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權報告:疫情下多國政府藉機擴權,台灣「大規模監控」威脅人民隱私權

國際人權報告:疫情下多國政府藉機擴權,台灣「大規模監控」威脅人民隱私權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李秉芳攝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疫情成為許多掌權者鞏固自己權利的絕佳機會,許多國家人民在疫情期間被限制集會遊行、在網路上發表疫情相關言論;而台灣則面對政府大規模的監控問題。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今(7)日在立法院召開「AI年度人權報告」記者會,指出過去1年多國以「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疫情為由,擴大侵害和壓迫人權;全球有56%國家的防疫措施歧視弱勢族群,28%國家違反不遣返原則,讓難民和移民陷入更艱難的困境;而更有多國政府以防疫為由,限制人民的言論和集會自由,對疫情相關的發言加以處罰;防疫表現相對好的台灣面臨的議題則是政府為防疫大規模監控,人民隱私權受到威脅。

台灣防疫表現佳,但「政府監控」令人憂心

報告指出,台灣從2020年1月起推出一系列防疫措施,建立大規模監控的系統並連結政府資料庫加以整合,包括旅遊與健保紀錄,購買口罩的紀錄、人民的活動蹤跡等,超過35個政府部門都可以透過這個平台持續監控人民,但對於此平台的資料會如何運用,並未有太多說明,也沒有說明何時才會停止搜集資料。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指出,台灣政府為抑制疫情擴散,採取了諸多措施,有威脅隱私權的疑慮。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施逸翔也表示,雖然台灣的防疫表現佳,不過過程中濫用了《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傳染病防治法》中的空白授權,進行許多欠缺明確法律授權的行政措施,實質限縮了需多人的基本權利。

無黨籍立委林昶佐提醒,在防疫期間,跨部會資料庫的勾稽是因應疫情而生,在後疫情時代應該要有斷鏈,當國家所有資料都整合在一起,容易有外洩危機,尤其面對中國不斷要竊取資料。民進黨立委范雲也表示,台灣有防疫監控的問題,法務部去年承諾會建立相關申訴機制,但資料何時會消除,後續還要繼續監督。

監察委員暨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王幼玲表示,隱私權是國際公約保障的項目之一,對於疫情期間的電子圍籬監控系統、旅遊及健保資料庫平台,已在調查及全面性了解,人權會後將提出相關報告,並與政府進行溝通協商,未來若有疫情,應做更全面保護人權的措施。

陳時中贈竹市國家防疫隊安全帽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台灣的防疫除了獲得國際肯定外,也受到多數台灣人民的支持,尤其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更一度成為全民偶像,指揮中心受支持信任,使其相關防疫措施大多被接受;雖然可以追蹤掌握居家檢疫民眾的「天網」、電子圍籬、實名制、健保卡買口罩等也是大幅度監控、掌握人民行蹤,加上「強制戴口罩」等措施;但由於台灣沒走向西方國家「宵禁」、「封城」等程度的防疫政策,加上和歐美高度重視個人自由的觀念民情文化不同,所以類似爭議過去較少受到關注和討論。

疫情之下,統治者「擴權」更有正當理由?

國際特赦組織東亞區域辦公室副祕書長羅助華表示,許多國家領導人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藉由疫情帶來的危機,進一步打壓侵害人權;從人身自由到言論自由的情況都有,使得人民不但沒有在疫情中受到支持保護,反而更加深陷絕境。

像是匈牙利總理奧班.維克多(Viktor Orbán)的政府修改《刑法》,針對有關疫情的「散佈不實資訊」罪,刑期最高可達5年。波斯灣阿拉伯國家如巴林、科威特、阿曼、沙烏地阿拉伯,以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政府利用疫情為藉口,持續壓迫表達自由權,例如在社群媒體發表跟政府疫情措施有關的言論,會被政府以散佈「假消息」的名義起訴。

而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甚至下令警方可以直接射殺檢疫期間的示威人士,或可能引起「麻煩」的人。奈及利亞也出現殘暴執法手段,維安部隊殺害在大街上示威、要求自身權利、呼籲究責的人民。在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的政權底下,國內的警方暴行也隨著疫情升級。在2020年1月至6月期間,該國至少3181人遭到警方殺害,意即平均每天有17人喪命。

另外各國也以疫情為由,打壓限制人民的集會自由;羅助華舉例,像是泰國當局針對疫情實施「緊急法令」,打壓不同意見並起訴參與政治和憲改和平集會的學生及相關人士;香港警方以疫情為由禁止14場抗議活動,包含每年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六四燭光晚會,去年雖然被禁止,但仍有數千人照常出席,其中26人後來被控非法參與集會。

原本就處於弱勢的族群在疫情中更受衝擊

另外報告也指出,疫情在去年造成亞太地區185萬人死亡,對於弱勢更造成許多不平等,本來就比較弱勢的少數民族、難民、老年人及女性因疫情遭受嚴重負面影響。許多國家的難民、尋求庇護者、移民原先就身處危險,因疫情的影響,處境更加惡化,有些人被迫困在骯髒的營區,生活必需品短缺;有些人則因國家貿然封鎖邊界而受困。

另外全球的性別暴力和家暴案件顯著增加,因為隔離政策和經濟活動停滯對人民帶來的負面衝擊,許多人被迫和施暴者共處一室,日本已經連年成長的家暴案件數,就在去年急劇增加。

而政府限制人民行動自由,因此許多女性和LGBTI人士在尋求保護和支持的管道上遇到更多阻礙,韓國甚至因為群聚感染的不實報導,社會出現了對同志族群的污名化;不僅如此,受害者一方面在申訴上缺乏保密機制,另一方面則被迫和施暴者共處一室,而相關的服務機構不是縮減就是停止營運,這些都造成了諸多問題。

身處疫情最前線的人包括醫療工作者與非正式部門勞工,因政府忽視醫療體系,加上社會保障措施不足,他們承受著嚴重衝擊。比如在孟加拉,許多非正式部門的勞工受制於封城和宵禁,失去了收入來源與社會保障。在6月初尼加拉瓜至少16名醫療工作者,因對個人防護裝備缺乏與國家因應措施表達關切遭到解雇。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