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國民黨若無法擺脫「救世主情結」,只會選出「對手想要你選」的人

國民黨若無法擺脫「救世主情結」,只會選出「對手想要你選」的人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民黨長期過於迷信「救世主情結」,因此增加被操弄的風險,對手很容易從外部塑造一個「教世主」形象,選擇一個國民黨對手樂於國民黨黨員選擇的人選,想想看,如果當時的民進黨黨員也懷抱一樣的心態,蔡英文有機會當上總統,甚至打破得票紀錄嗎?

一年一度的大甲媽祖遶境活動在4月9號展開,對於全國信眾而言,每年一度的遶境活動有其神聖意義,而今年意義更為重大,太魯閣號出軌悲劇剛過頭七,大甲媽祖便起駕遶境,冥冥之中有了一層撫慰人心的慈悲。

台灣傳統文化敬畏神明,政治人物亦然,如此重要民間信仰活動,對於各路政治人物而言,是不可缺席的行程,綠營除了蘇貞昌與林佳龍缺席外,多數大咖皆一一現身。

藍營方面,宣布劍指2024總統大選的趙少康在今年首次出席大甲媽祖遶境,江啟臣主席以及幾位黨主席選舉的熱門人選也陸續參與。

相信在國殤期間參與媽祖遶境的藍綠要角們,心中為國祈福,祈願人民平安的心意,要多過展現政治態度的作秀心理,畢竟政治人物也是凡人,同樣希望獲得救贖,願能「無有恐怖」。

基層盼望救世主,山頭幻想自己是救世主

回顧國民黨遭逢失敗,後續再起的歷史,不難發現國民黨向來有種「慣性」,不論是黨內各大山頭,又或是泛藍選民,總是期盼著一位「救世主」(The One)從天而降,收攏國民黨的敗軍,聚攏國民黨的士氣,凝聚成一股足以讓當權上位者完全服膺的「潮流」,徹底淹沒過去。

基層期盼有「救世主」的降臨,各大山頭則幻想自己就是那個「救世主」,事態發展則往往讓他們發現事實,可能沒有原先想像的「這麼單純」。

這種類同「宗教崇拜」的慣性,透出國民黨過去累積至今的「天真」,以及「不願面對現實」。國民黨是時候該發展成「群策群力」的民主政黨了,必須體認到世間沒有這麼多「馬英九」,也沒有這麼多「韓國瑜」,國民黨該面對現實了,也需要一個不操弄權術跟個人魅力,同時重視集體決策的黨主席。

3u16fsxx8ydbetzffb3y17rmpju7nz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從江啟臣接任國民黨黨主席以來,一直不斷有聲音質疑江的領導能力,認為國民黨如一灘死水,很難再起。姑且不論這些輿論聲勢是否為有心人操弄,倘若泛藍支持者的集體潛意識中,沒有那道渴望救世主來拯救國民黨的深層迷思,這類氛圍也不易成形。

比對兩份民調就可以發現國民黨支持者心中那份蒙上迷思的焦慮,一份去年9月國民黨委託TVBS所做的兩岸路線認同度調查,其中認同「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看法的黨員,非常支持的為56.6%,還算支持為25%,不太支持和很不支持各只佔4.6%,支持度佔壓倒性的81.6%。

但是今年美麗島電子報3月國政調查中,問及哪位黨主席可能候選人的兩岸關係立場較能被民眾接受時,交叉分析下,江啟臣僅獲得31.6%,連過半都沒有,而立場相對模糊的朱立倫和韓國瑜,反而排名在江之前。

雖然兩個民調間隔近半年,但是從去年以來,江啟臣帶領的國民黨在「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的立場沒有動搖過,而且只要遇到討論兩岸關係的場合時,國民黨團隊皆一再強調,即便被誤解,也沒有更動過立場,從理論上或理性估算來說,半年前江啟臣的兩岸論述獲黨員壓倒性支持,在沒有調整立場的情況下,就算支持度有下修,就算國民黨支持者要多於黨員數,半年後僅獲得3成左右的認同度,很令人費解。

唯一比較好的解釋,就是國民黨支持者們仍舊擺脫不了「救世主情結」,加上美麗島電子報的民調題目較為簡化,且受訪者需在短時間內做決定,印象分數與情感分數成為選擇關鍵。因此當被問到誰適合當當主席時,只能從直覺中挑選認同對象,即便問到兩岸關係這類,可以具體比較候選對象的說法與自我認同是否一致的題目時,也可能因為「救世主情結」作祟,而忽略與自己認同趨近的選項,而選一個「感覺」上好像比較厲害的人選。

當然,「救世主情結」本身沒有對錯,屬於個人偏好自由,但是過於迷信「救世主情結」,卻會增加被操弄的風險,國民黨的對手很容易從外部塑造一個「教世主」形象,選擇一個國民黨對手樂於國民黨黨員選擇的人選。

開局就是地獄模式

如果泛藍支持者意欲擺脫因「救世主情結」而被操弄的風險,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建立自己的一套客觀評估指標來觀察哪位候選人才是最佳選擇。

舉個例子,江啟臣擔任黨主席後,一直被批評說帶不動國民黨,國民黨仍奄奄一息,但是我們在評價這個論點時,可以從一個客觀指標就能看出這一年來的績效指標(KPI),到底是業務擺爛?還是績效優異?

蘇貞昌混亂中施政報告 藍質疑程序瑕疵(2)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就拿有做長期追蹤的美麗島電子報國政民調做觀察,這份民調每個月針對國民黨與民進黨做正向與負向評價調查,從去年3月以來,國民黨正負向評價變動如下:

chart
作者製作提供

姑且不論美麗島電子報的政治色彩如何,從這份長期民調趨勢中可以發現,國民黨黨主席這一年以來正向價值提高14%之多,平均下來每月約以1.2%的幅度成長。單看比例數字很難理解這項成績有多難,若以全國選舉人數1931萬人來換算,1.2%約為23萬人,換言之,江啟臣擔任國民黨黨主席之後,每個月幫助國民黨增加了23萬位支持者(或有好感者),連續12個月,總共幫國民黨拉回了276萬位認同者。

這樣成績難不難達成?答案是,難到爆

試想,一般人要讓另一個人對自己有好感,都很困難了,很多善良人幫人修了好幾年電腦,可能都還換不到好感度解鎖,只換回一張虛偽的好人卡。

更何況回到江啟臣當選黨主席的時候,國民黨近乎散架,快成了全民箭靶,加上罷韓和高雄市長補選在前,執政黨不間斷重手打擊在後,一開局就是地獄模式,一上來就是三隻暴君攻上中下三路,該怎麼打?江啟臣能夠維持國民黨不崩盤,一年內硬生生幫國民黨拉抬14%好感度,地獄模式有這成績,這樣表現不叫戰功,甚麼才叫戰功?

韓國瑜遭罷免 向支持者深深一鞠躬(1)
Photo Credit: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