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泰國潑到九龍城的歡樂潑水節

由泰國潑到九龍城的歡樂潑水節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九龍城雖然稱作「小泰國」,但平時泰裔居民都默默地在區內工作和生活;只有在潑水節當天,他們高調地慶祝,並與其他香港人一同玩樂,加添了泰裔的民族自豪感。

文:梁名漢

九龍城被稱為「小泰國」,大家都知道。除了泰國餐廳,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慶典更是吸引本地與外國游客的亮點。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有10,215名泰裔人士於香港各區居住,其中還有不少在九龍城開店和上班。2019年政府宣佈重建九龍城,居民與商戶都希望原區重置,但至今還沒受到正面回應。今年潑水節就快到了,且讓我們來重溫一下過去潑水節的好玩之處吧。

「沙碌!」(Sa-nuk)是泰裔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個詞語,代表歡樂和好玩。泰裔喜歡熱鬧,又懂得如何從平淡的生活中尋找樂趣,經常笑臉迎人。在這個愛玩的民族裏,令人覺得特別歡樂的節日是宋干節(Songkran),俗稱潑水節。宋干節的日期,也是東南亞半島和南亞不少民族的新年。宋干的意思是轉變,是泰國曆法中的新年,每年約在西曆4月13至15日之間出現。在新年向別人灑水的習俗,是代表替人沖走霉氣,帶有祝福的寓意。現在潑水已然成爲的宋干節的重頭戲,並發展成炎炎夏日之中的街頭水戰。每年潑水節,香港的泰裔都會集中在九龍城歡度節日; 此外,還有華裔和多個文化背景、慕名而來的大群參加者,成爲九龍城的標志性嘉年華。

翻查資料,都說宋干節是發源自現代泰國人在泰北至雲南山區一帶生活的傣族先祖。潑水節的起源傳說有十多個,不約而同都是關於在古代某個時期,當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有見義勇為的人,像以水潑熄火災一樣,拯救了大眾,於是人們就以互相潑水作為紀念和祝福。其後佛教興盛,原本作為民族節慶的宋干節加入更多宗教內容,例如浴佛、供僧、放生等活動。對於不同宋干節的傳說,泰國人一般較少考究,就當宋干節是一個民族節日,痛快地去慶祝就夠了。

RTX6RLB0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傳統上,三天的宋干節之中有兩個習俗。第一,篤信佛教的泰國人會穿上新置的傳統服飾,並帶著食物上佛寺奉予和尚,祈求新一年平安順利。他們先向佛像叩拜、合十祈福許願,祈福後為佛像貼上金箔、戴上茉莉花串,接著輕輕淋水清洗佛像,並會放生禽鳥,寓意帶走前一年的霉運。第二,他們會把混入香水和花瓣的清水輕輕用手指灑在認識的人的頭上。在這個節日,水代表純潔和淨化,可以洗走身上的穢氣與邪惡,迎接新來的福氣。根據傳統習俗,年輕一輩須把受過祝福的水倒在長輩的手中,以示對長輩的敬重和祈求保佑。在泰國文化古都清邁,至今還保留著古式巡遊。

時至今天,潑水節成為了曼谷政府重點推銷的旅遊項目,每年4月中旬都吸引大量遊客到曼谷體驗泰國民族風情(泰國其他地區的潑水習俗比較溫和)。除了參加潑水節的人愈來愈多,潑水的方式都變得誇張,由把水輕輕沾在別人的頭上,演變成在大街小巷上狂歡式向路人潑灑大量的水。在潑水節期間,一走到街上,衣服濕透實在是在所難免。小朋友更會出動水槍互射耍樂,潑水節期間周圍都喜氣洋洋。

在香港,隨着越來越多人認識潑水節,加上居港泰裔增加,過去只在九龍城小規模地進行的潑水節,現時已經非常知名。除了泰裔,還有很多香港和外國遊客;他們互相潑水和參加各種充滿趣味的活動。由於香港沒有大型泰國佛寺,所以居港泰裔人的宗教節日都簡化了;但到了宋干日大家仍然會放下工作,從香港各處到九龍城與親友慶祝一番。當天觀察所見,男男女女都穿上顏色鮮艷的衣服,一些泰國餐館和雜貨店會在店外設小佛壇,讓人們向佛像供奉及進行浴佛。泰國人地區聯盟過去一直在打鼓嶺道休憩花園舉辦宋干活動,設置佛壇和播放泰語賀年歌,並設唱歌、舞蹈表演和遊戲,然後在九龍城的打鼓嶺道、城南道、賈炳達道載歌載舞巡遊一圈。

RTR4WZQL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筆者最記得2017年參加的潑水節,個人覺得最精彩的節目當然是水戰。打鼓嶺道休憩花園外和城南道是主戰場,不論成人小孩、泰裔或華裔,還有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有備而來,以水槍和大大小小的水桶向街上的行人潑水,其熱鬧場面一點也不比曼谷是隆路遜色。有些參加者又用爽身粉塗在別人的臉上表示祝福。期間有商戶索性從店内拉出一條水喉,向路人噴水,霎時間令現場氣氛推到高峰。城南道本身就是泰國商店的集中地,多間店鋪播放著節拍強勁的泰國的士高音樂,店員在店前忘我地唱歌跳舞潑水,這個街頭的嘉年華充分顯示出泰裔隨和熱情的性格。

街上一位泰裔女生,已經淋得全身濕透,還興奮地向我說:「今天的九龍城是屬於我們的!」的而且確,九龍城雖然稱作「小泰國」,但平時泰裔居民都默默地在區內工作和生活;只有在潑水節當天,他們高調地慶祝,並與其他香港人一同玩樂,加添了他們泰裔的民族自豪感。因疫情影響,2021年潑水節的大型慶祝看來只有再度取消了。希望九龍城重建能重視泰裔文化,把居民和商店留在原區,也讓潑水節的盛況重現在九龍城。到時,我們一起參與水戰,也不妨用泰語互相問候「Sa-nuk咪?」(好玩嗎?),然後相視哈哈大笑。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