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團被控「二選一」壟斷,中國政府裁罰790億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4月10日公告,阿里巴巴集團因在中國境內網路零售平台服務市場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10日遭裁罰人民幣182.28億元(約合新台幣790.8億元)。
(中央社)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4月10日公告,阿里巴巴集團因在中國境內網路零售平台服務市場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10日遭裁罰人民幣182.28億元(約合新台幣790.8億元)。
公告表示,經調查,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自2015年以來,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對平台內商家提出『二選一』要求,禁止平台內商家在其他競爭性平台開店或參加促銷活動。」
公告又說,阿里巴巴藉助市場力量、平台規則和數據、演算法等技術手段,採取多種獎懲措施保障「二選一」要求執行,維持、增強自身市場力量,獲取不正當競爭優勢。
公告指出,阿里巴巴集團排除、限制了中國境內網路零售平台服務市場的競爭,妨礙商品服務和資源要素自由流通,影響平台經濟創新發展,侵害平台內商家合法權益,損害消費者利益,已構成違反《反壟斷法》。
公告表示,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根據《反壟斷法》相關規定,綜合考慮阿里巴巴集團違法行為的性質、程度和持續時間等因素,今天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阿里巴巴集團停止違法行為,並處以其2019年中國境內銷售額4557.12億元4%的罰款,計182.28億元。
公告也提到,同時,按照《行政處罰法》向阿里巴巴集團發出〈行政指導書〉,要求其根據「嚴格落實平台企業主體責任、加強內控合規管理、維護公平競爭、保護平台內商家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方面」進行全面整改,並連續3年向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提交「自查合規報告」。
公告顯示,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去年12月依據《反壟斷法》成立專案組,對阿里巴巴集團在中國境內網路零售平台服務市場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立案調查。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持股的螞蟻科技集團去年11月原定在上海、香港掛牌上市。但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卻在前3天遭中國人民銀行(央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監管約談,迫使上市計畫宣告暫緩。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去年9月展開反不正當競爭法執法檢查,並於同年底聽取審議相關報告。其中關於「二選一」壟斷的定義,指的是網路平台「利用優勢地位和商家對其的依賴性,採取不正當手段強迫中小商家進行『二選一』」。
對於裁罰金額的認定,中國《經濟日報》報導,根據《反壟斷法》規定,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處以上一年度銷售額1%-10%的罰款。阿里巴巴集團「二選一」行為從2015年開始,涉及面廣,持續時間較長。4%的罰款比例較為適中,既體現了依法依規和過罰相當的原則,也體現了支持平台經濟發展的政策目標。
為何會在這個時間點裁罰阿里巴巴?
針對阿里巴巴這項從2015年就開始的行為,中國官方選在今年裁罰的原因,《人民日報》報導,去年底召開的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近日召開的中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也強調「促進公平競爭,反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中國監管部門落實中央精神,一手完善規則,推動《反壟斷法》加快修訂,發佈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一手嚴格規範執法,查處多起互聯網領域壟斷案件。
不過也有另一種看法,認為是馬雲去年批評中國金融體系觸怒中共當局。《蘋果日報》報導,馬雲在去年10月24日出席上海外灘金融峰會時,曾公開批評中國金融「不成體系、沒有系統」,銀行停留在「當舖思維」,抵押貸款害了很多企業家。
此後螞蟻集團上巿前夕,中國中證監發公告,指人民銀行、中銀保監、中證監、外滙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而螞蟻集團在滬港上巿的計劃,臨時被喊停。接著在去年12月與今年3月,中國政府兩度以阿里巴巴股權交易沒有依法申報為由,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
《彭博社》也在上個月報導,中國政府打算施壓阿里巴巴集團,出售他們在《南華早報》所持有的股份。
目前阿里巴巴與馬雲還遇到哪些麻煩?
《金融時報》報導,馬雲2015年在家鄉杭州所創立,原本期許能運作300年的「湖畔大學」,在今年3月也因為中共的施壓暫時停止招生。這項行動表明中國政府對馬雲利益的打擊正擴大到商業範圍之外,涵蓋他通過自身影響力所進行的其他活動。
此外《中央社》報導,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官方微博「安居北京」9日公告,近期對房源資訊日漸增多的阿里巴巴旗下二手交易平台「閒魚」進行執法檢查,發現涉嫌存在發布轉租保障房(中低收入戶限定)等違規租賃資訊、允許未取得備案經紀機構和未取得從業人員訊息卡的仲介發布房源資訊等問題。
公告稱,北京市住建委對「閒魚」進行約談,強調平台對房源資訊發布主體的監管責任,要求其立即整改,切實履行資訊審核義務。
新聞來源:
- 中國反壟斷開鍘 罰阿里巴巴790億元(中央社)
- 加強反壟斷監管 促進平台經濟在規範中發展(中國經濟日報)
- 推動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人民日報)
- 馬雲公開批評中國金融體系後 阿里巴巴集團遭連環追殺(蘋果日報)
- China Presses Alibaba to Sell Media Assets, Including SCMP(彭博社)
- Beijing forces elite Jack Ma academy to halt new enrolments(金融時報)
- 北京加強租屋市場監管 阿里巴巴旗下平台遭約談(中央社)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Chatbot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