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世衛病毒源頭最終報告指「中間宿主」假設最有可能,但仍無法回答何時及如何傳播

世衛病毒源頭最終報告指「中間宿主」假設最有可能,但仍無法回答何時及如何傳播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法新社》已取得的最終報告副本,專家小組認為,SARS-CoV-2最可能來自蝙蝠,再透過中間宿主動物傳染人類;最不可能的來源則是實驗室外洩。世衛秘書長譚德塞表示,國際專家將在日內瓦時間30日召開記者會說明調查結果。

(中央社)《法新社》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小組在「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疫情源頭最終調查報告中,對4種假設做出分析。其中最可能是來自蝙蝠透過中間宿主傳染人類,最不可能則是實驗室外洩。

世衛派往武漢調查武漢肺炎疫情源頭的國際專家小組離開中國已一個多月,外界對於調查結論報告抱持熱切期待。報告撰寫過程中,有負責接應世衛專家小組的中方人士參與。

世衛一再將報告發布時間延後,並歸咎於聯絡和翻譯上的問題。但檯面下關於這份報告的內容,各方激烈外交角力不斷。

報告仍無法回答何時及如何開始傳播,「中間宿主」假設最有可能

根據《法新社》昨天取得尚未正式發布的最終報告副本,世衛專家小組相信,引起武漢肺炎的SARS-CoV-2病毒來自蝙蝠。他們檢視這種病毒直接從蝙蝠傳染給人類的假設,結論是「可能至很可能」。

但報告發現,更可能的情況是,SARS-CoV-2先從蝙蝠傳染到另一個動物身上,再傳染給人類。

報告寫道:「儘管在蝙蝠身上曾發現和SARS-CoV-2關係最接近的病毒,但這些蝙蝠病毒和SARS-CoV-2之間的演化距離估計有數十年,暗示有遺失的環節。」

因此報告認為,「透過中間宿主傳染(給人)的假設,被認為很可能至非常可能」。但報告並未判定,最早可能是哪種動物讓病毒可傳人。

至於北京最偏好的透過冷凍食物傳染理論,世衛專家小組報告並未排除可能性,因為武漢肺炎病毒似乎能夠在冰凍溫度下存活。報告寫道:「透過冷凍/食物鏈產品傳染,我們認為是可能的。」

最後,報告檢視病毒從實驗室外洩的可能性,例如來自武漢病毒研究所。這也是美國前總統川普政府所宣傳的理論。

報告指出,由於沒有紀錄顯示,在2019年12月之前,有任何實驗室具有任何和SARS-CoV-2相似的病毒。報告還強調,武漢當地的實驗室都有高度的安全水準。因此「疫情來自實驗室的假設,被認為極度不可能」。

《紐約時報》同樣也率先取得尚未正式發佈的報告副本,報導指出報告內容表示中國仍然沒有擁有足以說明病毒何時以及如何開始傳播的相關數據或研究。來自中國以外的懷疑論認為中國擁有的資訊,多過其所承認的。

為了解答無數個依然存在的問題,這份報告建議針對人類傳染(包含最早期遭感染的個案)進行回溯性的研究,以及對中國以及東南亞的家畜與野生動物進行病毒測試。該份報告也呼籲對從武漢農場到市集進行詳細的路線追蹤,包含對農夫、小販商以及其中工作者的廣泛訪談以及血液檢測。

然而,中國會配合調查到什麼程度仍是模糊不清的。中國各種遮遮掩掩以及防衛性的行為,造成了它該為疫情大流行負責的說法更加推波助瀾。武漢當地的官員一開始試圖隱匿疫情的爆發,北京當局更因此驅趕了許多西方國家的記者,並且提出病毒緣起於他國的無證據說法——縱使最早為人知的案例都在中國,而且專家們幾乎都同意病毒最早就是在武漢出現。

世衛秘書長:所有假設都有可能,需要進一步研究

RTS3HH8Y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圖為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昨天表示,依據前往中國武漢調查武漢肺炎疫源的國際專家小組完成的報告,所有假設仍都有可能成立,需要加以進一步研究。

《法新社》報導,譚德塞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視訊記者會上證實,世衛已在週末收到調查小組的完整報告,國際專家在日內瓦時間30日將向194個世衛成員國做任務簡報,隨後當天報告會在世衛官方網站上公布。

世衛委派的國際專家小組今年1月和2月訪問武漢,調查引起武漢肺炎的SARS-CoV-2 病毒如何傳染給人類。調查小組在其後撰寫的報告中檢視4種可能途徑,並列出機率大小。

根據《法新社》昨天已取得的最終報告副本,專家小組認為,SARS-CoV-2最可能來自蝙蝠,再透過中間宿主動物傳染人類;最不可能的來源則是實驗室外洩。

譚德塞在記者會上說,根據他從報告讀到的內容,「所有假設都可能成立」,也都將需要進一步研究。他表示:「我們將與(世衛)成員國閱讀這份報告,並討論及消化報告內容和接下來步驟。」

譚德塞還說,國際專家將在日內瓦時間30日召開記者會說明調查結果。「傾聽他們所言,將會是非常、非常重要。」

23國領袖籲締結國際條約抗疫,美、中、俄等強權未署名

23國領袖與歐洲聯盟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昨天表示,他們支持推動制定一項新全球條約,讓全世界做好更妥善的準備,以因應未來的疫情。

這項呼籲是在一篇國際發表的評論文章中提出,包括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韓國總統文在寅和南非總統拉瑪佛沙(Cyril Ramaphosa)等來自五大洲的國家領袖都署名。

《法新社》報導,這篇評論提到:「我們相信各國應共同努力,為疫情整備和因應建立一項國際新條約。」

「此一新的集體承諾,將是最高政治層級採取行動邁向疫情整備的里程碑。」

武漢肺炎導致全世界近280萬人染疫病故,在全球無法順利團結力量克服疫情時,這23國與歐盟和世衛呼籲加強共同努力。

領袖們表示:「攜手合作!我們必須在高度協調一致下,做更好準備以預測、防止、偵測、評估並有效地因應疫情。」

這項最初由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去年在聯合國提出的制定條約構想,可能成為國際重大角力的焦點。

美國、中國、俄羅斯與日本等主要強權都未署名這項呼籲,但他們說:「為因應當前與未來疫情,他們承諾將確保能普遍公平地取得安全、有效與可負擔得起的疫苗、藥物與診斷法。」

《路透社》報導,他們說,這類條約的主要目標將是透過改善預警系統、數據分享與研究,以及疫苗、藥物、診斷法和個人防護裝備的生產與配送,加強全球對因應未來疫情的韌性。

這項條約也指出,人類、動物與地球的健康是息息相關的,全球應該共同承擔責任、保持透明度與攜手合作。

米歇爾和世衛秘書長譚德塞預定30日舉行記者會說明這項提案。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楊士範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