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情緒治療》:心理師看《小丑》——「缺乏愛」本身才是暴力的根源

《情緒治療》:心理師看《小丑》——「缺乏愛」本身才是暴力的根源
Photo Credit: 電影《小丑》劇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我們的生氣只會用「表情」去生氣,不會用「言語」表現出來,別人就無法理解你、回應你。那我們要如何表達感覺呢?

文:周志建

12. 你會表達感覺嗎?表達情緒是需要練習的

不要害怕表達真實情緒,真正的親密關係是:「我在你面前,我依然可以做真實的自己。」

你會表達感覺嗎?覺察情緒很難,但表達感覺與情緒更難。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話:「我覺得你好自私喔」、「我覺得你很霸道」、「你很白痴」,這是感覺嗎?

對不起,剛剛你說的這些統統不是感覺。這些語言都只是你的「想法、判斷,甚至批判」,它不是感覺。很多人或許都疑惑了,那到底什麼才是「感覺」呢?

當你覺得這個人很自私、很霸道時,你是什麼感覺?很生氣,對不對?「生氣」就是你的感覺、你的情緒。

但是一般人都不會表達說:「我很生氣,因為你很霸道。」一般人只會在「臉部表情」上表達生氣,卻用語言說「你很霸道、很自私」,不是嗎?這就是造成人際衝突的主要原因,因為你給出的不是情緒語言,而是批判語言,沒有人喜歡被批判的。

同時,當我們的生氣只會用「表情」去生氣,不會用「言語」表現出來,別人就無法理解你、回應你。那到底我們要如何表達感覺呢?

「我很開心」、「我很生氣」、「我感到悲傷」、「我覺得好害怕」、「我好沮喪、憂鬱」「我好痛喔」這些情緒的字眼都是感覺。看到這裡你有沒有發現,感覺它是一個「形容詞」,是形容「情緒」狀態的語言。簡單說,人的喜怒哀樂,就是感覺。

當你會談感覺,你才會表達情緒,如此別人才會理解你,你也比較容易與人溝通、建立親密關係。

不會表達感覺情緒,當然不是我們的錯。前面說過,這跟我們的家庭有關,從小我們的情緒就被壓抑,同時我們也沒有一個好範本去學習如何表達情緒,不是嗎?(請問你的父母會談感覺、會表達情緒嗎?)

表達情緒是需要練習的,那麼要如何表達情緒呢?以下四點請參考:

  1. 我訊息(從說「我」開始,不是「你」)。
  2. 說感受(說情緒感受,而不是批判、指責)。
  3. 說期待(清楚表達自己的期待、需要)。
  4. 真誠一致(表達時態度要真誠一致)。

做一個真實、真誠一致的人很重要,卻不容易。請注意,說真實感受不等於是要去批判攻擊,這兩種差別很大。

說真實感受的表達祕訣是用「我感覺」,而不是說「你」怎樣。(就是運用「我訊息」)。例如:「當你這樣說我時,我感覺很難過」,而不是「你敢這樣說我,你自己呢?你這個爛人」(這是指責、攻擊)。

「你每天加班都很晚回來,我很擔心,而且我一個人在家感覺很孤單。」這是談感覺。但如果你說:「你把家裡當旅館嗎?想回來就回來。你乾脆不要回來算了。」這是指責、攻擊。

學會表達情緒很重要,這會直接影響到你的人際關係、你的婚姻、你的身心健康。請不要害怕表達真實的感覺,因為真正的親密關係是:「我在你面前、我依然可以做真實的自己。」

13. 「缺乏愛」本身才是暴力的根源

打破幻相,才是療癒的開始。當你可以感覺到情緒,你才會感覺到自己真實的「存在」。壓抑情緒,會讓你活得漂浮、空洞、無感,甚至罹患身心疾病。不信的話,去看看《小丑》(Joker)這部電影便明白。

《小丑》是2019年推出的一部好電影。飾演小丑的男主角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是一個稱職的好演員,電影裡他詮釋的小丑「亞瑟」這個角色,可圈可點,從靦腆畏縮到邪惡凶狠,從弱勢的社會邊緣人走向冷血的殺手,令人害怕又同情,演技既內斂細膩又狂放不羈,令人讚嘆。

電影裡男主角亞瑟家境貧寒,他與身體孱弱的母親潘妮兩人相依為命。如同多數人一樣,母親是影響他一生最大的人。從小母親就告訴亞瑟,你要做一個快樂的人,你名字叫Happy,你要帶給別人快樂,這是你活著的最大目的(所以他會去當小丑,就不奇怪了)。

他的使命就是取悅他人,就如他取悅母親一樣。他壓抑憤怒,別人打他,他不還手,他總是忍耐、微笑。因為他要聽媽媽的話,他要當乖小孩(後來才知道母親為什麼要這樣「訓練」他,那其實是控制,因為母親的同居人小時候虐待他)。

「不管多難過,你都要笑。」母親這句話聽起來似乎很正向積極。這樣不是很好嗎?錯,這句話正是「切斷情緒、切斷感覺」的一把利刃(請小心太正向的「東西」)。否認情緒,就是否認自己、否認生命

難怪亞瑟後來罹患精神疾病,他得了一種叫「狂笑病」的怪病,每當他緊張焦慮時,他就會無法抑制自我地狂笑不已,但其實他的內心痛苦萬分,他根本不想笑啊(身心不一致就會讓人生病)。如此莫名其妙的大笑,不只帶給他痛苦,更帶給他麻煩,許多人不解,覺得他是個瘋子,甚至有人因此攻擊他。

身心不一致的亞瑟注定要住進精神療養院(如同他母親一樣)。出院後,他定期接受政府福利機構的心理輔導,直到政府刪減預算、關閉福利機構為止。

無法自由表達真實情緒、必須一直假裝快樂的人,注定痛苦。

幻想與崩潰

電影一開始,亞瑟為了扮小丑,努力對著鏡子「強顏歡笑」。他那努力讓自己笑起來的表情,看得教人心酸、心疼,當然也很不舒服(那一幕男主角演得真好)。

其實亞瑟的夢想是當一名單口相聲諧星,他期待自己可以跟他的偶像──叱吒電視界的脫口秀節目主持人莫瑞.法蘭克林一樣,把歡樂散播給大家。如此,一來符合母親的期待,做一個把歡樂帶給大家的人;二來,他同時也可以被看見、得到世人的認同(討好型的人通常都很期待被認同)。他一直漠視自己的痛苦,只想帶給他人快樂,於是他的痛苦只會更痛苦。

每晚他都會與母親一起收看莫瑞的脫口秀,這算是他們悲苦生活中的一點慰藉,也是「唯一娛樂」。當然,這也是「麻痺」痛苦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