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番薯王」談美國公路的魅力:其他國家為什麼沒有「公路文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番薯王本名王涵智,畢業於美國的天普大學藝術史博士,現為美國巴特勒大學美術系講師,多數的文章主要圍繞在有關美國的公路題材,如公路文化類型下的電影、繪畫、視覺文化的討論,公路對藝術的意義是什麼?
文:漫遊藝術史編輯部
這次的專訪為漫遊藝術史的多產撰稿人之一番薯王,番薯王本名王涵智,畢業於美國的天普大學藝術史博士,現為美國巴特勒大學美術系講師,趁著番薯王去年聖誕假期回台,抓住難得的機會與撰稿人進行訪談。
番薯王刊登於漫遊藝術史上的文章,除了在美國的藝術史教學的經驗分享,多數的文章主要圍繞在有關美國的公路題材,如公路文化類型下的電影、繪畫、視覺文化的討論,且曾經與友人開車橫跨美國體驗公路的旅行,上述皆讓小編感受到撰稿人對美國公路與車子題材的強烈喜好。這次與撰稿人番薯王的訪談,也試圖為讀者一揭美國公路的魅力。

- Q1:在漫遊藝術史中,您的多數文章、電影賞析圍繞在「公路」的主題上,而您的碩士論文中,也點出了「公路攝影」一詞。為何「公路文化」或「公路攝影」會如此吸引您?
唸碩士學位的時候,曾去美國的加州探親,當時在J. Paul Getty美術館正好看到長期居住於洛杉機的英國普普藝術家David Hockney(1937-)其一個利用相片拼貼的作品系列,裡面展現了加州一個寬廣的公路以及公路上存在的標誌。這讓我好奇,一個英國藝術家為何會對多數人認為平凡、乏味的公路風景感到興趣,並以此作為創作題材?
剛好後續回國修習了曾少千老師「風景與空間」的專題研究課程,便將之前提出的問題作為期末報告的主題,並在整理攝影史以及找尋相關藝術家的過程中,發現其中不少攝影家有「公路旅行」的題材,因此逐漸發展出研究的主題。有些東西還有待討論,或是此題材通常只被包含在單一藝術家來討論,而未被視為整體來看待,且每個年代之間應該都能夠有一些對話以及存在著環環相扣的關係,因此我藉著碩士論文再至博士論文,以較長的篇幅將其處理清楚。

- Q2:您在漫遊刊登的文章〈番薯看展覽:從《人生是一條公路》談藝術中的美國汽車文化〉提到了「汽車經常被美化成拜物商品的美學觀」,想請問您「汽車與拜物」的想法。
汽車最早發明的廠牌是德國賓士,然而真正達到普及化的是美國的福特公司,其生產線可節約時間與成本,以至銷售價格越來越便宜,讓更多人能夠擁有車子,另一方面,推出限量車款、超跑的商業模式,卻又相對有做為奢侈品的定位及被賦予了速度、馬力、陽剛氣息的象徵意義。
前陣子,有專門在收藏「火柴盒小汽車」的收藏愛好者Albert H. Small,將其收藏捐贈給位於華府的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當時美術館便與我合作來做挑選,將原本捐贈收藏的一千三百輛玩具汽車模型精挑細選到約100件,重新設計美術館的廊道空間,展示汽車模型帶領觀眾思考美國藝術的汽車意象,汽車與公路對於藝術家的啟發和美國日常生活的連結。人們在幼童時期被給予遊戲的玩具小汽車經驗,進而在成長的過程中認識汽車,或甚至對汽車產生迷戀,且延續至成人時期。
- Q3:在美國進行博士學位的攻讀,「公路」的課題如何再行擴充。博士與碩士的研究強度有何差異?
碩士時期的論文較針對個別藝術家做討論,而博士論文則是將公路攝影視為一種類型來研究。Walker Evans(1903-1975)以及九○年代之後的相關藝術家在我的碩士論文中較沒有詳細提及,所以在博士論文中補足這一部份。
雖在碩士論文中談到六○年代的藝術家與其作品,如Ed Ruscha(1937-)與Lee Friedlander(1934-),但卻無法獨立為一章節,因此在博士論文中詳細地指出了他們如何更新了三○年代Walker Evans和五○年代Robert Frank(1924-2019)兩者的傳統,他們皆著重形式主義,但六○年代的藝術家則透過快拍的手法造成有趣的構圖。碩士論文建構了這個類型的雛形,但因為篇幅及時間的限制,而在博士論文中才能夠以時序的方式將其做更細緻的討論,像是以三○年代、五○年代、六○年代、七○年代至九○年代做章節的區分。
另外一方面是在美國博士班的訓練,讓我結識許多專門研究美國藝術與物質文化的學者,也幫助我把自己的研究放在整個美國藝術史和攝影史的脈絡之中。近年來也陸續有公路相關的專題展覽,或是我所關注特定藝術家的活動,彷彿整個美國都是我的教室和研究對象,有時恰好有機會看到原作,感受特別深刻。
- Q4:「公路」如何作為美國重要的文化符碼?它延伸出了哪些意涵?
我在公路旅行的時候,經過亞利桑那州(Arizona),幾個小時的開車路程,眼睛所見的就是一片沙漠、同一片風景,也無法接收到電台訊號,這在長時間的駕駛中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駕駛者的視覺經驗。平常在開車時,路旁的加油站所給予的駐足、休息、消費的體驗,路旁吸引人的廣告招牌則因重複出現增強了視覺的印象。我們可以將檔風玻璃想像成電視的螢幕,在公路行駛的過程中,這些不斷被「框取」的景色與物件便成為了公路旅行重要的視覺符號。
- Q5:您曾經進行橫越美國的公路旅行,那是一個什麼樣的體驗?這對公路文化的研究有什麼樣的影響嗎?
2012年因為有幾個就讀天普大學的台灣友人剛好畢業,想說一起橫跨美國公路旅行,彷彿壯遊。大家都是國際學生為了省錢,我們決定月租,在29天內完成,好在第30天回到出發地費城還車。因為時間的限制,我們的行程規劃省略佛羅里達州跟新英格蘭地區,我們五月中暑假出發,先往南走避免之後氣候太炎熱,等到六月中的時候再從北方各州返回,途中也避免美國中部的幾個州,例如奧科拉荷馬、堪薩斯等,因為擔心遭遇龍捲風等極端氣候。(途中在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和南達科他州總統山附近還是遇到了冰雹)

一趟近一個月的跨州公路旅行下來讓我更能體會公路旅行可能會遭遇到的情境。因為美國幅員遼闊,我們時常一天必須開八到十小時的車才能趕路抵達當天預計下榻的地方,在事前規劃路線時也因為預算的考量,選擇汽車旅館要避免價位太高的。(有的汽車旅館房門打開就是一股霉味)如果中間經過山路或者偏僻的地方也需要考慮油料的補給或沿路的餐廳。這也讓我連結公路旅行和西部拓荒的精神,有時候是自我放逐,但有時是自我獨立,或必須自給自足,途中也充分體認美國雄渾壯闊的土地與風景,特別是在大峽谷和黃石公園的時候。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