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競爭法案」總結了美中關係的本質矛盾,是美國在安全與經濟議題上的「公共財」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戰略競爭法案」跨黨派的立場也體現了美國的主流民意,直接影響拜登日後提出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內容方向,5大章節,囊括北京各領域問題行徑,總結了美中關係的本質矛盾。
仔細觀察當下美中之間的互動,簡直就是40至50年代美蘇關係的翻版,趨近冷戰時期較為緊繃的「嚴密的兩極」體系;兩強不僅支配了大國政治的博弈格局,同時也決定了陣營內部的對外政策。冷戰的成形也意味美蘇正在經歷一場「全面性的對抗」,在政治、軍事、科技、意識形態、體育甚至生活方式等領域進行競爭。
為了遏止邱吉爾口中的「鐵幕」版圖擴散,美國在冷戰初期遂採取一系列的行動強化對蘇聯擴張主義的嚇阻。
就政治承諾而言,杜魯門在1947年《國情咨文》中主張:「自由人民正在抵抗少數武裝份子或外來勢力征服之意圖,美國政策必須支持他們」。這是杜魯門主義主要的核心理念,這個政治宣示隨即在一年後的柏林危機中得到驗證。
冷戰時代的美蘇對峙,美國採取了戰略嚇阻和安全承諾的穩定機制
美國著名外交官肯楠(George Frost Kennan)1946年從莫斯科發來的「長電報」,成為杜魯門主義的思想來源;肯楠另一篇經典分析《蘇聯行為的根源》,直接論證了蘇聯擴張的危險性,並說明必須採取明確行動對其進行遏止,這就是美國「圍堵政策」(containment)的理論依據,並成為50年代馬歇爾計畫的催生者。
值得關注的是,核武的出現也對傳統嚇阻策略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因為其不可逆轉的毀滅性,使得清晰的政治保證成為嚇阻的基礎。在冷戰初期美國享有長程戰略轟炸機的優勢,為了阻止蘇聯的軍力擴張與對盟國的侵略,華府倡議「大舉報復」作為戰略嚇阻的政治前提;亦即莫斯科若進犯西歐或美國盟友,將面臨先發制人的核子打擊。
此外,為了進一步落實圍堵政策的效力,美國在全球陸續建構了許多多邊與雙邊的安全機制,並透過「布列敦森林體系」作為管理資本主義世界的貿易自由化、匯率穩定與經濟援助開放的國際建制。直白說,大國端出的「安全的承諾」與「經濟的互惠」,是維繫體系穩定的物質條件,誠如市場失靈時政府所提供的「公共財」,這也是國際關係「霸權穩定論」的基本觀點。

新冷戰態勢下,拜登對中的策略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下的全球秩序已經浮現「新冷戰」的態勢,新的集團對抗儼然成形。一邊是以美國為首的歐盟、印太戰略國家、五眼聯盟所組成的「民主聯盟」;另一邊則是以中國俄國的「新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上海合作組織、一帶一路成員、亞拉非第三世界、人權紀錄惡劣威權體制所構成的「修正主義國家群」。兩國集團也在政治、軍事、科技、供應鏈、醫療、人權進行全方面對抗。
就在新冷戰的國際體系出現後,全球更關注拜登政府何時才會有因應的戰略部署、行動策略與嚇阻理論,猶如杜魯門主義提出的政治承諾與相關政策內容。
就在這個背景下,民主黨籍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Robert Menendez)、參議院外委會共和黨首席議員里契(Jim Risch)日前共同推出「戰略競爭法案」(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盼動用美國所有戰略、經濟與外交工具推動印太戰略,因應中國帶來的挑戰,這個法案標誌面對中國與日俱增的威脅,美國已經著手規劃新戰略的基本架構,這是朝野的共識。
這個法案內容共281頁,共有五大章節,囊括北京各領域問題行徑,包括掠奪性經濟作為、惡意影響力作戰、發展數位威權、軍事擴張、對台野心、壓迫香港與新疆等議題,總結了美中關係的本質矛盾。
比較具體的政策包括了撥款協助美國企業遠離紅色供應鏈、授權國務卿建立「基礎建設交易與協助網絡」計畫;為對抗中共全球惡意影響力作戰,每年撥款三億美元作為「對抗中國影響力基金」;面對中共「數位威權」崛起,法案呼籲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與歐盟、日本、台灣、國際情報聯盟「五眼聯盟」成員與其他合適國家,洽簽雙邊及多邊數位貿易協定;除了強化與盟友的數位貿易往來,法案也授權國務卿成立「數位連結與網路安全夥伴關係」。

