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末路(中):選舉委員會掌提名大權,中共沒給民主派任何生存的縫隙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經過一輪乾坤大挪移和深層次改造,選舉委員會不但親政府人士佔絕大多數,而且在各個界別中,親政府人士都能佔過半數乃至絕大多數,「黨的人」還完全控制了第五界別。
本系列討論,在人大常委修改《基本法》附件一、二時,在人大《決定》的「留白位」,進一步收緊香港的民主制度。前文主要討論了廢除修改選舉「五部曲」和如何收緊立法會選舉。現在繼續考察其他方面。
第三,選舉委員會的組成
如前所述,選舉委員會在新制度下的功能和權力大大擴充了:從原先只負責提名和選舉特首選舉,擴大到提名立法會議員和選出部分立法會議員。這個機構一下子變得極為重要,中共當然要完全掌控,以此作為遏制民主派最主要的「大閘」。人大常委修改進一步體現這個思路。
人大決定把選舉委員會從1200人加到1500人,從現有的四個界別(即工商金融、專業、社會團體、政治代表(立法會議員、區議員、港區人大委員等))改為五個界別,每個界別維持300人。即把現有第四界別一分為二,新第四界別變成「立法會議員和地區組織代表」,新第五界別則為全國性組織的香港代表。新附件一對此作了詳細規定。
首先,如同此前盛傳中共要把民選區議員踢出局,在舊第四界別中的區議會議員117席界別分組(包括港九區議會57席,新界區議會60席位)被踢走。由於原全國人大代表(36席)和政協代表(51席)移到第五界別,於是第四界別只剩下96席位,即便把立法會議員多了的20席位(從70席到90席)補上,還差184席才夠300席。
於是中共挖空心思地把填補了幾個組別:港九分區委員會及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委員的代表(76席)、「新界」分區委員會及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委員的代表(80席)、內地港人團體的代表(27席)。此外,鄉議局從原有的26席增加1席到27席,終於湊夠了300席之數。
分區委員會、撲滅罪行委員會、防火委員會最早都源於港英在1970年代開始的「行政吸納政治」的政策。目的是通過設立這些由香港民政事務總署(後民政事務局)負責委任和聯繫的公立機構,把社會精英「吸納」到管治體系内,從而讓社會精英有參與管治的渠道,一來增加了官方和民間的聯繫渠道,二來也避免了這些精英對抗官方的統治(造反)。翻查香港政府網頁,這類冠以「委員會」或「管理局」名義的「法定組織」和「非法定組織」多如牛毛。
其中分區委員會(1972年成立)主要負責清潔香港和「撲滅暴力罪行運動」,目前共1857人;撲滅罪行委員會(1976年)顧名思義,負責宣傳和監督撲滅罪行,即分流了分區委員會的部分工作,目前約500人;防火委員會(1998)顧名思義,是為「推動、宣傳防火意識和教育區內居民防火安全的重要性」,現約471人。
在選舉政治興起後,民選議員和區議員成為真正的人民的政治代表。這些組織雖然依然存在,但基本上變為「功能性組織」,不再在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來,它們更成為政治酬庸的工具。比如在2019年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大敗之後,大批落敗的建制派前區議員被政府委任到這些委員會中,變相「補償」在逃犯條例事件中硬撐政府而民心盡失的建制派。
這三個委員會被專門挑出來變成「新第四界別」的一部分,不但因為這些委員全部由政府委任,也現在政府早已委任了大批建制派人士,完全掌控,可保選舉萬無一失之故。至於其他委員會,以前還委任了不少專業人士,難保「不出岔子」。
至於,新第四界別中的「內地港人團體」(27席),他們「由各內地港人團體提名產生」,毫無疑問,也是「黨的人」。但在新附件一中,也「留白」了這些代表如何產生,這種「留白的留白」,由香港本地立法進行補充,後面會進一步討論。
其次,在新成立的第五界別中,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得以盡數進入選委會,從原先總共87人,增加到190人。這大大擴充了原先在香港沒有實際影響力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影響力。此外,還新增「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110席)」。這些無疑也全是「黨的人」,同上,此處也「留白」了這些代表如何產生,「留白的留白」由香港本地立法進行補充,後面會進一步討論。
再次,在前三個界別,也有大量不利民主派的改動。
在第一界別(工商界),從17個界別分租(簡稱「組別」)變為18個組別,增加了一個「商界(第三)(17席)」的組別。這是專為在内地經商的港人所設的組別。為此,其他原有的17個界別都減少一席。工商界其實一直由中國操控,但在2017特首選舉中,一些香港商人和民主派一道支持中共不喜歡的曾俊華,在逃犯條例事件中,不少商界也站在「黃絲」的一邊,於是中共對工商界也不放心。這就是要專門加入「内地經商港人」這個組,稀釋香港工商界的背後考慮。
