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說話致富》:為什麼億萬富翁不會說「下次再約」?

《說話致富》:為什麼億萬富翁不會說「下次再約」?
Photo Credit: iStock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要成為一個能夠賺錢的人,關鍵在於「讓人聚集在自己身邊」。那麼,如何讓人聚集在自己身邊呢?答案就是:磨練自己的說話技巧!只要訓練溝通能力,建立起良好的知名度和信用度,就能為自己帶來源源不絕的機會!

文:岡崎勉明

億萬富翁都懂得「體貼」和「貼心」

人脈廣的人大多都懂得「體貼」和「貼心」。跟懂得體貼和貼心的人在一起會很舒服,所以眾人會聚集在他們身旁,這點無庸置疑。但意外的是,在這個時代有許多人做不到。

你有想過體貼和貼心有多麼重要嗎?我和一位我尊敬的企業經營者一起吃飯時,第一個注意到杯子空了,並幫大家倒水的人,是我的直屬導師。他比店員和其他人早一步注意到這件事。

能觀察四周環境並注意到身旁的人是否感到困擾,且適時的提供協助,這就是一種體貼的表現。

體貼的程度會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因為一帆風順的人也很擅長體貼人。由此可見,「覺察力」會成為工作或人際關係的必備能力。

作家兼研究人員的山口周老師,在《成為新人類》這本著作中提到,在現今社會,相較於「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更需要「發現問題的能力」。他所說的「發現問題的能力」,指的就是「覺察力」。

那什麼是貼心呢?以剛才的飯局為例,假設大家聊得非常開心。在這種情況下,不去打斷談話,並且為了能讓對方暢所欲言,於是刻意集中精神聆聽對方說話,即使想去倒水也先忍住,這就是一種貼心。

換句話說,貼心就是「替對方著想」的能力。推測對方的想法和感受,並做會使他開心的事情。懂得貼心的人,能得到所有人的尊敬。

有一次,我的朋友舉辦出版紀念演講,他和牙科醫師兼作家的井上裕之醫師只見過一次面,但井上醫師卻專程送了大花圈來祝賀。這正是一種貼心的舉動。就算人不在現場,一樣會去思考該怎麼做才會讓對方開心。所以井上醫師受到許多人的信任和支持。簡單來說:

「體貼」:考量現場狀況,減少困擾的事情。

「貼心」:重視對方的行為。

能一起做到體貼和貼心當然最好,不行的話,可以先從體貼開始學習。因為體貼是「去意識現場發生的事情」,所以任何人都做得到。為此,你需要具備「三種眼」。

學習體貼應擁有的「三種眼」

①鳥眼

綜觀全局,試著去觀察「整體」該如何行動。先從掌握整體的狀況開始吧。

②蟲眼

要拘泥於細節,注意小地方。訣竅是:當你想體貼一個人,可先注意對方的視線或細微動作。

舉例來說,水是否快喝完,可以用杯子的傾斜角度來判斷,就算用非透明的杯子也可以輕易觀察。另外,如果對方一直看時鐘,表示他很在意時間。從對方的言行舉止中,可以看出他的意圖和真正想做的事情。

如蟲眼般觀察對方的視線和舉止,注意細微之處。

③魚眼

學會感受整體「潮流」的能力吧。我和關照我的人去吃飯時,會盡可能掏錢請對方。因為我從他們那裡得到了許多資訊或意見,所以請客這點小事也是理所當然。

當我知道飯局差不多要結束時,確認沒有人要加點東西後,我通常都會用去洗手間的理由離開位置,其實是先去結帳。

為何我知道對方不會再加點了呢?這很簡單,因為吃東西的速度明顯慢了下來。務必先觀察整體趨勢,發現不一樣的問題點後,再採取下一步的行動。


為什麼億萬富翁不會說「下次再約」?

「謝謝你。我們下次再約時間見面。」看著某位男性精神抖擻的離開後,我的導師對我說:

「他還需要再磨練一段時間。」

剛才我們明明聊得很開心,對方也沒留下半點不好的印象,所以聽到這句話,我感到很意外。

「為什麼?」

「他離開前說:『我們下次再約時間見面』,對吧?沒有一種機會叫『下次』。有句話說:『明確就是力量』,用詞模稜兩可只會招來模糊的結果;反過來說,說話明確就會得到明確的結果。如果你真的想和對方再次碰面,應該要說:『我希望還能與您見面,我可以調整一下行程後,晚點與您聯絡嗎?』或是問:『下個月有空嗎?』諸如此類。如果想要藉助我的力量,那至少要當場約下次見面的時間,或是跟對方說好會另外約時間,讓雙方有下次見面的機會再離開才對。」

你或許會覺得對方這麼忙,一直跟對方聯絡不太好意思。但成功者其實意外的有時間。甚至有時你開口麻煩他們,他們還會爽快答應。會受人喜愛的人都有一些特質,那就是「開朗」、「坦率」、「有朝氣」和「厚臉皮」。

總是很客氣的話,是不會受人喜愛的。因為成功者不會因為你在旁邊等待,就主動出手協助。你必須主動才能抓住機會。

順帶一提,後來我聽說那位男性事後連一封感謝信都沒有寄。這樣的話,如此難得的緣分就會很難延續下去。

延續良緣的兩個訣竅

你結交了新朋友後,如果想延續這個緣分,請務必做到兩件事:

約下次見面的時間

要與一個人建立信賴關係,見面次數的多寡比時間長短更重要,這是人類的心理。別以為只見過一次面,雙方就能擁有深厚的信賴感,這種想法大錯特錯。所以一定要約下次見面的時間,這點相當重要。

做事有一個所謂的「七十二小時法則」,意思是人必須在七十二小時內,採取下一個行動,否則之後就不會再去做。

可能的話,最好在交換聯絡方式後的三天之內碰面。雖然要在這麼短的期間做到可能很困難,但至少可以在三天內聯絡對方,約好下次見面的時間。對於想加深信賴關係的人,務必要約下次見面的時間。

有人說:「糾纏不休超過一定的程度,就會變成熱誠」,但我不會要求大家做到那樣的地步。不過,如果是自己重視的緣分,就算是半年後也好,一年後也罷,至少要約好下次見面的時間。

要是這麼提早約,也約不到對方的話,該怎麼辦呢?那也只能死心,當作彼此沒緣分了。重要的是,你要抱著「不惜久候也想再和對方見一面」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