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工作,如果可以,不上班的工作更好》:跨越失敗很棒,但有時候放棄也沒關係

《我喜歡工作,如果可以,不上班的工作更好》:跨越失敗很棒,但有時候放棄也沒關係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劇《我要準時下班》讓我了解,如果從身邊愛著自己的人的角度出發,看著深愛的人因勞累而倒下,是多讓人擔心、多令人感到不值的一件事。

高中以前,麥蒂一直能在運動、學業、朋友之間保持平衡,她用運動紓解念書的壓力,和朋友出遊放鬆之後,又能有念書的動力,這是個正向循環。但上大學之後,循環一段一段崩解,運動不但不能紓解壓力,還反而帶來壓力,她難以對朋友訴苦,因為她已經過著大家夢想中的生活,朋友不太能了解這有什麼苦(就連麥蒂也不懂自己為何無法感到快樂),這些干擾因素,讓她要維持學業成績比以前更困難,雖然她無論跑步還是學業都維持著近乎完美的成績,但已撐得無比辛苦。

當麥蒂生活各方面都出了問題,她首先提出的解決方式是:認為自己時間管理不夠好,所以更嚴格規畫練習運動、讀書、和朋友出遊的時間,或許她以為只要投入更多就能解決這一切。直到她開始害怕下一次練習。

回想自己,也曾經因為把時間都投入工作,導致健康、心理漸漸崩壞。在失去工作熱情時,第一個嘗試也是時間管理,我嘗試用更高效率把工作完成,才有時間休息和玩樂,直到有一天我發現一切已燃燒殆盡,曾經愛上的工作現在只讓我厭煩。

為什麼不懂得「減少,而非增加」的解決法呢?

運動員最講求毅力與克服心魔,頂尖運動員面對的壓力尤其巨大,「我們聽過很多靠著堅定的毅力,最後終於成功的例子,放棄,通常是錯誤的選項。幾乎每一位教練都曾與不想再比賽的大學運動員面對面。一般來說,退隊的確是這些年輕人需要的;但更常有的是,如果他們能撐過這艱苦的第一關,之後會變得更強,然後曾經想放棄的想法就會被拋到九霄雲外。學生最後甚至會感激教練的慧眼,引領他們堅定地達成目標。」《麥蒂為何而跑》說道。

然而,「教練是如何知道哪個運動員該放棄?哪個該努力讓他留下來呢?其實他們不知道,也無法確定,無從保證,只能盡力而為。在過渡期給予支持,幫助他們適應新環境。」

沒人能確定堅持到什麼程度,放棄才正確;或許,從來沒有任何放棄的決定是「正確的」,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中途離開,給自己休息恢復的時間,甚至選擇放棄拚搏也沒有關係。

曾在工作中燃燒殆盡而辭職,慢慢努力試著重新喜歡工作,八年後的今天,我十分慶幸當年離開的自己,雖然一度放棄,但至少保留可以創造的未來,現在過得還不錯。跨越失敗很棒,但有時候,放棄也沒有關係,放棄之後,還有世界在等你。

獻給所有失敗者。也獻給我自己。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我喜歡工作,如果可以,不上班的工作更好:以舒服生活為宗旨,在變動的世界,奪回自己的工作選擇權!》,悅知文化出版
作者:劉揚銘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擱淺時代下,探索全新的工作模式——
你如何生活決定了你將如何從容工作。

是你想要的生活風格,決定了你的工作模式。
理想的生活是好好工作也認真休息,與時間和金錢保持友善的關係,
如果還能擁有一起創造未來的夥伴,這樣的人生豈不太棒?

生活是由工作與休息、金錢與時間、同伴與未來所構成,缺一不可。每個人的調配比例不盡相同,假使你對現在的一切感到失望,不如就從本書重拾熱情。

大疫時代的變動,「工作」有了嶄新的定義!上班不再八小時,地點不僅限於公司,同事、客戶都可以在網路上相見……好像成為自由工作者還不錯?

身為資深自由工作者,作者詳實記錄離開職場不上班,到重拾喜愛的工作,透過無數次的抉擇,才有了現在的理想生活。

每個選項,都是眾多可能的一種,我的選擇不見得最好,只是把需要的取捨如實寫出,逐漸構成獨特的工作與生活面貌。——劉揚銘。

本書特色

1:重量級與談人,暢談工作與人生交織的細節

工作與休息|VS. 何飛鵬
——最好的工作者,要懂得何時能拒絕老闆要求。

時間與金錢|VS. 林旻毅、股癌
——關於財富自由的意見激盪。

同伴與未來|VS. 陳又津
——沒有同事的我們如何找到歸屬感。

2:針對「工作與休息、時間與金錢、同伴與未來」,陪伴你面對工作帶來的難題

  • 找回支配人生的權利:透過接案提升實力,而自律往往是成功的關鍵。
  • 把妥善休息列入行程:每天記錄工作、休息的時間,並且隨時檢視及調整。
  • 時間的取捨練習:像是整理房間的取捨,先確認丟棄不再需要的東西。
  • 分類工作,進而選擇:「金錢」是存活的必備燃料,「有趣」則能拓展未來的廣度。
  • 藉由合作觸及新領域:每個工作成果,都是無形的名片,永續創作,才能讓自由工作更長久。
  • 焦慮、不安,有時是向上的力量:不過度安逸,持續性的焦慮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getImage-2
Photo Credit: 悅知文化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