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出國得看外國疫情,別把「旅遊泡泡」當作復甦萬靈丹

能不能出國得看外國疫情,別把「旅遊泡泡」當作復甦萬靈丹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觀光產業而言,恢復常態並不是透過幾次旅遊泡泡便能一步到位,必須從降低感染風險來取得防疫與經濟之間的平衡,政府欣喜之餘,千萬不能將旅遊泡泡作為經濟復甦的萬靈丹。

台灣與帛琉首發旅遊泡泡順利展開,在全球壟罩COVID-19疫情肆虐後的經濟重建之際,這不但是國際觀光復甦的創舉,同時將對其它國家及台灣下一次旅遊泡泡別具意義。

因為台灣防疫有成,許多國家也紛紛將台灣列入開放觀光的優先名單,未來台灣將可能有更多旅遊泡泡的合作對象,甚至進一步放鬆出入境的管制,國際觀光能否再次點亮台灣之光,外界都相當關注。

旅遊泡泡成潮流,但要完全開放國門恐怕還得等等

不過,當前仍是防疫優先為出發點,國家之間的旅遊泡泡仍有相當繁複的限制,以目前的規模來看,短期內對旅遊產業帶來的實質幫助仍是有限,畢竟疫情的變數任誰都沒有把握,許多國家出現的病毒變種情況又有所不同,加上全球疫苗的供給依舊不足以施打,該如何在防疫與經濟之間取得平衡,仍考驗著政府相關配套措施的成效。

放眼當前全球疫情變動,疫情不但沒有完全消弭,且有國家有出現再次淪陷的跡象,疫情起起伏伏正是各國政府傷腦筋的所在,尤其國際旅遊往來截至目前為止仍處於停滯的狀態,對民眾而言,往常的出國旅遊與商務活動都成了奢侈的行為。

政府必須在可控的範圍內循序漸進讓經濟得以復甦,而一對一、團進團出的旅遊泡泡便成了許多國家目前可行的作法。

只是,旅遊泡泡必須搭配著防疫措施,許多限制例如必須施打疫苗、通過核酸檢定及完成隔離天數等要求,其實都讓出國旅遊的意願大幅降低。程度上來,旅遊泡泡的先期目標著重在宣示及測試的意義,短期內對經濟發展的幫助相當有限,畢竟小規模才能有助於疫情的管控,而且也必須端看合作對象的疫情實況,安全無虞成了合作旅遊泡泡的重要前提。

依此來看,要完全開放國門恐怕還要再等一段時日。

台灣防疫受肯定,但有沒有更多泡泡還得端看別國疫情

台灣率先與帛琉展開旅遊泡泡,首發旅遊團順利歸國,這是我國在去年關閉國門後,第一次開放出國旅遊,同時也是全球疫情後,帛琉首次開放外國觀光客。

shutterstock_158056682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這不僅是重要的里程碑,更是觀察後續鬆綁禁令的重要指標,倘若此次前往帛琉旅遊的團員皆無感染症狀,對下一波與其他國家商洽旅遊泡泡將將具實質意義,國人過去喜愛熱衷的旅遊勝地,包括日本、南韓、越南及泰國等國,很可能是下一個泡泡。

不過,縱然我國管制得當,但仍要看其他國家的疫情管控情況,隨著開放力度擴大,該如何確保團進團出不出狀況,避免出現防疫破口,這都考驗著各國政府的能耐與能力。

而且,並非所有國家的疫情都如台灣穩定,例如拉丁美洲地區的疫情近期似無緩和跡象,法國、日本等國家也有疫情再起的狀態,陰晴不定的疫情除了左右政府開放出入境的步伐,也將影響旅遊泡泡的續航力與擴散力,這恐怕也不是台灣一廂情願便可以促成。

先決條件眾多,別把旅遊泡泡當成經濟復甦的萬靈丹

當然,已經有國家推出解除入境管制的規劃。

例如泰國政府提出四階段開放入境的計畫,日本、韓國、新加坡及越南也開始考慮展開旅遊泡泡。各國磨刀霍霍,就是為了在後疫情時期重振觀光榮景。

可以肯定的是,台灣防疫成果也成了這些國家優先開放觀光的合作對象,正面看待,觀光是國家經濟恢復運轉的關鍵,如今台灣疫情有效受控,就成了全球開放國際觀光的學習對象,而千錘百鍊後的旅遊泡泡也將成為典範。

帛琉旅遊泡泡首發團返台  旅客讚台灣民眾很幸福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台灣將放寬邊境管制二階段措施,許多在國外的台灣人及台商都滿心期待,尤其各國疫苗施打人數持續增加,病毒感染機率只要逐步下降,印尼便是可以參考開放的對象。無論如何,如果疫情控制情況保持穩定,那麼國人回國或者是出國,都將不再是奢侈的想像。

不過,猶如前述,當前旅遊泡泡仍必須以防疫為先,必須接受檢測為無症狀且必須自主健康管理,如此高的旅遊成本不是多數民眾可以負擔,政府欣喜之餘,千萬不能將旅遊泡泡作為經濟復甦的萬靈丹。

對台灣觀光產業而言,恢復常態並不是透過幾次旅遊泡泡便能一步到位,反而必須從降低感染風險來取得防疫與經濟之間的平衡,過於躁進無力於經濟永續的發展,更遑論當前仍處在疫情的狀態之下,要達到讓旅遊行業完全復甦的目標,必須要有與疫情和平共處的思維。

旅遊泡泡讓一年多的悶經濟有了喘息的機會,這除了仰賴政府談判有成之外,雙邊邦交關係及美國的協助也發揮作用;如今,日、韓、星、越、泰等國已將台灣列入優先開放名單之中,未來泡泡背後的政治外溢效果,對台灣別具深層意義,值得後續關注。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