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38號樹洞」性騷擾信件展:鄭家純這種跳脫框架的存在,成了保守派的眼中釘

【展覽】「38號樹洞」性騷擾信件展:鄭家純這種跳脫框架的存在,成了保守派的眼中釘
Photo Credit: 鄭家純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鄭家純的存在讓很多帶有「傳統思維」的人看不順眼,他們覺得鄭家純威脅到既有秩序,無法簡單歸納。偏偏她又沒幹什麼作奸犯科的事,所以只能放大她講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試圖打垮這樣的異類。

網友的砲火

藝人「雞排妹」鄭家純,過年前發生「尾牙性騷擾事件」,指名尾牙公司老闆與台語歌王翁立友對她進行性騷擾,讓她受到傷害。此事成為熱門話題,延燒一時。

當時,鄭家純以一己之力大戰媒體與翁立友,激勵了許多性騷擾受害者。他們紛紛私訊鄭家純,傾訴個人的創傷經驗。鄭家純覺得這些來信應該被好好處理,經友人介紹,她於2月7日與作家房慧真、胡淑雯見面。討論後決定舉辦「38號樹洞」性騷擾信件展,並開始收件,在一個月內企劃策展,於3月27日在台北市中山區開幕,預計一路展至4月15日。

原本「尾牙事件」的討論潮已過,但慕名前來的民眾,發現展場內有一封信件,疑似「南投警察兒性侵案」的受害者投書,公布後隨即在網路延燒。台灣政府旗下附屬基金會iWIN透過南投縣政府向受害女學生查證,確認這篇投書是「冒名、虛構」,並取得當事女學生同意,發出澄清聲明。這個爭議也登上媒體,成為3月底的熱門新聞。

媒體私訊鄭家純臉書粉專,也向鄭家純經紀人聯繫,得到「已讀不回」的結果,照樣寫成新聞。而鄭家純的反應也點燃鄉民怒火。鄉民紛紛出征鄭家純粉專,對「假投書」大力撻伐,並提出陰謀論,質疑鄭家純在炒新聞,為選舉鋪路。

連辦個信件展都可成為焦點,鄭家純無疑已成為台灣媒體聲量的代表人物。從「尾牙性騷擾事件」的風波,到「南投女學生假投書事件」,以至於「選舉陰謀論」。所有的攻擊都來自於對鄭家純的「道德批判」。主論述是:「為了炒作」,然後抓她的言行來攻擊。

鄭家純的反應是用幾句話向酸民宣戰,相約在展場見面:「我一人出資,不收門票,沒有任何協辦,更沒有強迫任何人來看展,如果誰覺得我欠你,那就當面聊吧。」結果無人應戰。她認為這些酸民「全都是俗辣,只一剎的花火,你所有承諾,全部都太脆弱。」

這種回話當然更增添鄉民怒火,留言蜂擁而至,PTT等網路論壇內也跟著大加撻伐。而在眾多的砲火聲中,聲援、支持鄭家純的聲音也不小。其中有長期以來欣賞她「敢言直行」風格的粉絲,也不少是原本對她不了解卻被感動的路人。鄭家純在社會議題上的渲染力,可說不輸給主流政治人物,隱隱有參選前的柯文哲的輿論聚焦力。而她的形象卻長期違反「社會對於女性的期待」,也因此讓「38號樹洞」性騷擾信件展產生了爭議。

爭議從辦展動機、辦展效果,到社會效應等,有不少地方可切入一談。本想說,正反雙方都談了不少,資料應該好找。但鄭家純除了約酸民現場battle外,沒有談信件展的細節,媒體也只顧著報爭議。想了想,還是撥電話問鄭家純。她很直接的給了答案。

117336549_2992385364217660_4632484135177
Photo Credit: 鄭家純

真實與虛構

信件展的爭議在「南投女學生的假投書」上。「38號樹洞」展出百餘封信件,內容是許多性騷擾、性侵害受害者的證詞,有電腦打字,也有親筆書寫,都隱去可供辨識的個資(包括加害者姓名)。在倫理上,主辦方(鄭家純)自認做到了該做的事。

據鄭家純表示,來的信件除了不符合規格(例如寄來論述)、因故必須保護當事人(內容完全保密),或明顯來亂的(有人寄來喜帖),她都不做篩選。因為寄信比網路訊息來得慎重,這個動作本來就是一個檻。願意來信的人,鄭家純都視為對她的信任,她也選擇相信對方。如果懷疑信件都是創作,都是假的,那這個展就不用辦了。

但這也涉及到倫理問題。如果是藝術展,內容物只要產生效果,能撼動人心,真實與虛構的界線並不重要。(當然,所有紀錄或書寫必然經過紀錄者的再造,並非百分百的真實。)問信件是否細節為真,又會回到口述歷史或自傳書寫的歷史命題:「經過『記憶』編纂的文字,是否真實?」這是爭論許久的議題,鄭家純無意申辯什麼。

但已明知其中一封書信是「偽託」,何以不將其撤下?鄭家純說:「就一個論點:那些信件就算是虛構,怎麼能保證沒有發生過?」

這樣講當然很危險,但鄭家純考慮的是「信任」。性騷擾、性侵受害者要克服傷痛,將隱藏許久的內在傷痛,展露到公眾面前,需要經過多少掙扎與勇氣?150多封來信,除了選擇全都相信之外,還能怎麼處理?對鄭家純來說,首要的任務,是善待來信的受害者們。所以她不質疑信件的真假。此外也沒多說什麼。

而她那句話,懂的人自然就懂,也不用多問。道理很簡單,即使南投那篇是創作,案件細節在媒體與網路,早就鉅細靡遺的刊登出來,少的是受害者心情。而台灣電影《無聲》改編自真人真事,經過劇作家之手,將受害者情境轉化為影視作品。除了心境可能虛構,發生的事都是現實。重點是將這些事傳達給大眾知道。南投女學生家長是否為了錢和解,可能是想像,但同樣拿錢封口的事,在台灣過去發生太多,歷歷在目。甚至說這樣的案例是個典型,而且十分常見。一些書信裡就有加害者用錢消災的例子。

辦展爭議

「鄭家純惹完翁立友後,幹嘛又沒事找事,辦一個性騷擾信件展?一定有目的!」這是蠻多鄉民的質疑點。認定鄭家純拿性騷擾做文章,是要搶奪「#MeToo」運動的發言權。其次當然就是拿議題炒作,為日後參選鋪路。也因此,鄭家純對媒體劈頭就說:她現在沒有要選。所以書信展她除了請兩位作家協助之外,不募款,不跟任何團體合作,不找贊助,主辦就是鄭家純。就她一個人辦,短短一個半月內就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