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繪中國建築漫遊史》:頤和園、圓明園,體現中國傳統造園藝術最高水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建築有意思—最趣味的建築史就在這一本。
文:張克群
頤和園
- 慈禧太后曾在這裡散步
頤和園在北京城西北11公里處,占地面積約290公頃,水面占75%。早在元代便有人開始在這裡經營園林,那時山稱甕山,湖叫金海。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為了慶祝皇太后六十大壽,改甕山為萬壽山;又疏浚湖泊,擴大水面,在湖東築堤,將其命名為清漪園,成為供皇家遊賞的園囿。清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燒毀。1884年,光緒為了討好慈禧,下令重修此園,並改名頤和園。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破壞,文物被搶走,很多建築被燒掉。三年後再次修復,但後山的藏式寺廟等多處建築因無力恢復,至今仍保留著不少殘垣斷壁。唯有琉璃塔一座,即佛香閣,屹立山間。
佛香閣建在極其高大的石臺之上,是全園的景物中心,也是俯瞰全園的最佳位置。在建園(清漪園)之初,乾隆皇帝的設計是在這個位置建一座九層寶塔,名字都取好了,叫延壽塔。建到第八層時,乾隆親自實地監工,發現這座塔太高太瘦,鎮不住整個萬壽山,毅然決定拆去,才有了今天這座41公尺高的佛香閣。可見,乾隆是個極懂建築又勇於改正的人。從此,佛香閣不但成了整個頤和園的鎮山之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北京的代表性建築之一。幾乎從頤和園的所有地方,你都可以看見這個龐然大物。
登閣四望,南有水波浩渺中的龍王廟島(又稱南湖島)和十七孔橋,東有高下參差的知春亭、文昌閣和玉瀾堂,西面的西堤六橋倒影婆娑,遠塔剛直,近田碧綠,真是美不勝收。
最值得稱道的,是頤和園所採用的借景手法。這移山借景的手法以及運用之妙,是其他園林難以比擬的。遠借西山,中借玉泉山的玉峰塔,近借西邊的湖泊,使得頤和園在感覺上比實際大很多!
前山裡還有幾組建築,其中最好看的是畫中游,最神奇的是銅亭。
銅亭正名寶雲閣,是由207噸銅澆鑄而成。其細部完全仿照木結構,令人叫絕。銅亭因為銅不易被燒化而躲過了英法聯軍的火焰。亭內那兩噸重的供桌曾被侵華日軍搶去,打算從天津運走。1945年日本投降後被追回,現今安放在原處。
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的728公尺長的長廊,按建築的間數(四柱為一間),共有兩百七十三間。間間雕梁畫棟,並繪有一百八十七個故事。
下面是我臨摹的四幅畫,請欣賞。說不定以後你逛頤和園時,能在長廊裡找到它們。
長廊西端的湖裡,有一艘開不動的船:石頭船。它的學名叫清宴舫,老百姓都叫它「石舫」。這是一個學西洋式學得很不徹底的東西。西堤以東的南湖上有龍王島,上建祀龍王的廣潤靈雨祠,又稱龍王廟。島東的十七孔橋與東堤相連,是從萬壽山南望的重要對景。東岸有一銅牛,端坐岸邊翹首西望。據說牛是鎮水之物,有它在,無水患。
說到水,就不能不提橋。頤和園總共三十多座橋,其大小、形狀、材質均不相同。光是看橋,就足夠你看上兩天的,你信不信?
從前,頤和園雖然是皇家獨享的園子,但除了東面、北面以外,為了貼近自然,西面、南面竟然沒有圍牆。直到乾隆四十五年二月,巡邏兵抓住一名老百姓。一開始以為是什麼壞人,後經審判,才知道他是住在附近的普通農民,完全是誤入園林深處。為了安全起見,後來才建了一整圈圍牆。
頤和園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囿,既有完整的總體設計,又有構思精密的建築和景物布置,體現了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最高水準。說它是現存古典園林中絕無僅有的瑰寶,絕不是吹捧。去北京而不去頤和園者,極少。
圓明園
- 歷經劫難的皇家園林
圓明園在西郊頤和園之東,原來規模不大,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皇帝曾把這裡賜給雍親王做了私家花園。雍正即位後大加擴建。乾隆皇帝於乾隆二年(1737年)再次擴建,增加了仿江南名勝的圓明園四十景,隨後又在東面新修了長春園,在南面合併若干王公私園,建成了綺春園(後改稱萬春園)。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三個園子,合稱「圓明三園」。
圓明三園裡絕大部分都是中式建築,它們的設計師是清代御用建築師雷家,人稱「樣式雷」。但進行總體構思的則是皇帝本人,尤其是雍正皇帝,他在這裡傾注了大量心血。只有「西洋樓」和「水法」是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仿法國洛可可式構圖設計的。當初他要用女人的裸體雕像做噴水池邊的裝飾,方案都做好了,呈上去御覽。雍正一看嚇一大跳:「女人不穿衣服!這還了得啦!給我換成動物!」這才有了十二生肖的銅質獸首噴泉。
圓明三園前後歷經一個世紀的修建,共有千餘景點、上萬座大小宮殿。它的面積足有五百個足球場那麼大!
這樣的規模,無論在中國還是全世界都是空前的,在當時即已聞名中外,被譽為「萬園之園」。圓明三園是清廷不遺餘力,窮極匠心,傾全國人力物力財力所建,反映了清代建築、裝修、造園的最高水準,且聚集大量財寶於此。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動用了一百七十艘戰艦、兩萬名官兵,在名叫額爾金(Elgin)的「英國特命全權大使」,以及名叫格蘭特(Grant)的法國軍官帶領下侵入中國。八月打天津,十月打北京。
清軍雖做了殊死抵抗,卻因大刀無法與火槍火炮對打而屢戰屢敗。九月二十一日通州以西八里橋一戰,清軍以五萬名士兵對英法聯軍一萬多名士兵。結果千餘名中國兵陣亡,八里橋下血流成河!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