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逆轉的東亞史(3)晉、燕、齊篇》:齊魯相爭:濱海之國和內陸之國的衝突與融合

《逆轉的東亞史(3)晉、燕、齊篇》:齊魯相爭:濱海之國和內陸之國的衝突與融合
齊國國都營丘(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復原模型。Photo Credit: Rolfmueller CC by SA 3.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齊魯的合併產生了有利於魯而不利於齊的效果。這就像是英法百年戰爭以後,英國人如果真的征服了法國,那麼英國國王也勢必要搬到巴黎,變成法蘭西的君主,結果反而會對英格蘭本地的紳士不利,很可能會把英格蘭變成法蘭西的行省,而使後來的英格蘭無法出現。

文:劉仲敬

齊魯相爭:濱海之國和內陸之國的衝突與融合

慕容氏統治主要的後遺症就是,把沿海的齊和內地的魯在行政上合併起來了,而且把它們的世家大族安置在魯地。這樣一來,東亞和東北亞的傳統邊界就被打破了。這樣造成的後果與後來的滿洲入關很相似,只是規模比較小。魯就相當於明帝國的郡縣制地區,齊就相當於東北亞的傳統領地。然後進入這些地方的鮮卑人不可避免地要面臨著官僚制度的誘惑,他們當中的主流自然而然就變成了高家、封家這樣的士大夫,而慕容家的君主也漸漸喪失了他們的尚武精神,因此他們就被劉裕所率領的北伐軍迅速地殲滅了。

但是,劉裕除了殺掉一批鮮卑貴族以外,並沒有破壞當地名門大族的社會結構;南朝的社會結構也是由皇帝和名門大族共治。在他看來,可以對他構成威脅的就是慕容家的那些王族,所以他把這些王族殺掉以後,他認為剩下的事情就解決了。於是,他留了一批南朝的士兵和刺史駐守,這些人取代了過去慕容家的位置,仍然與高家、封家這些世家大族合作,社會上大部分的權力仍然掌握在高家、封家之手,直到平城的鮮卑人率領他們的內亞武力把南朝趕出去之後,接下來又是北魏的鮮卑皇族與高家、封家這些名門氏族聯合統治齊魯之地。

在北魏、東魏、北齊的山東門第當中,慕容氏帶來的這批人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東魏、北齊的政治結構大致上是,晉陽的幕府(也就是內亞軍事集團)和鄴城的士大夫平分秋色,權力在這兩個首都之間來回擺盪。而在鄴城的士大夫當中,慕容氏帶來的這一批所謂的山東門第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當然,他們與內亞武力之間的主要差別在於他們的社會功能不同。這樣一來,這些士大夫化的鮮卑人和東北亞人就面臨了一個重大問題:他們已經捲入鄴城和洛陽的政治鬥爭,後來在北周和隋吞併北齊以後又捲入了長安的政治鬥爭,因此他們在本地的紮根就出現了嚴重問題。

他們必須派人到位於首都的朝廷任官,至少不能讓這些官職落到敵對勢力的手裡,導致對他們不利;但是一旦任官以後,卻又妨礙了他們在本地的封建化。中古時期的世家大族達不到春秋時代封建貴族的紮根程度,他們的共同體之所以軟弱,關鍵就是出自這個因素。由於這些世家大族以魯為根據地,把齊魯貴族的精華都吸引到洛陽和長安去了,結果齊地原有的、維護本土利益的居民就只剩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商人、小販、海盜之類的人物,在齊國沿海構成當地人口的主要精英,只有他們不到長安和洛陽去,但是他們在社會聲勢上是遠遠不如以魯地的平原地帶為基礎的那些世家大族的。

齊魯的合併產生了有利於魯而不利於齊的效果。這就像是英法百年戰爭以後,英國人如果真的征服了法國,那麼英國國王也勢必要搬到巴黎,變成法蘭西的君主,結果反而會對英格蘭本地的紳士不利,很可能會把英格蘭變成法蘭西的行省,而使後來的英格蘭無法出現。後來齊的發展不能與滿洲相比,主要就是因為它受到魯的牽連。慕容氏政權劃分的行政區,越過整個北魏、東魏、北齊、隋、唐,一直到殘唐五代的藩鎮還在發揮作用。

這個行政區始終把齊魯合併在一起,結果使齊人不能夠順利地發展它與朝鮮半島和滿洲的外交和貿易關係,不斷地把他們的資源送到長安和洛陽去,同時必須不斷地捲入中國地區的戰亂。也就是說,在下一次大洪水——例如黃巢時代的大洪水當中,將使它的人口遭到嚴重的損失。最終,這種格局演化成元、明帝國時期的山東行省。山東行省以濟南為根據地,是以魯治齊的手段,使齊在整個歷史上都喪失了存在感。

從中古時代,從慕容氏開始一直到明太祖朱元璋的時代,齊魯之間的鬥爭以越來越不利於齊的方式發展。剛開始的時候,齊的勢力還稍微大一點,那是因為鮮卑人建立起來的諸帝國仍然需要引進滿洲和朝鮮半島的武士。這就體現於,在唐代藩鎮當中,兩平盧節度使兼任押兩蕃使,像是朔方節度使負責招引內亞武力一樣,朔方節度使、陰山的天德軍是一個內亞武士的招聘站,而燕國最古老的平盧節度使和齊國經過安史之亂以後新建的第二個平盧節度使兼任押兩蕃使,其作用就是招募高句麗和滿洲各地的武士。

因此,像李師道的平盧節度使,基本上就是一個滿洲武士的軍事集團。由於有滿洲北部和朝鮮半島武士的不斷輸入,齊還能夠與魯形成比較平衡的局面。但是隨著平盧節度使的瓦解,在李師道政權被唐人摧毀以後,首先是一分為三,然後不斷地受到中國方面的戰亂——例如像是朱全忠、黃巢的戰亂的影響,自慕容氏以來成功地在當地維持建設性事業的世家大族基本上都被摧毀了。

經過殘唐五代以後,魯變成了一個沒有世家大族的地區,像武甯軍節度使所轄的徐州一樣,變成一個驕兵悍將和流寇橫行的地區。另外,由於高句麗人留下來的水利設施得不到世家大族的保養,基本上也荒廢了。因此在黃巢和朱全忠他們過來掃蕩的時候,當地的人口又遭到了非常慘重的損失。

尤其嚴重的是,在宋以後,唐代仍然還存在的招攬東北亞武士的機制停止運轉了。因此就出現了我們都熟悉的局面,所謂的山東(這個山東和明代山東行省的邊界不一樣,但是已經有相當部分的重疊了)變成了梁山泊好漢聚嘯的地方,變成了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流寇橫行的地方。

這時,齊的沿海地區其實人口的延續性還相當強,但是他們被魯壓住了,發揮不了作用。等到滿洲人(金)在靖康之亂以後再度征服了東亞人或者中國人,把劉豫的政權派到山東,在東平建立了下一輪的齊國之後(劉豫的政權也是以魯為根據地,把齊放在次要地位),也要招募士大夫階級建立一個模仿宋的政權,因此它並不能夠扭轉當地社會退化的傾向,而且他的政權所維持的時間也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