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搜救飛行員的空軍救護隊,其機齡與安全性也是必須檢討的對象

負責搜救飛行員的空軍救護隊,其機齡與安全性也是必須檢討的對象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3月22日兩架F-5E戰機擦撞失事,飛官潘穎諄失蹤尚未獲尋,搜尋仍在進行。日前各界聚焦戰機設備老舊及戰訓操演意外,然執行搜救任務的空軍救護隊緊鑼密鼓出勤之際,其本身的搜救能力、設備、機齡與安全性,恐怕也是下一波必須檢討的對象。

文:孫廷禎、許劍虹(均為國會助理)

3月22日兩架F-5E戰機擦撞失事,飛官潘穎諄失蹤尚未獲尋,搜尋仍在進行。日前各界聚焦戰機設備老舊及戰訓操演意外,然執行搜救任務的空軍救護隊緊鑼密鼓出勤之際,其本身的搜救能力、設備、機齡與安全性,恐怕也是下一波必須檢討的對象。

失事當日戰機落海後,空軍救護隊即先後調派UH-60M黑鷹直升機、EC225型及S-70C-6型搜救直升機出動。搜救因其任務獨特、高頻率等特性,自然須有搜救專用設備,但救護隊目前所有執行搜救的黑鷹救護直升機,皆仍未配有「搜救尋向器」等專業搜救裝備,搜救能量及專業度其實並不足。

「搜救尋向器」乃搜救直升機用以定位待救飛機、船艦及人員緊急發報器位置的搜救裝備。舉例而言,F-5E戰機配有信標裝置,事故時會發出求救訊號,如有尋向器,可助判讀定位。未配有尋向器的搜救直升機,僅能仰賴機組人員目視搜索海面,搜救能量相對較低,在執行夜間搜救任務尤有顯著差異。

救護隊的直升機不配有專業搜救設備有其背景,現今救護隊的黑鷹直升機本不是定位來執行搜救任務。2008年,陸軍以「天鳶專案」向美方採購60架UH-60M黑鷹直升機,用以代替服役近40年的運輸特戰用UH-1H機型,並2014年底陸續交機。

然而,因當時空總機型老舊,先將其中15架以公共財方式移撥內政部空勤總隊;2017年時,因空軍汰除救護隊過於老舊的S-70C救難直升機,再撥交15架至空軍救護隊。2019年,空軍也已接收黑鷹直升機為由,撤回籌購新式救護機的計畫,當時軍方指「資源三軍共享」,但明眼人都懂,根本原因仍是預算排擠、不足。

空軍嘉義基地對外開放(3)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慶祝814空軍節,空軍嘉義基地11日對外開放。圖為空軍救護隊S-70C直升機操演「救援吊掛」課目。中央社記者江俊亮攝 107年8月11日

該款黑鷹直升機本非搜救用途,作戰時還回歸陸軍作戰序列,代表作戰設備不能完全照救搜需求改動,簡言之,該款黑鷹僅能算是半台「救護直升機」。這15架黑鷹後來一架於2020年1月不幸墜毀,餘14架則逐漸成為總共擁有20架直升機的空軍救護隊主力,但專業設備不足,卻是個問題。

空軍司令部原計畫將其中5架構改為具備夜間搜救能力的機型,空軍原估需19億6千餘萬元,但美方報價高達33億元,於何處構改也未有共識,最終在110年預算僅編列100萬元做評估報告。去年底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審查時,朝野認為台美商談仍未有譜,決議刪除。事實上,以黑鷹目前的戰備定位,構改恐怕也不太合適。

救護隊仍分別有三架EC-225及S-70C-6型的搜救直升機,EC-225型於馬政府時期成軍,夜間搜索能力強、滯空距離長,其與1998年購入,機齡已逐步踏入尾段的S-70C-6型皆是救護隊的主力搜救機種。據傳此二型直升機也因機齡而有妥善率問題,S-70C-6其中一架甚至已改作備料機,倘持續擔負高頻率的搜救任務,也會有安全性的疑慮。

經洽空軍司令部,搜救前五天,黑鷹、S-70C-6與EC225出動執行搜救任務分別為22、10及2架次,國防部也在立院外委會坦承,確實因設備不足,黑鷹原則上擔任夜間搜救任務,惟無論晝夜,搜救設備不足是否降低了尋得飛官機率,值待探討。空軍一番話也間接證實,救護隊確實存在專業設備不足以及全天候搜救機型雖逐漸老化,卻同時承擔搜救重責的結構性問題。

囿於國際現實,我國籌購武器裝備往往艱辛坎坷,但不可否認地,部分武器裝備汰換政策混亂源於政黨輪替下的政治需求,蔡政府主打「國機國造」而造成F-5E戰機延後汰換即是血淋淋的例子。無論武器裝備是要提升、延壽還是汰換,最怕便是毫無規劃,放任潛在風險擴大。救人得先自保,救護隊面臨專業設備不足、部分機齡老舊的嚴峻挑戰,國防部得正視問題,提出積極性規劃,避免另一批國軍弟兄暴露在高風險中。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