在第二界別(專業界),這是民主派能占優勢的界別,原先共有10個組別各30席,這次改動最大。
A)民主派穩贏的高等教育界和教育界(上屆民主派均全取30席)合併為「教育界」,即從原共60席降到30席。這樣「割走30席」。
B)民主派占優的醫學界和衛生服務界(上屆民主派分別取得29席和30席)合併為「醫學及衛生服務界」,也從原共60席降到30席。這樣「割走30席」。
C)為了補充以上A和B兩處空出的60席,中共把原先隸屬第三界別的社會福利界(原60席)和「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原共60席)移到第二界別,而且人數均減半各30席。其中,社會福利界是民主派的天下(上屆民主派全取30席)。「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分這四個小組別選舉,原每小組別15席)中,民主派也有機會攻占一些席位。把它們從第三界別移出,有利政府完全控制第三界別。但同時也增加了第二界別的「失控風險」。
永豐「DAWHO之夜」帶大戶看大勢:展望2024經濟走向,深度解析股房雙市投資契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年11月29日,關鍵評論網攜手永豐銀行舉辦直播活動《DAWHO之夜》,邀請到吳怡霈主持,以及政大商學院教授周冠男、樂居創辦人李奕農兩位投資專家,與大家分析2024年的經濟、房市,以及持續發燒的AI議題,尋覓投資契機!
去年開始,關鍵評論網攜手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舉辦系列直播活動《DAWHO之夜》。每次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帶來實用的生活、理財知識,播出至今深受觀眾喜愛,像是2月播出的「行為財務學實踐大戶方舟策略」、或是6月播出的「大戶的日本秘境攻略」,也都好評如潮。
今年11月29日傍晚,雙方再次合作舉辦大戶們敲碗已久的直播活動──「DAWHO之夜:2024經濟展望」,本次邀請到知性主播吳怡霈擔綱主持,以及政大商學院教授周冠男、樂居創辦人李奕農兩位股市房市投資專家,與大家細細分析2024年的經濟、房市,以及持續發燒的AI議題,在溫和衰退中尋覓投資契機!
2024經濟「審慎樂觀」!做好資產分配是投資成功關鍵
隨著2023年越來越接近尾聲, 2024年臺灣經濟預測也紛紛出爐,綜觀各界預測報告*,2024年經濟成長率預估落在3%上下,較2023年增長約1.5個百分點。對於明年臺灣的景氣觀察,政大商學院教授周冠男以烏俄戰爭、美中科技角力等國際事件的影響力式微為例,說明過去影響經濟的風險事件都已漸漸被認為「可控」,再加上近期作為經濟先行指標的股市也回穩、上漲,因此認為未來景氣將會緩慢恢復正常。
周教授提醒,雖然樂觀看待未來趨勢,但還是必須關注美國聯準會的「利率政策」和「以巴衝突」的後續情形。不管是債市還是股市,只要利率政策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此外他也提到,雖然從過去歷史看來,地緣政治事件對市場影響短暫,但仍建議投資人要多加注意,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
談到投資心法,周冠男也強調,「投資絕對不是短線賺大錢的事情,不能急。為什麼『經濟循環』裡面有『循環』?因為它不可能永遠都不好。所以我們要做好資產配置,長期它就可能會自然而然地往上增值。」除此之外,他也分享資產配置比例的建議,「我覺得更精確的比例是『100-年齡』。」例如30歲年輕人的配置方向就是70%股票、30%債券,然後每個人再根據個別的風險承受能力調節。最後,周冠男也建議大家在選擇標的時要落實分散的動作,避免一注獨壓某檔標的,因為市場到底最後誰會存活、誰能出線都是未知數。

2024房市「量」重於「價」!給首購族與投資人的建議
除了股市,房市的發展也是許多投資人關注的重點,尤其在臺灣號稱年度最重的打「炒房」政策《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正式實施以後,不少人認為房市好像活力不再。對此,樂居創辦人李奕農以國泰房價指數及央行報告*推論,認為未來房市將出現「價格緩漲、成交量萎縮、建商推案量縮」三大趨勢,建議2024年投資人可以從「成交量」觀察房屋的剛性需求強烈與否,進而判斷未來房市走勢。

此外,李奕農進一步指出,「看似條例實施壓縮了預售屋的淨轉手空間,整體市場萎縮、監理轉嚴,預售屋受傷應該比較嚴重,但實際上預售屋還是交易最熱絡的。」原因出在預售市場分期支付款項的特性,所以他認為未來預售屋的成交量還是持續看漲,且整體房市也不會過於疲弱。他接著解釋,「就像實價登錄不能稱為打房手段,近期政府只是增加監管力道,整頓市場的交易狀況,讓房地產交易回歸正常化,所以我不認為這些政策會導致房市走緩。」
面對首購族的聽眾,李奕農認為可以跟著政策走,例如現在提供利率補貼、寬限期延長、貸款年限延長的「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就是不錯的機會;但如果是投資人,李奕農則建議要等到政府把限貸政策移除的時候,才比較是進場投資的時機。

AI話題持續發燒,股房雙市怎麼看?
