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與養生之間》:道家為何要人於無念、無想處去尋求真心,於淡泊中尋求真理?

《靜坐與養生之間》:道家為何要人於無念、無想處去尋求真心,於淡泊中尋求真理?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李清雲在過去自己也曾表示過,他之所以很少生病,主要是來自於他長年累月都在行使氣功導引,他極注重體內的陰陽要調和,還有終生不食動物的肉。

文:王薀

澄心養性知足常樂

養生這門學問從古至今,從帝王至庶人幾乎都是畢生中所追求的,特別是歷代的皇帝,為了要擁有千年兆載的江山更是希望能夠長生不老,但是從古至今數千年間稍作統計,幾百個帝王中為何壽命超過八十歲的差不多五人,理由都是出在於方法不妥當,而且簡直用怪謬荒誕還不足以形容。

如最為人熟知的便是秦始皇,聽從下面人的擺布迷信至極,還自稱是「真人」,為了要求得不死之方和仙草,用皇權要京城周邊近三百座的一切宮殿都要連橫交錯地銜接成為一條大通道,所有一切的布置任何人都不可以任意碰觸,如果有人洩漏了他煉丹的行蹤,那人便得用死來賠償,因此為了他要延長壽命,數年間賠進了不少的無辜生命,就連他最信任的徐福,為了要尋找仙藥不曉得花了多少的人力和財力。徐福因為害怕秦始皇對他追究,於是就編了謊話說是要到蓬萊仙山尋找不死的仙方,秦始皇還特地指派了三千童男童女一起搭乘當年秦國最豪華的船,結果這一出海,徐福再也沒有回到秦國來,原來他偷偷地逃往東瀛,後來就在人間蒸發。

如果各位有跟著旅行團去日本旅遊觀光,便可以看到日本人對徐福的恭敬與崇拜,因為日本為了紀念徐福,許許多多日本神社都供奉著徐福的塑像,據說日本天皇這個稱謂也是源自於對徐福的尊稱。實際上,如果要講到古代對養生藥草真正有研究的人,相信所有的醫學家都會推舉岐伯做為代表性的人物,神話中也有提到他為了幫黃帝尋找養生之藥,還特地用了十二隻白鹿直奔蓬萊仙山,去叩尋不死之方。黃帝極為信任岐伯,經常問藥引於岐伯,久而久之,黃帝便也熟識了醫理和藥草,目前流傳於後世最著名的醫典便是《黃帝內經》,一切後代所有的醫學著作和原理無一不是源自於這部醫典。

養生藥膳原本都是好事,但如果違背了藥理超出了人體負荷的範圍,那仙藥也變成了毒藥,這在往後的道教醫學發展中便曾發生過許多,由於對藥物的掌握並非真正的通達,於是許多道士為了要取得皇帝對他的青睞和信任,便大量地製作丹藥,結果真正有效的微乎其微,甚至於把皇帝都搞到一命嗚呼。到了漢朝,皇帝雖然也接觸到仙丹,但運氣好的似乎只有漢武帝一人而已,但如果有讀過漢史,仔細研究漢武帝這個人,你便會發現他是歷朝皇帝中最喜歡動的皇帝,幾乎是閒不住的,一有空閒不是打獵,便是射箭,要不便是騎馬百里奔馳,若還不過癮便遛狗、踢球。

好了,這就是問題所在,這才是重點,以現在的醫學觀點來看,你吃再多的補品或維他命,如果長時間坐臥不事勞動,這些藥物囤積在體內也是會變成毒藥,尤其是對肝、腎的負荷,若是排泄不出,幾年下來身體便會有大問題。所以,注意再去了解,雍正皇帝雖然精通儒、釋、道三家,也懂丹方,可是他的壽命不超過一甲子,原因何在?日理萬機,睡眠短缺,勞心傷神,再加上大量的鉛跟汞囤積體內,哪有不死的道理,所以養生不能單靠藥補或丹方,而是必須勞動身軀導引化氣,方對色身有所補助,最重要的不單單是導引練氣,陰陽如果沒有調和,甚至於縱慾過度也會導致壽命短促。

過去的皇帝宮闈縱慾過度,三宮六院,夜夜春宵,如若再吃大補之丸必成殘害,難怪帝王無長壽之理。再進一步研究,所有帝王中真正懂得養生之道的似乎只有十全老人乾隆活到了近九十歲,並且還可以耳聰目明,原來他日常生活中除了飲食有節,再忙都會安排時間活絡筋骨,並且有專門的御醫配合節氣時令,幫他做適當的溫補。

再來,了解了他的活動功法,原來和道家中人天天都在做的八段錦、長生沐浴功法相去不遠,乾隆他自律甚謹,他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四個重點,吃東西的時候絕對不講話,躺在床上時絕對不說話,喝酒絕對不能到醉,不可以沉迷於女色,事實上依現代的科學和醫學來看,人類如果懂得養生,要活到百歲應該不是件太困難的事,現代人的生活條件比起早期先民的物資、衛生、營養實在是好得太多。

因此過去道家的人物中為什麼他們可以住世於百千年前醫藥和膳食選擇沒有那麼多樣化的時間裡,有的還可以活超過百歲?例如近代最著名的奇人李清雲道長便是一個例子,到如今他過世實際上是多少歲仍然是一個謎,留下來的資料只知道他是生長在四川的一位道長,並且對於中國醫術及民俗草藥都有極精湛的修為,有人說如果從清朝的乾隆元年是他的生年算起的話,那象徵著他到離開時的年紀應該足足活到了一百九十七歲,這在歷史上是非常稀有的事情……。

提到李清雲道長他一生中的傳奇與神秘的色彩,迄今為止並不是只有中國人覺得稀奇,連國外也有許多的雜誌和報導都專門地研究過他,也介紹過他。他一生中嚐盡百草無數,或許在他採集和研究過程中,體會出了大地之母所孕育出來的奇珍異草,或許對人的健康與長壽有著不可思議的奧秘,許多國外著名的傳記類學者,曾經對李清雲做過研究和專題報導,根據他們的所得結論,認為他之所以可以長久住世,原因來自於永遠都保持一顆不老的心和正面平和的思想。

李清雲在過去自己也曾表示過,他之所以很少生病,主要是來自於他長年累月都在行使氣功導引,他極注重體內的陰陽要調和,還有終生不食動物的肉。根據李清雲曾經對他太極拳的弟子們提到,他在年輕的時候就極注重養生,對長生不老的追求有一股狂熱,所以他四處尋求不老之術,後來讀到了過去一位養生大師圃翁的資料,從裡面吸取到不少關於如何養生的技巧。經過他長時間修習的結果,他認為人的一生,如果可以注意到處事不需過度地注重小細節、吹毛求疵,要難得糊塗、大而化之,儘可能做到豁達大觀,逢事要從容無礙、清閒適可,需要休息的時候便要休息,絕對不要勉強自己做超過負荷自己腦力、體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