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留子孫的勞保年金改革,「新舊切割」或許是個可行方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儘管社會保險強調世代互助的精神,但此種不同世代的權益大幅失衡之狀況,需要有適度的政策調整,以舒緩世代的差異。一個可行的策略,是採取新舊切割的方式來進行勞保年金的改革:當勞保基金用罄後,勞保過去已累積的未實現給付責任,由其他財源來承擔,之後的人則收取新的保費。
文:傅從喜(臺灣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今(2021)年勞動部又委託精算團隊進行勞工保險財務評估。
根據《勞工保險條例施行細則》的規定,政府必須每三年辦理一次財務評估,每次精算50年。隨著勞工保險財務狀況的日益惡化,此種財務評估之意義已經越來越模糊。勞保老年年金制度實施之後,首度於2012年進行財務評估,結果發現勞保基金將於2027年用罄。其後2015年與2018年又分別進行財務評估,各年評估結果雖小有差異,但均顯示勞保財務危機日益迫切。
勞保財務危機10年前就已預知
如同定期車檢的用意是找出車輛的問題以利即時整修,保障行車安全;社會保險財務評估的用意亦在於掌握財務狀況並即時做必要的調整,穩固財務永續。但勞保的財務評估早就呈現出迫切的財務危機,但主管機關卻遲未採取必要的政策調整措施,以健全長期的財務平衡。
根據媒體報導,勞動部曾於2020年年中召開工作坊,聽取學者專家對於勞保改革的意見。但在媒體曝光後,勞動部於2020年9月發佈新聞稿,聲明「未如報載就年改方案已有一定共識或結論……待具體方案研議後,定會明確對外說明。」
勞保年度收支已經出現短差,需仰賴過去累存的基金彌補收支差額;且再過5年基金就會用罄。這是10年前的財務評估報告就已預知的情況,而政府機關至今仍未針對長期的財務平衡提出具體的因應策略,這真是讓關心勞保發展者感到難以理解與接受。
如果依勞動部於2017年在年改會所提出的改革版本,則未來50年的累積財務缺口仍高達新台幣45兆餘元,這個改革版本對於解決勞保財務問題效果相當有限。
制度漏洞不補,未來債留子孫
勞保的財務危機已是眾所皆知,對於勞保永續經營的擔憂,也早已在社會蔓延。若勞保制度延續現制未加改革,則到2031年時,財務缺口累積將達到新台幣1.7兆元,比台積電目前的總市值還高。如此龐大的金額,非有大幅度的財務調整無法予以彌平。而且,此項財務責任,大部分將落於未來就業人口的身上。
根據王儷玲等人(2019)的估算,勞保年金如果要繼續維持目前設定的給付水準,則在勞保基金耗盡後,2027年時的費率就必須調高到18.73%,才足以支應給付需求;到2042年時,保險費率更需要調到30%以上才能平衡;到2064年更將超過40%。這在台灣的政治環境下應是不可能做到的!
況且,光以提高保險費率來改善勞保財務,也不恰當。因為現在已退休或已近退休年齡的勞工,其過去任職加保期間所繳的勞保保費相對較低,現在若要完全靠當前的就業世代多繳保費來讓其維持既有的年金給付,並不公平。根據王儷玲等人(2019)的估算,若勞保基金用罄後改採隨收隨付的財務機制,則年齡在60歲的勞工,其參與勞保的金錢價值比率為7.21;而30歲的勞工則大幅降為2.38。顯示不同世代的勞保被保險人之總保費負擔與總給付獲益有明顯的世代差異。
如果保險費率不能大幅調升,則給付勢必須要向下調整,而且需要調整的幅度不小,否則對提升勞保財務永續的效果有限。簡言之,若僅透過傳統的調高費率與降低給付的改革策略,則調整的幅度必須相當大,其對政治與社會造成的衝擊將難以想像,恐非任一個政黨願意冒險承受。

我國勞保的改革,需要跳脫傳統開源節流的參數式改革,採取新的思維。根據2018年勞保精算報告顯示,勞保若要維持未來50年的財務平衡,費率需達27.94%,這其中有9.81%(佔總平衡費率之35.11%)是要負擔已經有勞保年資的被保險人之給付權益;其餘18.13%(佔總平衡費率之64.89%)是未來服務成本。
換言之,未來新加入勞保的被保險人,其所必須負擔的保費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是在承擔過去累積的財務責任;僅三分之二是在因應其自身世代的給付責任。儘管社會保險強調世代互助的精神,但此種不同世代的權益大幅失衡之狀況,需要有適度的政策調整,以舒緩世代的差異。
以新舊切割方式進行勞保年金改革
一個可行的策略,是採取新舊切割的方式來進行勞保年金的改革,亦即:當勞保基金用罄後,勞保過去已累積的未實現給付責任,由其他財源來承擔;新收取的保費,僅負擔年金改革後的加保年資所累積的年金給付權益。假定勞保改革後的新制度在2021年開始實施,則全體被保險人在2021年以後繳的保費,都納入一個新的勞保基金,這個基金只用來支應被保險人2021年以後的年資所產生的給付。
換言之,當前和未來的就業世代所繳的勞保保費,是用在其自己世代的身上,而非去支應已退休世代的年金。
將勞保的財務責任作新舊切割之後,未來的保險費率與年金給付水準,亦需要以長期財務平衡為基礎,重新規劃設計。目前勞保老年年金的年資給付率為1.55%,且是以被保險人終身最高的60個月之平均投保薪資為計算基準。此一優渥的給付水準,是勞保財務難以永續的重要原因。未來應合理調整勞保年金的給付水準。
可行的作法,是將平均薪資的計算基礎逐步拉長。同時,參考美國社會安全制度的作法,依投保薪資高低設定差別式的年資給付率。

改革後新制應採財務自動平衡機制
同時,改革後的新制度應該參採瑞典、日本與德國等國家的年金制度所實施的財務自動平衡機制,讓老年年金的給付水準與財務、人口與經濟等因素相連動,隨時調整,如此可維持制度的長期財務平衡,同時也提升制度的公平性。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