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將惡評踩在腳下,蔡依林從「地才」到「天后」的蛻變之路

將惡評踩在腳下,蔡依林從「地才」到「天后」的蛻變之路
Photo Credit: 凌時差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蔡依林從不備看好到樂壇歌后之路,帶讀者一起看看她在追尋什麼樣的自我。

文:譯難忘英日文

絕地大反攻——躍上國際舞台的台灣一線歌手

蔡依林是個特殊的存在,也是台灣歌壇最讓人跌破眼鏡的、倒吃甘蔗的歌后之一。為什麼特殊?因為雖然同樣是一線歌手,她卻不像天生唱將的張惠妹和江蕙那般星途順遂,也不像謝金燕那樣早早就找到自己的「台」味。蔡依林這位主打星雖然也有一大票歌迷支持,但她出道不久就遭受萬箭穿心的輿論批判,說她唱功太嫩、臉圓、香腸嘴。

她在歌壇的首出場,相對於其他歌后來說,一開始就被許多人不看好,但就是這樣「被看衰」的她,在過去五年徹底形象翻轉,成為讓多數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歌后,與張惠妹並列,身價也漲到超過20億台幣。

蔡依林7度攻蛋  一連開唱5場
Photo Credit: 凌時差音樂提供

我在前一節說過,日本歌后濱崎步從剛出道至今陸續發行超過7張混音電音專輯,讓自己在歐美打出知名度。在撰稿的當下,蔡依林才剛宣布與全球百大DJ之一的R3HAB聯手合作,推出全英文歌詞的電音新曲。這一步昭然若揭,蔡依林的策略也是要透過打入歐美盛行的電音市場,將自己的能見度國際化,她的志向想必是要踏上國際舞台。

她從被那些惡評踩在腳底,到讓多數酸民心服口服說不出話。這宛如F1賽車彎道的大迴轉,說明了蔡依林這位歌手的特別,她靠自己的「說故事」,靠自己的手扭轉了自己的歌壇形象。

她磨劍磨了數十年,直到接近而立和不惑的年齡,才來個人生大甩尾,終於讓人看見她藏在心底的那塊曲折與昇華,到最後觀眾才了解「啊,原來這才是她真正想成為的自己」。她譜出的歌手故事,不是瑪丹娜(Madonna)的逆女傾城,也非濱崎步的自我壓抑和抗爭。在這一章,我想帶大家一起看看她在追尋什麼樣的自我。

xh82vq0yhvd5xmg5lpnb4jfgbrj7xe
Photo Credit: 中央社

被牽線的「地才」木偶

我下這個小標題,是有用意的。這裡有三個提問:

  1. 什麼是地才?(我想以蔡依林的知名度,大家應該都知道了)
  2. 為什麼把當時的「地才」蔡依林視為一個木偶?
  3. 這個木偶被誰牽線操縱?

在回答之前,我想先談談我對蔡依林的第一印象。她在1999年剛出道時,唱片公司和媒體為她稚嫩的臉龐和身形,搭配了「少男殺手」的形象。當我聽到她開金口唱〈我知道你很難過〉、〈Don’t Stop〉、〈看我72變〉等等快慢歌時,心想這位女生的音色和唱腔有自己的特色,聽起來很順耳,歌曲旋律也是很典型的偶像歌手會唱的路子,我也會無聊時興起哼著唱。

就這樣一路到2005年的《J-GAME》專輯,她一直都給我這種感覺,但是,我總覺得她少了一塊什麼,一直感覺她像是在透過一個空的軀殼,唱著別人幫她規劃鋪排好的歌曲,聽不到藏在她心底想要訴說的話語。當時她就像是一顆雕琢到一半的原石,閃爍著時而耀眼卻又時而扭曲的光芒,一直未看到她成為一個「完成型」。

接下來當她自2006年以後陸續發行《舞孃》、《特務J》、《地才》、《花蝴蝶》時,嘗試轉換形象的她讓我驚艷了一下。我看到了她拼命三女的個性,也發現她走上「女性自主」的路線。《舞孃》和《地才》讓我看到,當時認為自己只是個地才的她,仍身體力行了台灣常說的「要拚才會贏」。

《特務J》讓我看到,持槍耍特技和跑酷的女特務不是歐美女演員的專利,台灣女性也能像電影裡的特務一樣酷帥有型,她已不是溫柔依偎的「少男殺手」,而是塑造出一個自立的強女形象,這是一個重要的形象轉折。《花蝴蝶》則向社會男女傳遞了「女性自我美」的訊息。這些特徵都顯示現代女歌手重視展現「女性自主」,不受他人所制約,不因為他人而讓自己處境可憐。

你是花花世界裡限量版的花花蝴蝶,美女們只是比較豁出去比較敢一點。花蝴蝶的美 的豔 的炫,若沒三審定讞,那些路人甲們憑什麼發言惹人討厭。——〈花蝴蝶〉歌詞

但這時期她還是讓我感覺她在一個空的軀殼裡唱歌,這個軀殼可能是一種被唱片公司安排好讓她表現出來的形象,又或者,可能是尚未覺醒的她自己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而精心鋪排的形象。要知道,這時期也是追求女性自主的Lady Gaga出道爆紅之時,當時全球的音樂市場出現許多仿效她的「女力」(Girl Power)歌曲,蔚為風潮。

講到軀殼,我就要來回答前述的第二個提問了(為何「地才」的蔡依林是個木偶)。你不覺得這空的軀殼就像一個被操縱的牽線木偶一樣嗎?

話說,蔡依林和濱崎步之間有一個地方很相像,就是她們都曾是被線牽著走的木偶。我想先解釋,這句話用意不是說誰模仿誰,因為她們倆各自走的路線和塑造的形象本來就不同,同樣是牽線木偶,但各自選擇了不同的終點,所以談論誰是模仿者,對我來說沒有實質意義,因為在我眼中,她們倆在2021年的當下都已演繹出各自獨有的自我,如果你有讀過我寫的這篇分析,就會懂我的意思。

接著來回答第三題,那麼「地才」時期的木偶蔡依林,是被誰牽線操縱了?我認為一是唱片公司,二是社會大眾和輿論,三是迷失的她自己。

她為了成為唱片公司為她打造出的形象,為了成為社會輿論所幻想出的「完美蔡依林」,為了成為她自己逼迫自身要變成的「完美蔡依林」,最終的下場是把自己變成失了魂了木偶,任憑所有人和她自己的慾望隨意操縱她。

別人說她肥,認為她沒有能力,她就聽了指令開始認為自己很肥醜,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弄得自己感覺快要得憂鬱症。在這種心理狀態下,歌手是很難真正唱出自己的心聲(靈魂),更遑論展現自我。沒錯,她確實透過了〈花蝴蝶〉等等歌詞,向社會大眾傳遞了女性的自我,她當時唱的是一個「現代女性自我的總體形象」,但你有沒有想過:「那麼蔡依林她自己個人的自我呢?她有真正唱出屬於她個人的想法嗎?」當時我是聽不到她個人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