演算、辨識出特定主體,讓我們可以套用各式各樣的場景,讓整體照片快速變得好看。
「自適應」預設集裡面分成兩個,其中一個是『主體』。『自適應:主體』這個濾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辨識出主體後,針對主體的區域進行濾鏡的套用、快速修整。
這個功能非常推薦使用在人像的補光上,會有非常好的效果。在這裡我們分享修整的前後,透過『『自適應:主體』預設集的修整,可以看到人像的主體有更自然的打亮,如果你想製造出更多風格的話,除了主體亮度也能有其他變化。


而另外一個『自適應:天空』,顧名思義則是針對天空進行調整。它能辨識出天空的邊界,除了常見的夕陽與日出以外,還有顏色更強烈的調整,能讓照片變得更加吸引人目光。


要建立屬於自己的照片風格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但在Lightroom裡可輕鬆解決這樣的困擾,使用「圖庫」這個功能分頁下瀏覽、挑選管理照片時,就能用非常簡單的方式編修好手上的照片。
只要在「色調控制」裡面按下「自動」,再透過下面的細項調整曝光、清晰、鮮豔,不需要精密的熟悉每一個選項,幾秒鐘就能輕鬆得到好看的照片,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照片風格。


若想要有更強烈的個人風格的話,Lightroom裡面的「預設集」也非常值得推薦,Adobe針對常見的照片類型提供出許多預設集,讓使用者一鍵套用自己喜歡的風格,再經過微調,就能創作出類似底片拍出的風格照片。
這樣的風格照片涵蓋我們日常會遇到的各種類型,舉凡人像、旅遊、生活紀錄等等…若你是喜歡在IG分享生活或者撰寫部落格的人,這就是一個快速且簡單建立自己風格的方式。



自由創意翻玩,讓Photoshop的AI智慧替你輕鬆編修好照片
如果說Lightroom是Adobe設計給攝影愛好者來調整、管理大量照片的軟體,那具有強大、多元編修功能的Photoshop肯定更是影像愛好者的好幫手。
經過多年的演進,Photoshop如今也發展出獨具一格的AI智慧演算,像是天空取代、神經網路濾鏡、智慧感知,都是能快速上手,快速創意改造照片的必學功能。
以天空取代來說,我們只要在「編輯」中選擇「天空取代」,此時Photoshop會運算出天空的範圍,我們只要從內建的幾個天空圖片中選擇出自己想要的天空,就能輕鬆替換掉。
這個功能很適合用在多雲的天氣,可以讓風景的照片更豐富,甚至還可以根據挑選替換的天空,增添一些雲朵,讓每次出門的風景不受氣象影響,每張都好看。



神經網路濾鏡(Neural Filters)則是Photoshop的獨家功能,它運用了近期熱門的雲端演算技術,分析照片的組成,並將資料上傳到雲端後,再搭配本機電腦的處理運算效果。
神經網路濾鏡目前已有幾種不同的類型,在這裡我們特別推薦「智慧型肖像」與「皮膚平滑化」兩個濾鏡,兩者都能讓我們輕鬆讓人像類型的照片變得更好。
「智慧型肖像」可以在演算後讓我們針對表情、視線方向,甚至是外表年齡跟頭髮厚薄都做調整,是很實用的濾鏡。

「皮膚平滑化」則透過雲端的AI演算,能快速簡單的讓我們獲得自然的膚質。簡單就能有好氣色跟膚質,再也不需要花時間使用圖章工具。

出門在外,遇到人多的觀光勝地,或者是環境中的雜物一時沒注意的話,常常會有預期之外的物件入鏡,以前我們需要使用圖層跟修圖技巧,現在Photoshop的「智慧感知」功能,只要圈選覺得礙眼的雜物,在「編輯」內選擇「內容感知填色」,幾秒鐘的時間畫面雜物就能去除乾淨。


攝影愛好者必備Lightroom與Photoshop,AI科技讓你輕鬆增添照片質感
Adobe「攝影計畫」讓所有人都能輕鬆編修照片,它包含了照片編修常用的應用程式:Lightroom、Lightroom Classic、Photoshop 電腦版本與iPad的版本。還包含了20GB的雲端空間,我們隨時都可以分享照片,也可以在不同裝置上同步照片來編修。
Lightroom與Photoshop經過長期的發展,具備許多完善的功能,現在更是導入了AI運算技術,大幅降低了使用難度,在這強調個人風格與影像品質的數位時代來說,不只是專業攝影師能使用,一般的IG分享、部落格撰文,都能提升自身經營的影像質感。
目前Adobe也針對「攝影計畫」服務推出限時八折的優惠,新用戶訂閱計劃,首年每月只要新台幣257元。簡單上手、輕鬆負擔,是時候讓「攝影計畫」輕鬆提升你的照片質感了!
Adobe「攝影計畫」:優惠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