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廢除「國家行政學院」,是為了改革菁英政治,還是選舉考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馬克宏為了扭轉政府菁英治國的形象,日前宣布廢除法國菁英主義代表學校之一的國家行政學院,揭開高等文官教育體系改革的序幕。但除了讓高級文官「預備生」的社經地位更加多元化,或許促使公眾對選賢與能制度的反思才是更重要的。
當人民指責政府施政不夠接地氣,統治菁英階級不知民間疾苦,身為國家元首的你會做什麼?
今(2021)年4月8日,在一場與600多位高階文官的閉門視訊會議中,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正式宣布他將廢除國家行政學院(Écolenationaled'administration,ENA),同時建立一個新的「公共服務學院」(Institut du service public,ISP)來統合全法國其他12間高等文官學校,入學制度、課程設計和職涯發展規劃也都將進行改革,讓法國高等文官的社經地位背景可以更加多元,學習到的知識更加符合法國未來所需,且初入職場累積的專業經驗也能更貼近地方。
究竟ENA是什麼樣的學校?為什麼馬克宏要拿它開鍘?
法國菁英主義的象徵
ENA的校史其實並不悠久,卻在短時間內成為了法國政商界領袖的搖籃。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第五共和首任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的首要工作,就是重建百廢待舉的法國,但他不願倚賴維琪政府時期的法國官員,畢竟這些人在戰時和納粹德國合作,許多人被視為叛徒,不受人民信任,因此戴高樂急需一批新的高階文官來協助他執政,ENA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於1945年在巴黎成立,爾後慢慢將校址遷往史特拉斯堡,以加強和歐洲大陸整體的連結。
ENA最早設立的宗旨除了是要培養新的一批高級文官之外,也希望藉由統一、公開透明的分數評選制度,讓每個優秀的人才都有機會進入核心政府部門服務;不像戰前,各部會有不同的招募規定,而且這些規定往往有模糊的灰色地帶,靠關係、走後門的情況難以避免。
經過筆試和口試的篩選,ENA全國每年僅約接受80到90名學生,入學後學生將接受為期26個月、包含實習和學習的培訓,等到畢業時,學生就會依照在學成績的高低被分配到不同的公部門,而前15名通常會選擇進入最高行政法院(Conseild'État)、審計法院(Cour des comptes)和財政稽核總局(Inspection générale des finances)等三個最核心的政府單位任職。
不過這套制度運作至今,也在法國社會創造了一個如同中古世紀貴族般的新菁英階級。75年來ENA的校友(又被法國人稱為「Enarque」)遍佈法國政界和商界,多位總統、總理和企業界的領袖都是從ENA畢業,就連馬克宏自己都是2004年以第五名優異成績畢業,爾後進入財政稽核總局、總統府和經濟部任職,現任的法國內閣總理卡斯泰(Jean Castex)、經濟財政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和國防部長帕爾麗(Florence Parly)也皆為Enarques。
ENA校友所編織而成的金字塔上層人際網絡,對於能擠身進入就讀的法國人來說,基本上就等於獲得一張進入法國權力核心的入場券,也難怪有人稱法國的統治階級的產生,已經從選賢舉能的Meritocracy變成了由Enarque治理的Enacracy。

選舉考量的改革?
馬克宏其實早在2019年4月就曾提出廢除ENA的想法,當時他正面臨執政以來最重大的危機——黃背心運動(Mouvement des gilets jaunes)。抗爭者認為,馬克宏政府並沒有完善考慮提高燃油稅對廣大法國中產階級的影響,這些做政策規劃的文官菁英已經完全與一般市井小民的生活脫節。
加上馬克宏因為自身的學經歷,自當選總統以來,就被貼上「政治金童」、「為富人服務的總統」和「朱比特(Jupiter)」等標籤,許多法國民眾已經對馬克宏政府產生菁英、傲慢等負面印象,進而影響對政府的信任感。
馬克宏宣布廢除ENA時就提到,法國控制武漢肺炎疫情不力,人民不夠相信政府的抗疫措施是其中一個原因,但追根究底,其實是對菁英階級的不信任,而高等文官體系的改革,就是在解決這個問題,希望藉由入學背景多元化、更新課程設計等改革,重新拾回人民對政府、對治理階級的信任。
但改革的批評者卻認為馬克宏別有用心,因為再過一年法國就要舉行總統大選,在這個時間點提出,有種想把焦點移開政府控制疫情失敗、為自己競選連任暖身的意味,畢竟馬克宏當初能以黑馬之姿登上總統寶座,就是高舉改革者的旗幟,此時宣布進行高等文官教育改革,可以喚起、並加強大家對他身為改革者的印象。
也有人認為馬克宏完全劃錯重點,黃背心運動背後的癥結點,其實不是法國人民對菁英階級的怨恨,那僅僅是表象,真正的起因,是法國社會不同階級面臨的經濟不平等狀況,包含貧富差距擴大、民眾實質購買力下降等結構性問題,因此就算廢除ENA、犧牲了法國菁英主義的象徵也改變不了什麼。
若馬克宏有心進行真改革,也有學者指出重點不是改革高等文官學校,而是改革大學,因為學費低廉、任何人都可以就讀的大學,才是真正促成社會階級流動的引擎,難道法國的公立大學培養不出優秀的文官人才嗎?只要有像ENA一樣的菁英學校存在,有資源的菁英階級就會不斷再製,佔據國家政經界的重要職位。
選賢與能的弊病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