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神山再攀頂?台積電法說會,市場關切美國建廠時程、蘋果供應鏈是否「晶片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隨著台積電將於本周四舉行法說會,投資人近期必須關注以下重點,除了資本資出、成長目標外,對美國廠的建置進度時程、蘋果新品對於晶片荒的影響,成為市場首要矚目焦點。
台積電將於本周四(15日)舉行法說會,美國建廠時程及蘋果供應鏈是否斷鏈成為關鍵。日前,董事長劉德音親自與會白宮半導體視訊峰會,會後表示在美國政府跨黨派合作下,將於亞利桑那州周鳳凰城興建的5奈米先進晶圓廠,這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國外直接投資案。蘋果公司今(14)日發出邀請函宣布,將於台灣時間21日凌晨1時,舉辦線上發表會,外界預期可能推出新款IPad以及全新配件AirTag。市場關注除關注「資本支出」外,對美國廠興建進度以及蘋果新品使晶片缺貨雪上加霜。
半導體高峰會 總統拜登:「成為全球晶片業領導者」
《經濟日報》指出,拜登強調維持領先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重要性,由於中國持續投入「半導體」和「電池」領域,美國也將加緊腳步跟上,以利維持在全球半導體業的領先地位。拜登宣讀參、眾兩院議員共六十餘位的支持聯名信函,表示大力支持提案,預計將投入500億美元投資半導體研發與製造。
白宮公布會議摘要表示,與會者皆強調半導體供應鏈的「透明度」。為了緩解後疫情汽車產業的挑戰,應改善供應鏈預測方式,一方面鼓勵企業在美國在地製造晶片,避免喪失半導體領先地位外,也擔心重蹈「晶片荒」的覆轍,未來晶片供應中「可取得」多少,及「何時能」的這些生產細節,特別受到美國重視。
美國在半導體高峰會給出明確的訊息,強力扶植美國半導體及在地設計、製造,藉以對抗中國崛起,會議中台積電則表態支持美國晶片業發展,將於亞利桑那州周鳳凰城興建的5奈米先進晶圓廠,這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國外直接投資案。
日前,汽車創新聯盟本月初警告,全球晶片短缺可能導致汽車組裝量短少百萬輛,要求美國政府提供相關幫助。美國商務部回應,擬議法案中應撥出部分資金、擴大美國半導體生產,以滿足汽車產業的需求。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回應,汽車創新聯盟與美國政府,期望在未來六至九個月內,自家工廠開始生產晶片,幫助緩解美國的車用晶片短缺困境,並已開始與主要供應商接洽。
其實,在高峰會前基辛格強調,全球晶片製造集中於亞洲,又以台灣與韓國包辦達七成以上產能,而台積電控制多達54%的過半市占,這樣情況對全球企業都不是樂觀的情形,強調美國應該要拿回全球「三分之一」的晶片產能,且研發、設計、生產技術以及供給鏈的產權與智慧財產權都應該要由美國主導,才能重拾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
事實上,英特爾早已加重發展力道,三月初宣布砸下約5700億新台幣,建立新的半導體工廠,並打算增加代工業務,未來設計、製造及代工將一手包。
面對中美對抗的架構下,半導體成為科技戰的關鍵,而美國為了防範中國崛起,美國在地製造逐漸成為趨勢,而在亞洲的半導體產業,也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蘋果新品上市 市場將面臨更「缺晶片」的窘境?
《鉅亨網》報導指出,蘋果代工大廠富士康表示全球晶片短缺問題延燒,預計出貨量將減少10%,情況將持續到明年第二季。富士康負責iPhone機型的大部分組裝。富士康聲明雖無具體談到蘋果,但市場判斷富士康勢必會受到全球晶片荒的影響。
這波晶片短缺起因是因新冠疫情刺激宅經濟爆發,帶動需求大增導致供應鏈出現問題,再加上美國德州意外的暴風雪氣候,使得當地許多半導體工廠關閉,讓整個晶片供需失衡的情況更加嚴重。
在疫情期間,民眾購買用於家庭生活、辦公的設備的需求激增,但半導體產能沒有跟上這波需求,即便晶片製造商已經在產能滿載下運轉。
同時由於晶片生產數量有限,晶片製造商將重點放在智慧手機和遊戲機等高階晶片上,反而減少生產更便宜、利潤更低的汽車等日常設備晶片,才導致這波缺晶片的問題從汽車業開始延燒。
《科技新報》引述《日經亞洲》報導雖某些關鍵零組件出現供應緊縮現象,但是就目前為止,蘋果的主力產品iPhone生產,尚未受供料短缺影響,對消費者產品目前沒有出現問題。值得留意的是,因部分晶片和顯示器、面板零組件短缺,部分MacBook、iPad 可能已被推遲,使得部分訂單從上半年挪移到下半年。
隨著台積電將於本周四舉行法說會,投資人近期必須關注以下重點,除了資本資出、成長目標外,對美國廠的建置進度時程、蘋果新品對於晶片荒的影響,成為市場首要矚目焦點。
雖不斷有雜音出現,台積電後市仍持續看好。里昂證券分析師侯明孝指出,台灣晶片製造商領先全球,美國科技企業要降低對台廠依賴尚有難度,外資圈也特別看好,今年半導體熱潮,也預期現金股利將上看歷史新高。
延伸閱讀:
- 全球車用晶片荒「Taiwan can help」,台積電、聯電等龍頭廠商同意「提高產能」
- 「數位人民幣」挑戰美元地位?美中貿易戰吹起「金融科技戰」號角
- 美股正邁向「史詩級泡沫」?進退間應借鏡墨基爾的穩健投資哲學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翁世航
最新發展:
-
英特爾宣布為高通、亞馬遜代工高階晶片,為何敢發下豪語「4年內追上台積電」? 2年前
-
英特爾法說會:營收與EPS優於市場預期,格羅方德併購案「不排除任何可能」 2年前
-
全球化專業分工不再,英特爾將設立「晶圓代工廠」,劍指台積電 2年前
-
日本補助台積電設研發中心,研究機構:若各國走向「自給自足」,晶片將漲價35~65% 2年前
-
晶圓大戰白熱化:傳與三星合組「台韓聯盟」力抗台積電,聯電股價創20年新高 2年前
-
市場泡沫疑慮:缺料造成產業「重複下單」?童子賢:如果到了最尾段真的要擔心 2年前
-
張忠謀退休後首度公開演講:台灣「難」再有一座護國神山 ,三星是未來強勁敵人 2年前
-
台企收購狂潮:電動車、5G「錢景」好,台泥豪擲44.7億進軍歐洲儲能市場 2年前
-
鋼鐵股漲勢一飛沖天!國際鋼價不斷走升,現在還能不能上車? 2年前
-
美再制裁!「多晶矽」若成為下一個新疆棉,全球太陽能產業恐斷鏈 2年前
-
傳Apple Car與LG合作,鴻海這次吃不到蘋果?業界駁斥韓媒臆測可能失準 2年前
-
台積電南科廠停電損失逾10億,經濟部次長:不要把跳電都說成缺電 2年前
-
KY股連環爆!世芯跌跌不休,股民憂「康友案翻版」股票變壁紙 2年前
Tags: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