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警察遭割喉被定調為「恐攻」,馬克宏:不會屈服於伊斯蘭恐怖主義

法國警察遭割喉被定調為「恐攻」,馬克宏:不會屈服於伊斯蘭恐怖主義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法國的國會議員一直在制定相關的立法以打擊伊斯蘭激進主義,但是這些立法也發生不少宗教和種族歧視的爭議。

法國巴黎西南郊蘭保葉(Rambouillet)警察局昨(23)日發生1起襲警案,1名36歲突尼西亞男子,持刀攻擊正走入警察局的49歲的女性雇員史黛芬妮(Stephanie)導致她重傷不治,警方隨即將兇手擊斃。

據了解,案發時兇手曾叫喊著「真主至大」(Allahu Akbar)。法國警方目前將此事件定調為恐怖攻擊,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則表示,法國絕不會向「伊斯蘭恐怖主義」屈服。

凶嫌曾喊:真主至大!法檢方定調恐攻

《中央社》報導,這起攻擊事件昨天下午2時20分(台北時間晚上8時20分)發生在巴黎西南郊蘭保葉(Rambouillet)的警察局的安全出入區,受害者是名為史黛芬妮的49歲婦女,在警局擔任行政助理,育有2女。她當時在警局門口喉部被刺中2刀,傷重不治。凶嫌也遭現場警察開槍擊中,傷重不治。

《中央社》報導,帶領調查的反恐檢察官李卡爾(Jean-Francois Ricard)已朝恐怖攻擊方向偵辦,因為凶嫌犯案時的言論,顯示有恐攻動機。知情人士說,凶嫌當時曾高喊「真主至大」(Allahu Akbar)。

警方消息人士透露,凶嫌是突尼西亞人,2009年非法來到法國,但之後取得居留文件,不久前搬到蘭保葉(Rambouillet),並非情報和維安單位先前所注意的可疑分子。《Frances 24》報導,兇嫌最近才剛剛搬到這區,警方透露,兇嫌的住處中有其他3人也被警方拘留,警方還搜查了他首次抵達法國時所住的庇護所。

蘭保葉距巴黎大約60公里,是個富裕市鎮。居民多屬中產階級。

法國總理卡斯特克斯(Jean Castex)和內政部長達馬南(Gerald Darmanin)在案發後都趕赴現場。達馬南表示,全國警局和全國各地的車站都將加強維安措施。

攻擊事件讓法國社會面對艱難的穆斯林族群問題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表示,法國絕不會向「伊斯蘭恐怖主義」屈服。他在推特發文指出:「在與伊斯蘭恐怖主義對抗中,我們絕對不會屈服。」

綜合《CNN》《Frances 24》報導,這2年內發生的幾起襲擊事件,再次引發整個法國社會對激進伊斯蘭教的擴張以及對模斯林移民的擔憂。

2019年10月,有名IT工程師在巴黎刺傷了3名警官和1名警察,他本人隨後被槍殺。後來發現他與激進伊斯蘭教有關。2020年9月,1名巴基斯坦男子在先前刊出與先知穆罕默德有關的漫畫的諷刺雜誌《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的辦公室前用刀攻擊2人。2020年10月16日,1名車臣難民斬首了1名展示了查理週刊漫畫的歷史老師的帕蒂(Samuel Paty)。2020年10月29日,1名才到法國不久的突尼西亞移民在尼斯的教堂裡刺死了3人。

這些襲擊並不一定直接與《查理週刊》相關,但確實都是在伊斯蘭極端分子2015年的《查理週刊》大屠殺事件後開始的。馬克宏的態度則很強硬,他在歷史老師被斬首之後,替「言論自由」的原則進行辯護,並強調法國不會因為恐懼就「放棄」這些諷刺漫畫。

而法國的國會議員一直在制定相關的立法以打擊伊斯蘭激進主義,但是這些立法也發生不少爭議。包括法律禁止穆斯林依照其宗教傳統規範戴頭巾、遮住面部,或是其他明顯的宗教服裝或標誌的限制措施,被視為有歧視穆斯林族群的風險。

法國有500萬穆斯林人口,其中許多人生活在貧困地區,常常在政治和媒體中被邊緣化。專家說,法國的絕大多數穆斯林不支持伊斯蘭極端主義,但仍然面臨不公平的成見。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楊士範