最後,中共軍力迅速現代化與擴張,印太區域軍事平衡將衝擊美國國家利益。北京趁機削弱美國盟友對美方承諾強度的信心,部分國家被迫扈從中國,保護自己國家利益,這也意味美國對盟邦影響力持續下滑。
針對台海情勢,法案直指統一台灣是中共達成區域霸權野心的關鍵一步,防衛台灣變得更加急迫重要。直言之,防衛台灣有助限縮中共將軍力投送至第一島鏈以外區域的能力,也能阻止北京將軍事資源和人力實踐其擴張野心。
綜合而言,雖然這是國會提出的法案,但跨黨派的立場也體現了美國的主流民意,直接影響拜登日後提出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內容方向;關鍵在於,為了維繫民主聯盟體系內部的穩定,美國願意提供在安全與經濟議題上的「公共財」。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2023迎向雲端浪潮,掌握職場躍進方程式,培養雲端硬實力就在此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未來,「雲端」將成為企業運作過程不可或缺的數位競爭力之一,而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WS即將於2月23日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免費傳授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並幫助參與者認識雲端、學習AWS提供之上百種的免費雲端服務。
回首2022年來勢洶洶的數位轉型浪潮,數據運算、資料儲存、提升安全性等雲端技術早已成為企業製程最佳化、擴充業務規模、創造價值的重要利器,而在新的一年中,數據分析公司也指出,整合AI分析平台上雲不只能有效降低部署時間、減少人力成本,亦是在可見的未來中,提升商業價值、邁向永續轉型的科技大勢。因此,許多企業也延續轉型浪潮餘波,積極導入大數據、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等進階數據科技,並搭配各式雲端服務來強化企業內部運轉效能,迎戰全新的市場挑戰。
數位革新不落人後,AWS助您入門雲端
當「雲端」從產業發展、轉型的熱門關鍵字轉變為2023年不分產業別,都有強烈需求的職場必備硬實力,每一位在產業中耕耘奮鬥的從業人員、或是初入社會職場的新鮮人,又該如何提升自我,加緊腳步跟上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數位革新呢?
好消息是,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mazon Web Services(AWS)即將於2023年2月23日的下午2點至5點,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AWSome day),透過專為雲端新手設計的一系列實用入門課程,一步步帶領大家了解雲端技術以及AWS服務。
專業講師彙整雲端精華,基本服務、創新應用一次滿足
AWS線上雲端培訓日是針對雲端新手所量身打造的免費入門實用課程。課程內容由AWS的資深業務發展經理KC Liang,以及AWS技術培訓師Stanley Huang共同帶領,兩人將從雲端趨勢、技術概念、產業應用等角度逐一介紹,並透過深入淺出地介紹及示範儲存、資料庫管理、運算和網路、資訊安全等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以及AI機器學習、區塊鏈、5G及衛星通訊等熱門創新服務,讓您即刻上手AWS高達100多種的免費服務。

課程結束後,除了獲得AWS提供的培訓證書、養成雲端技術能力,亦能了解如何透過雲端服務掌握市場優勢,所以無論是對雲端服務感興趣的新鮮人、企業或資訊相關的高級主管,還是擁有豐富開發經驗的工程師或技術人員,AWS線上雲端培訓日都能為您建立雲端技術概念、拓展應用視野,為個人或公司帶來正面性的影響。
更棒的是,AWS線上雲端培訓日不只開放免費報名,凡完整參加並填寫會後問卷的參與者皆可參加抽獎,有機會將Air Pods(第三代)與AWS客製露營燈免費帶回家!此外,若您是新用戶,在活動前註冊AWS免費帳號並填寫贈品申請表單,還能直接獲得「AWS不鏽鋼智慧型保溫瓶」,歡迎點此了解更詳細活動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