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反的不是H&M,而是中國自己

中國人反的不是H&M,而是中國自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愛國網民針對「辱華」企業的怒憤日益激昂,官媒也聲稱「是時候給這些賺中國人錢的外國品牌立個規矩了」。北京政論家白信認為,目前的這種抵制已經不再僅僅是「東升西降」所透露出來的反西方情緒,而是迅速演化到「反全球化」的決絕。

文:白信(政治學博士、北京獨立政治觀察家)

拜登(Joe Biden)政府上台之後,不僅美國國內新冠疫情每一天在好轉,連國際局勢的變化之劇烈也可以用天來計數。在過去兩周裡,國際社會見證了這樣一個歷史時刻的到來,那就是新冷戰的加速:在G7首輪首腦影片峰會未取得明朗結果之後,QUAD峰會和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國務卿到韓日的訪問,戲劇性地改變了西太地區的氣氛,促成了阿拉斯加的中美2+2會談。

然後,一切都改變了。

新冷戰的戰場

當然,在兩周之內,僅僅依靠政客們的穿梭外交,並不足以改變一切。無論阿拉斯加的會談開場有多麼的戲劇性,彷彿回到了冷戰時代,譬如美蘇首腦們在阿拉斯加和冰島的見面,或者巴黎和談期間越共代表們如何重複著冗長的意識形態話語,都在3月18-19日的阿拉斯加再現了。

重要的是,新疆的人權問題猶如越戰時期的美軍轟炸,或者1975年的赫爾辛基協議一般,在經歷了數年發酵、醞釀之後,終於因為中國政府對歐洲的報復性制裁爆發了,讓人權問題從外交官們的談判桌上跳了下來,進入到跨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對陣之中。那本來是全球化的溫情脈脈的消費主義樂園,卻在一夜之間變成新冷戰的戰場。

記得過去幾年,我在北京的德國大使館裡幾次當面質問梅克爾(Angela Merkel)總理,德國能為中國人權做些什麼實質性的改善?這位白天剛剛和中國最高領導人談妥經濟協議的女總理,也是德國和歐洲經濟的保姆,總是說,中國人啊不要著急,你不要問我能做什麼,你應該問德國的企業家能夠做些什麼。

她的言外之意是,在全球化的時代裡,對中國統治者來說,他們唯一能聽懂的語言就是企業家們的話語。

很久以來,我都不太懂經濟了,更不懂一些國內的老朋友,譬如外交學院的網紅教授,這些年來也沉迷於全球供應鏈的研究。他們不像我的社會學、人類學同行們從中發現了低端全球化,還有珠三角普遍的近乎強迫勞動的殘酷壓榨。

而是相反,不僅找到了中國崛起的秘密,似乎也找到了中國未來能夠稱霸的訣竅,然後便有了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的口罩外交,也有了新疆人權問題發酵後這兩天,中國外交和商務部對新疆棉花如同鴉片戰爭前夕,對大黃、茶葉一般的驕傲,然後便有了對歐洲議會和歐盟政安委的制裁,還有對一個長串跨國消費品企業的抵制。

這種抵制,已經不再是一個月前的「東升西降」所透露出來的反西方情緒,而是迅速演化到「反全球化」的決絕,連我這個十年前就在疾呼新冷戰的人都沒有想到的。

大約20年前,德國的哲學家們還在激烈全球化是否就是麥當勞化的時候,大概想不到中國會借加入世貿組織而崛起、然後反向輸出中國模式,更想不到2017年最反動的達沃斯論壇上,中國領導人信誓旦旦支持全球化之後的五年,中國政府和一大幫躍躍欲試的小粉紅們就已經站在了反全球化的前線,一如他們的父輩在1998年被大轎車送到美國駐華使館前扔石頭一樣。

AP_21064073063902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左手捅馬蜂窩、右手摸老虎屁股

隨著新疆人權問題的升級,新冷戰終於出現了兩個戰場,猶如中美阿拉斯加會談的同時,美俄兩方的戰鬥機正在挪威外海的北極空域,玩當年王偉們在南海上空的遊戲。

一方面,中國政府輕率地對歐洲議會和歐盟機構發起報復性制裁,形同左手捅了一個馬蜂窩、右手摸了老虎屁股,將過去四年與美中保持等距關係的歐洲,迅速驅趕回冷戰的緊密關係。

布林肯24日在布魯塞爾的告別演說,提醒歐洲人民在目睹了這一連串不可思議的挑釁之後,有必要回到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總統時代的價值觀,那就是公平、公正和自由。在綏靖立場上猶豫許久的歐洲政客們,在較美國更重視價值觀外交的歐洲精英面前,他們開始轉向了。

而另一方面,不由得這些同樣看重全球化經濟利益的政客們所唏噓,那就是圍繞著新疆人權問題,企業界和國際公民社會正在動員起來,他們不滿足於歐盟理事會對新疆公安官員舉重若輕的象徵性制裁,而是加入了抵制新疆棉花和2022北京冬奧會的運動。

而且,這一運動雖然早已開始,其進展之快卻出乎意料,幾近於形成了一個未來全球化產品的人權標準,儼如ISO品質體系和社會責任標準一樣,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企業經理們所接受。如果再考慮到美歐對網路隱私和安全的關注、對涉華技術安全的關注,那麼,一個圍繞人權和安全的價值標準正在形成,也在重新塑造著全球化的供應鏈。

跟全球化較勁

然而,中國公眾似乎並沒有太在意維族人民的命運,反倒跟抵制新疆棉花的跨國企業H&M和耐吉、阿迪達斯等等消費品較上了勁。這不僅是在跟「衰落的西方」較勁,而是跟全球化在較勁,跟中國的新興中產階級們熱愛的麥當勞化的全球化的生活方式在較勁。中國在反對中國!

這就是過去兩周我們看到的一個歷史時刻:中國在反對中國。曾幾何時,王教授到訪美國之後寫了一本書,叫《美國反對美國》,雖然並未抱著昔日史達林主義的布爾什維克們所堅信的,資本主義必定趨向總體危機而滅亡,但也篤定美國的民主必然導致內部的分裂和衝突,從而無可避免的走向羅馬帝國式的衰落。

這是中國領袖在新冠疫情之後作出「東升西降」偉大判斷的依據,也是中國的義和拳或者塔利班外交官們不惜向歐洲價值觀宣戰的初心,絲毫不顧七年來艱辛談判取得的中歐投資保護協定,一個幾乎就要成功的新慕尼黑協議,可能也是中國的拳民們被狗哨喚醒、重演「915」反日、「薩德」反韓的狂熱所在。


“中國異言專欄”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