活動過程中,也談到近年熱門的AI話題。對此,李奕農分享美國房產領域已經有運用AI預測房地產價值的成熟案例,說明AI未來很可能成為房市中預測物件價值的工具,無論是投資還是自住都能幫助到想買房的購屋族。周冠男也認同AI崛起的趨勢,並從兩大觀點進一步分析,「第一,市場最近剛從AI熱潮冷靜下來,市場和投資人也能更客觀的看待產業未來的前景;第二,回到生活面來看,AI也只會越來越強,不管是金融商品推薦、醫藥應用、電信通訊、傳播應用,甚至是娛樂產業都是一片藍海,值得投資人持續關注。」
不過論及「出手」時,他也鄭重的再次提醒,「還是那一句,出手之前要做研究、不要單押某一家股票;最好AI相關標的都要有所涉獵,或是挑選一個投資組合,盡量把風險透過資產配置分散開。」就像周冠男教授不斷強調的,投資最忌諱人云亦云,哪個故事好聽走哪邊。因為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不同,投資理財的規劃、資產配置的方式也不同,投資人必須仔細思考,做好功課,然後才能在一次次的配置和操作過程,領悟到屬於自己的投資心法,並在2024年把握市場大勢,享受被動投資的甜美果實。

*註1:綜觀中央銀行、行政院主計總處、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等單位所公布之經濟報告中的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
*註2:2023年10月3日,中央銀行業務報告暨 113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行政院歲入預算有關中央銀行股息紅利繳庫部分之說明,第33頁。
* 來賓言論不代表永豐銀行之立場,直播活動體驗旨在提供趣味性互動,因每個人的狀況不盡相同,使用者應自行評估與參考,切勿以此直播內容作為生活規劃的唯一依據。
* 注意事項:
1. 基金: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請至永豐銀行基金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mma.sinopac.com/mma/SinopacFundSearch/search/FundIndex.aspx
2. 美股:
(1). 投資人投資海外股票之決定應依本身判斷為之,且應自行負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本行並不分擔投資風險或為任何收益保證。投資海外股票有投資風險(包括但不限於信用、價格、匯率、下市、政治之風險),亦可能發生部分或全部本金之損失,最大可能損失為全部投資本金及利息。申購前請至永豐銀行美股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bank.sinopac.com/sinopacBT/webevents/USStock/index.html
(2). 投資一定有風險,股票/ETF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請至永豐銀行 ShareShares 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mma.sinopac.com/ShareShares/Index.aspx
3. ibrAin:永豐商業銀行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109年9月10日金管證投字第1090352215號函核准辦理兼營證券投資顧問業務。請至永豐銀行ibrAin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bank.sinopac.com/sinopacBT/webevents/ibrain/index.html
4. 大戶投:「大戶投」為永豐金證券提供之服務,詳情請至大戶投網站參考完整說明:https://dawho.tw/hot/dawhotou/
5.房貸:「理財型房貸」為永豐銀行提供之服務,請評估投資風險及自身償債能力,詳情請至房貸網站參考完整說明:https://dawho.tw/hot/mortg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