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不該是天經地義:如果你生在史瓦濟蘭、烏克蘭,而不是宜蘭,你還會愛台灣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絕不反對愛台灣。
不過愛台灣之前可以想想為什麼要那麼愛。
山盟海誓、非君不嫁的情人都可以愛錯了,愛國之前也想一下比較好。
做個思考實驗:如果你今天是個肯亞人、是個烏拉圭人、是個薩摩亞人、是個以色列人,你有任何機會想到要愛台灣嗎? 如果沒有的話,生而為台灣人是你愛台灣的唯一理由嗎?那你豈不沒做過選擇?就連要哈日、哈韓、迷港星或追美劇都是有挑過的啊。
不管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還是說台灣是華人世界的民主淨土,或者把嘉明湖或太平山的照片拿出來說:「這種美景,你怎能不愛?」都沒有強到足以說服一個生在史瓦濟蘭的人,覺得會喜歡台灣。畢竟不丹的人也是很美的風景,喜馬拉雅山大概是更美的風景。至於民主,我不好意思拿來說嘴。
世界上缺乏國家自信的人很多,通常可以分成經濟自信低落、社會自信低落、文化自信低落幾種。台灣算相當少數政治自信特別低落的群體。
經濟自信低落的社會非常多,幾乎所有的開發中或以下國家,對應已開發國家時,都有這種情況,畢竟手裡可以自由支配的錢就是比別人少,難做大爺。連俄羅斯這種泱泱大國,就算近年來富豪暴增.經濟自信對上西北歐鄰居們,還是個疙瘩。
社會自信低落的成因複雜、現象分歧。但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對前殖民母國的孺慕之情,又難免感到別人比較高大上、難免感到別人的國家作為一個品牌時,品牌形象比自己所身處的社會令人嚮往得多。例如台灣對日本、香港對英國。
文化自信低落是非常有趣的現象,這簡直是一種形象之爭,跟國力幾乎沒有關係。美國人在歐洲人的眼中簡直是沒文化、語言能力又差的笑話固定班底,而且美國人知道這一點。至於香港人口中的強國人,形象又更不堪一點。
自信低落本來也沒什麼,但是當一個國家的決策貼著一段難以啟齒的羞恥感,就可能發生衣索匹亞在歐默河上蓋起非洲第一大水壩,慢性屠殺歐默河流域五十萬人。還有淹了白帝城的長江大壩,也是浩大但帶來的幸福比災難少的國家級重大建設。「發展」是雙面刃,可是急於擺脫低下處境的國家總急著往裡吞。還好我們只有曾居世界第一高樓的臺北101。
造型特殊又曾為世界第一高樓的101,承載了多少自尊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台灣人非常認真地追捧各種「台灣之光」。從紅葉少棒隊到盧彥勳,再從hTC到KAVALAN,我們嗷嗷待哺地等著接獲國際肯認。這跟多數有國家自信難題的社會差不多,例如土耳其人常常會因為你表示喜歡他們的國家,而感激地立刻跟你交上朋友。同樣的情況遇到法國人的話,可能會開始抱怨他們政府的移民政策吧。
說到政治自信低落,一旦「台灣」這個字眼取代「中華民國」或「中華台北」在外籍人士或境外媒體的口中說出來的時候,台灣人不只是會給予爆量的掌聲,台灣新聞還會報上三天的。這可能是全球絕無僅有的現象。缺得愈兇,愈渴望得到灌溉。
但是基於缺乏自信而渴望彌補的這種「愛台灣」說穿了還真有點難堪。就像台灣的國球不是棒球,是贏球。陳偉殷、郭泓志一路冷暖無人知,因為台灣人沒有很真誠地熱愛看他們打球,甚至沒有真的非常喜歡棒球,我們只是在等贏球而已。但球員的培育都是在還沒贏球前十年就要開始養成,卻往往一點資源和關注都得不到。在衣錦還鄉之前的十年寒窗,根本無人聞問。因為這種態度在愛台灣的人,熱情但不溫暖。
很少人受得了自己不如人。但解決這個困擾的做法,不應該是想盡辦法把自己光鮮之處拿出來炫耀,也不是荒謬地想方設法遮醜。如果真正的心意是愛台灣,而不是生怕被別人看不起的話,只要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值得認同、更值得愛,就會得到更多好評。例如芬蘭的國民教育就是。
在這塊土地上,選擇一個議題關注,並且付出。不管是不濫用醫療資源、購買本地農產、不違規停車,還是在觀光景點順手撿垃圾,或者不要增加無腦新聞的收視率,多看監督政府財政的報告,都非常好。愛台灣,不需要動輒以愛國的規格實操。關心這塊土地和社會,比把愛國情操強壓在運動員身上文明多了。
愛國不該是天經地義、義無反顧的。但是可以說這句話而不用害怕後果淒涼的國家,比較值得愛,這是肯定的。
Photo Credit:Tristan Schmurr@Flickr CC BY 2.0
責任編輯:楊士範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