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宛如時空膠囊的西餐廳,帶你回顧「老派約會」的美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或許數十年未曾整修的裝潢如今看來有些陳舊,但當紅酒盛滿玻璃杯、悠揚的樂聲從音響中流瀉,我們可以放慢手邊的動作,假裝回到了那個年代。
文:古家萱
「帶我出門,用老派的方式約我,在我拒絕你兩次之後,第三次我會點頭。不要MSN敲我,不要臉書留言,禁止用What’s App臨時問我等下是否有空。你要打電話給我,問我在三天之後的週末是否有約,是不是可以見面。」
2012年,才女作家李維菁出版了《老派約會之必要》,用長長的句子,歌頌在都市生活中逐漸被忘記的老派時光。
好多年過去,這位終極的浪漫主義者離開了人世,但科技的發展依然沒有停下腳步──從前約會愛去的書局一家接著一家關,能在小小試聽間一人一支耳機聽歌的唱片行也消失無蹤,更遑論查個資料要翻半天的圖書館,以及街角那家瀕臨破產的錄影帶出租店。

少了浪漫故事發生的場景,人們躺在床上看著發光的手機,嘗試在交友軟體上與孤單的陌生人大量交換資訊、頻繁測試默契──今天可以互道晚安,明天就能一起吃飯,後天或許來我家看看?終於,在連戀愛都嫌浪費時間的年代,洋洋灑灑的《老派約會之必要》,成為了一首真正的輓歌。
好險,人們對吃還講究。一張張挑惕的嘴,讓見證了時光遞嬗、看著生澀男女如何變成爸媽的餐廳,在城市的小角落裡安靜地存活下來──或許數十年未曾整修的裝潢如今看來有些陳舊,但當紅酒盛滿玻璃杯、悠揚的樂聲從音響中流瀉,我們可以放慢手邊的動作,假裝回到了那個年代。
#01:沾美西餐廳 Jimmy's Kitchen

創立於1949年,沾美西餐廳座落於仁愛圓環附近,一棟大樓的地下室中。經過坐在一樓梯廳的警衛大哥,沿著鋪上地毯的樓梯往下走去,穿著筆挺襯衫、看來有些年紀的服務人員親切地開門招呼。不同於多數西餐廳鋪上標準的白色桌巾,沾美的所有桌子都以通紅的布巾覆蓋,在溫暖的黃光映照下,氣氛更為熱絡溫馨,絲毫沒有高級餐廳給人的拘束感。
若這是你第一次來到沾美,那必定要嚐嚐讓這家餐廳屹立不搖長達數十年的招牌菜──「鮮鴨肝紐西蘭牛排」。在軟嫩多汁的厚切牛排上,躺著一大塊煎得外酥內軟、焦香軟糯的鴨肝,將兩者一同放入口中,帶著豐富香氣的油脂在口內緩緩漫開,完全沒有內臟令人害怕的腥臊味。

除了排餐外,沾美也提供有自助沙拉吧、餐後甜點、以及可以無限續加的手工奶油麵包,菜單上也有多樣前菜與湯品可以單點,而其中,有著恰到好處的濃稠度、經小火慢煮的經典「法式洋蔥湯」也是眾多老饕一致推薦的必點品項。
#02:波麗路 BOLERO

以作曲家拉威爾的西班牙圓舞曲〈波麗路〉為店名,位於大稻埕附近的波麗路早在日治時期就已開始營業,是台北市資格最老、最經典的西餐廳之一。當時的波麗路以時髦的法國料理和西點聞名,再加上有著頂級的音響設備以及羅曼蒂克的氛圍,是不少富貴人家為子女安排相親活動的所在。
無論是砌滿石頭的浮誇牆面,還是同時擺放有情人雅座與彌勒佛木雕的衝突空間,不同於沾美西餐廳的歐風感,這裡的裝潢與餐點都瀰漫著初西化時的古早台味。
以招牌的「波麗路特餐」為例,沙拉中除生菜外還放上了滷雞翅、肉凍以及紅醬鮑魚丁,前菜的焗烤明蝦要蘸著千島醬吃,而牛排旁則擺上了奶油通心粉。

此外,店內的人氣料理還有燉煮到軟嫩入味的「紅炖牛舌」、搭配台式酸菜的「香烤德國豬腳」,以及用不鏽鋼容器盛裝,還附上肉鬆的「咖哩飯」。或許對於從小吃習慣標準西餐的年輕人來說,波麗路的料理有點難以理解,但這可是讓不少人尋尋覓覓、無法忘懷,他處再也吃不到的時光美味。
#03:總督西餐廳 VICEROY

走在人來人往的東區街頭,五彩燈光刺激著視覺神經,林立的店鋪更是用心打理陳列,企圖抓住路人的眼球。然而,在競爭如此激烈城市中心,你是否曾注意到?就在轉角處的二樓,有家自1979年起就點著大紅招牌燈光、靜靜蹲伏在此的老店,它是總督西餐廳。
沿著陳舊的商辦樓梯往上走,出現的是金色招牌貼得有點歪歪、經典的80年代餐廳空間,多數人大概很難想像,在這匯聚各式新潮品牌的潮流集散地,竟有這麼一間這樣的店,就著繁華的夜景,不間斷播放被遺忘的西洋老歌,數十年如一日,端出香噴噴的牛排料理。

相較於創意滿滿的波麗路,總督的菜色大概可以得到一個中規中矩的評價,無論是排餐還是海鮮吃起來都有一定的水準,而中西合璧的自助吧,大概店內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不同於多數餐廳的自助吧以生菜沙拉為主,總督的吧台區中擺放著滷味、炒麵、甚至貢丸湯等驚奇品項,其中,口感綿密的「芋泥」是其他牛排館吃不到的神秘品項,無論是當前菜、配菜還是飯後甜點都毫無違和。
#04:浪漫一生西餐廳

有人說快樂的時光總是特別短暫,談情說愛如此快樂,當必也常常讓人不小心忘記了時間。然而,若想不受餐廳營業時間限制,將一頓飯吃到天長地久,又或者更任性點,想在全世界熟睡的深夜,享受只屬於兩人的美好時光,24小時營業的浪漫一生西餐廳,或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位於民生東路與吉林路口,佔地廣大的浪漫一生外觀看來相當氣派,若在無意間經過,或許會將其誤認為精華地段的大型連鎖KTV。店內提供的餐點相當多元,除了西餐廳必備的定番排餐外,還有義大利麵、炒飯、河粉、粥品等,因為24小時營業的關係,甚至還有販售西式早餐,基本上可以滿足各種各樣的口味。

雖然在網路上的評價有褒有貶,對餐點的看法也相當兩極,但若想在深夜找處能慢慢吃飯、好好聊天的所在,這家開業數十年的西餐廳,也算是個能開開眼界、大膽挑戰的好去處。
#05:亞里士餐廳 Alice Steak House

創立於1970年,長安東路上的亞里士餐廳與沾美一樣藏身於地下空間之中。雖說如此,但一旁挖空的天井仍有陽光灑落,窗外悉心照料的植栽生意盎然,頗有世外桃源的味道。而當夜色降臨,服務生會逐一燃起桌上的蠟燭,在搖曳的光線下,暗紅色地毯、墨綠桌布、以及沈穩的大理石牆面,也隱隱泛起了一種低調的高級感。
Tags: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