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零距離科學:人類腦袋能抵抗零食的誘惑嗎?

零距離科學:人類腦袋能抵抗零食的誘惑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零食,既讓我們吃得很開心,也讓我們自以為只吃了一點點東西,肚子還有很多空間。

文:吳家亮(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基礎課程講師)
圖:香港電台

工時長、食無定時,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常態。我們面對著忙碌的工作,早出晚歸,許多時候三餐都在外頭解決,甚至是一餐當三餐,其他時間就吃零食充饑。同時,我們的身體響起警號,三高、中央肥胖等問題屢見不鮮。最新一集的《零距離科學》,正要帶領我們從科學探究的角度,理解我們日常的飲食習慣會對身體造成甚麼影響。

Food_1
科學家指,低卡或低脂飲食未必代表健康,而營養標籤往往未必可信,大量所謂低脂食品都經過高度加工,加入大量化合物。到底要吃甚麼才為止健康呢?

零食當正餐?

有些人一天裏就是不斷吃零食,餅乾、薯片、朱古力、杯麵、糖果無限輪迴。這些零食,既讓我們吃得很開心,也讓我們自以為只吃了一點點東西,肚子還有很多空間。

有科學家做了一個有趣的對照實驗,他們把參與者分為兩組:一組讓他們坐下來,給他們刀叉,再用碟送上一盤意粉,請他們享用這份正餐;另一組則讓他們站著,用膠盒送上同等份量的意粉,請他們享用這點「零食」。結果顯示,「零食」組吃的意粉份量比「正餐」組顯著地多。當你把一些食物視作零食,便會不自覺地吃多了。

Food_9
當人把食物視作零食,便會不自覺地吃多了。

接著,研究人員給參與者另一個任務,請他們為三盤小食評分,看看哪盤味道較佳。其實,這是一個小騙局。研究人員要知道的是他們會在吃意粉後吃多少零食。結果讓人相當驚訝,本已多吃意粉的「零食」組再次問鼎冠軍!當你以為只吃了一點零食,便會認為再吃多一點也沒甚麼大不了⋯⋯

Food_10
把意粉視作「零食」的組別在之後的測試中繼續大快朵頤。

叮叮食物?

有些人會說:「我沒有零食當正餐,我只是喜歡吃氣炸雞塊、薯條,吃微波薄餅、飯盒,喝汽水、濃縮果汁⋯⋯」這些美食,讓人不能自已,欲罷不能。有人會認為,只要把卡路里算清楚,吃這些高度加工食物(Ultra-processed food)也沒甚麼所謂。

Food_11
現代人的生活充斥著高度加工食物。

當然,這些食物很具吸引力(否則也賣不了錢⋯⋯),但是,我們的腦子也有能力抵抗誘惑。有科學家曾進行研究,向參與者展示食物的相片(例如是高度加工的炸雞塊、較健康的燒雞),並以磁力共振看看他們的腦部反應。當一群過重參與者吃了半年健康食物後,他們對健康食物的好感明顯增加,對加工食物的好感則明顯下降。因此,我們的腦部可以被調節,對高度加工食品不是真的欲罷不能。

Food_12
當一群過重參與者吃了半年健康食物後,他們對健康食物的好感明顯增加,對加工食物的好感則明顯下降。

此外,有研究人員把參與者分成兩組,兩組的餐單基本相同,唯一的分別是:一組的原材料是全麥意粉、全麥麵包和糙米飯;另一組則是精製意粉、白麵包和白飯。經過六星期的測試,研究人員發現,前者比後者每天少吸收100卡路里。高度加工食物正是由精製的原材料製成,缺少了天然食物的纖維,不用怎麼消化,營養極易吸收。天然食物的部分營養則沒被消化和吸收,隨糞便排出體外。正所謂「小數怕長計」,經年累月吃高度加工食物多半會讓人漸漸胖起來。

史丹福大學的一個大型研究也顯示,無論吃高碳水化合物食物,還是吃高脂肪食物,只要吃得健康、天然,避免高度加工食品,兩組人在一年後都能成功減磅。

「無飯」夫婦?

又有些人會說:「我們沒吃微波爐食物,只是每天在餐廳吃,或是買外賣回家吃⋯⋯」餐廳的食物未必是高度加工,但大多熱量相當驚人。

有美國科學家從餐廳買了香橙雞回實驗室,把餸菜製備後以炸彈熱量計(Bomb calorimeter)分析,發現每碟香橙雞竟含1780卡路里,接近一個成年女士一天所需。一份自稱460卡路里的墨西哥捲餅實際竟含1370卡路里,足足多了兩倍!

Food_13
炸彈熱量計讓科學家準確得出食物所含的熱量。

因此,最佳的做法是自己煮飯。可惜,現實情況是大家不懂煮,也沒時間、沒精力煮。即使是相對悠閒的加拿大,也只有大約五分一人會經常煮食。但是,正所謂「辛苦得來志在食」,我們應該把吃進口裏的食物質素提升,盡量少吃高度加工的食物,多以天然食材煮食,沒時間買餸和預備也可以選擇坊間的餸菜包,盼望大家都能過一個健康人生!

《零距離科學》(節目網站)集合世界各地有趣的科學紀錄片,網羅與大眾息息相關的科學資訊,啟發觀眾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節目逢星期五晚9時30分在港台電視31播映。本集於4月16日播出。港台網站及流動程式RTHK Screen視像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