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Car有譜?蘋果執行長庫克受訪鬆口,「自駕車概念股」搶先布局

Apple Car有譜?蘋果執行長庫克受訪鬆口,「自駕車概念股」搶先布局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庫克(Tim Cook)5日接受《紐時》作家史威瑟(Kara Swisher)Podcast節目Sway專訪時,罕見談及自駕車較具體想法,Apple Car將採取何種策略迎戰競爭對手,牽動臺灣投資人佈局自駕車概念股。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4月5日報導,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接受《紐時》作家史威瑟(Kara Swisher)Podcast節目Sway專訪時談及Apple與自駕車的未來,並透露一些尚未發表的產品細節,包含自駕車軟體平台、擴增實境等技術,暗示自駕車與Apple是理想搭配,引起市場無限想像。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近年預測顯示,2017年全球行動裝置(涵蓋桌上電腦、平板電腦與行動電話)總出貨量將達到23.24億台,比起2015年的23.24億台,年成長率呈現「停滯」現象即使到了2018年或者2019年全球裝置總出貨量成長率仍將持續衰退,而因去年新冠疫情影響, 2021年行動裝置出貨量才落底反彈。

隨著行動通訊裝置市場逐漸飽和,Apple也需要新的成長動能替營運增加新柴火,其中瑞銀分析師David Vogt肯定Apple Car的潛力,假設Apple在10年內拿下全球電動車單位量8%,營業利潤將接近15%,並於日前大舉調升Apple股票評級和目標價,大幅調升至142美元(截自4月6日為126美元)。

Apple Car台灣供應鏈搶先布局

隨著自駕車逐漸在站穩市場,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BCG)預測,2025年全球自動駕駛車(以下簡稱自駕車)市場銷售上探420億美元,實現部分自動化車輛將佔總體車市12.4%,至2035年市場規模更將翻倍成長。也代表由智慧型手機主導的科技產業,將面臨巨大轉變。

過去Apple對電動車的進度始終語帶保留,各界原本預期可能至少到2023年才會發表Apple Car的雛形,沒想到,庫克5日接受《紐時》作家史威瑟Podcast節目Sway專訪時罕見談及自駕車較具體想法,例如Apple為自駕車製造商打造一個自駕技術平台,正在推動汽車生產方案「泰坦計畫」(Project Titan)。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國內供應鏈大廠董座日前直言,自駕車相關供應鏈早已開始「動起來」,而未來自駕車關鍵供應鏈也都是台廠。台灣早因特斯拉(Tesla)而耕耘已久的供應鏈,則率先受到矚目,其中包含台積電、鴻海、貿聯-KY、胡連、江興鍛、和大、和勤。以及電動車興起對SiC(碳化矽)、GaN(氮化鎵)的需求強勁,世界先進、漢磊、嘉晶、昇陽半導體、穩懋、全新、宏捷科等公司未來也可望受惠,其中又以鴻海最受矚目。

根據《彭博社》報導,Apple屢傳要進軍自駕車市場,市場預估生產、製造汽車,Apple有三項選擇。第一,和傳統汽車製造商合作;第二,自行建立汽車生產設施;第三,則是與iPhone模式相同,尋找代工製造商進行合作,例如鴻海。

日前,隨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大動作為了自駕車產業成立MIH聯盟,該聯盟是透過開放技術規格,邀請各界夥伴加入,共同建構電動車軟體、硬體與零組件的生態系,最大特色為模組化、彈性化、客製化;第二個特色輕量化與一體成型。

鴻海說明目前聯盟會員已來到1348家廠商,聚焦在電動車在電池、電機、電控和軟件的布局,但不會走「獨自」開發的路線,而會和策略夥伴合作,這些關聯也給外界更多空間想像。鴻海股價也隨即反應利多,自2020年11月受到市場青睞後,已從77.5元漲至123元(截自4月7日),數月內幅度高達63%。

Apple Car相關概念股三大風險

Apple Car風聲在市場上已經盛傳多時,如今庫克接受訪談又再度受到市場關注。而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在日前發文卻提醒投資人要注意Apple Car相關概念股風險的三大問題產生的風險。

第一,推出時程不確定,無論市場上如何預測Apple Car相關供應鏈的股票走勢,但始終沒有從Apple得到具體的時程,也因此一般市場上皆認為Apple Car可能最快也得至2023年,才能見到曙光,而自駕車產業卻也可能在這段期間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第二,規格與供應商不確定,由於自駕車產業更進入快速變化期,無論是特斯拉又或者各大傳統車廠,都在搶進規格戰場,未來自駕車平台的規格未定,亦未受到市場肯定,因此,郭明錤認為所謂Apple Car相關概念股,在規格尚未明朗情況下,臆測的成份居多。

第三,Apple Car市場競爭力未明朗,郭明錤指出過去Apple也並非無往不利,也有產品不受青睞的情況,例如智慧音箱就是一個例子,所以Apple Car也不一定能夠在特斯拉、Rivian以及傳統車廠的競爭下得到甜頭。Apple Car將採取何種策略迎戰競爭對手,也將牽動台灣投資人未來投資布局。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翁世航
責任編輯:莊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